2013年1月13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南江论坛和走遍四川近20位网友来到光雾山下团结乡,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却找到都市人难得找到的乐趣。网友们自己下池子挖团鱼! 朋友们一定纳闷了,鱼自古以来是捕和钓的,还有“挖”的吗?这可不是忽悠网友,这团鱼还真能挖出来的。 一大早,网友们从各处集中到南江县城,驱车30公里到达团结乡老李的鱼塘,大家兴致勃勃走近鱼塘,却都愣住了——别说团鱼,鱼塘里一星半点水都没有,干裂的纹理像乌龟的背壳。正在大家失望的时候,老李来了,他看出了大家的不解,笑呵呵地说,大家下去挖吧,团鱼就藏在泥土下呢。 网友们半信半疑地下到池塘里,透过裂缝寻找,果然,巴山背二哥第一个发现了团鱼的踪迹,用手瓣开一块干裂的泥土,一只重达一斤的团鱼静静地躺在下面。 团鱼为什么能够在这样干裂的鱼塘里存活呢?老李给大家解开了谜团。原来,老李有几个团鱼养殖塘,一个是繁育场,一个是孵蛋场,一个是代售场。这是一个繁育场,每到秋冬季节,团鱼冬眠,钻入泥土下不再进食,老李就要放干塘里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在表面的团鱼都被转移到其他鱼塘了,钻入地下的上千只团鱼都要一一挖掘出来,但总有一些团鱼不被发现,如果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这些团鱼也可能被杀死。有幸存活的要等到灌满水来年5月份才自行爬出来。听说这小小的干塘里居然还有上千只团鱼,网友们来了兴致,也顾不得脏鞋脏衣服了,纷纷跳进塘里搜索起来。不多会,大多网友都有了鱼获,小的三四两,大的接近三斤。不到一个小时,纷纷满载而归。各自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在老李的引导下向老李家走去。今天中午,大家会亲历杀团鱼做团鱼的过程。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够见视识的,听老李说,别看你在餐厅饭店每天都可以吃到团鱼,但是那团鱼90%都是工厂化饲养的,几个月就到1斤了,不但失了野生团鱼的美味,不良商家还用了一些非法饲料,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市面上一些不良商贩常常提着一两只团鱼,冒充野生甲鱼喊价好几百,最后50元一斤都能够买到,看着背壳黄橙橙的,那多半就是饲料甲鱼了。老李说,要买就买个头小一些颜色深一些的,反倒更接近野生味道。涉及甲鱼养殖和鉴别的办法很多,老李表示都愿意无偿为网友解疑答惑,征求老李意见后,将其电话发布在这里,15982793746。
我们今天算是来着了,不但在塘泥下亲自挖出货真价实的甲鱼来,还用相机记录下制作成美味的每一个步骤,就这个殊荣,那些大都市每天吃着不靠谱山珍海味的同志们怕是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闲话少说,在我吃团鱼前亲自被团鱼咬了一回后(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团鱼咬住东西不得轻易丢手,我是忍痛3分多钟后在老李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我们来到数百米之外的老李家里。贤惠的老李媳妇已经炖好了土鸡等着我们到来。老李家是典型的川东北民居,全板房结构,檐柱和屋梁都是不可环抱的圆木制作,搡登(用于支撑檐柱的石凳)上醒目地刻写着光绪元年十二月字样,可见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有着138年历史的老宅。精致的瓦当、烟熏的神龛、各种鱼虫鸟兽装点的窗棂、高高的门槛铜铁的门钉——雕梁画栋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在网友们屋前屋后寻古过程中,几只肥硕的团鱼在老李铡刀、开水等酷刑下停止了挣扎(阿弥陀佛)。清洗、放血、开膛、烫皮、宰割、码味、除水、下锅、出锅、上桌——十几个吃货在团鱼不为人知的痛苦中涎水三丈地等待着。在端上桌的那一霎那,所有酷哥淑女全不顾形象,上演了一场全武行。列位别看只有两盘,这5只团鱼总重8斤,如果炖汤那就是5桌,按照市价,每斤300元,这可是2400元,还不说做成美味的附加值,少说也上万了。反正我们是赚了,好在老李慷慨,我们也就假装安心享用。 说到老李,很朴实很平凡一个人,高高瘦瘦的,他自说是因为在上海为别人养团鱼时,每天都要在40度以上的密闭空间中工作10来个小时,相当于天天洗桑拿,想胖都难。后来到浙江,再后来回到家乡,把学到的养殖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养殖规模还不大,但卖种苗已经供不应求。在同行回家的路途中,老李满怀憧憬地说,他将来还要扩大规模,不但卖种苗,还要卖成鱼,让家乡人都吃到货真价实的团鱼。在对平凡的老李产生敬佩的同时,我建议,像今天这样的让客户亲自到塘里挖团鱼的活动可以做为一个促销活动常年开展,就像采摘农业,在激发顾客兴趣的同时,验证货真价实,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老李对顾客都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老李深以为是,说在合适的时候将会实施。 快乐的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在喝过团鱼血酒,吃过团鱼宴后,我们告别朴实的老李以及贤惠的老李媳妇踏上归途。我和南江论坛蚂蚁交流了看法,尽管老李只有小学文化,对网络一无所知,但是,像这样朴实创业的山里人理应支持,像这样不奸不诈的营销理应鼓励,像这样尊重网友的非网友理应扶持,于是,就有了这一本百年老宅抓团鱼的流水账。希望网友们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