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38|评论: 0

【转载】邛崃市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补制度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政奖补暖民心 一事一议解难题
我市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纪实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发布时间:2013-01-11 09:18:41
http://www.qlxww.cn/images/sc.gif收藏本文http://www.qlxww.cn/images/fz.gif复制链接http://www.qlxww.cn/images/dy.gif打印本文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两工”的取消,为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和劳务来源问题,国家出台一项重大举措,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实行村民“一事一议”,通过村民民主决策、筹资筹劳的方式来解决。在此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发、水务、扶贫、林旅、建管等部门加强协调,积极整合各方资金,形成政府奖补、部门扶持、社会捐赠、乡村自筹、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新机制,不断放大财政奖补资金的社会效益。
方略:民主决策   筹补结合
国家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为前提,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投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而我市农村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议事难。加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往往存在每户农民获得利益不均衡的情况,由此导致议事过程中,出现了“众口难调”的现象,增加了议事难度。
如何应对新时期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处于“需要急、群众盼、干部愁”的新问题?我市积极探索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扶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机制,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过村议事会来议,并按“三步量分法”确定实施项目。即在全市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议事会为平台,实行“民主提议”量分界定实施方向;“民主决议”量分确定实施事项;“民主评议”量分决定实施先后。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凡同一事项或类似事项提议户数达到全村户数的10%以上,均纳入村议事会收集整理议题的范畴。
如固驿镇南京村经征求村民意见,梳理出各类意见建议900余条,而同一事项或类似事项提议户数达到全村总户数10%以上的共34项。工作中,我市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直接受益、规范管理、注重实效、阳光操作的原则,同时把有限的奖补政策资金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结合起来,实行“多渠汇流、捆绑使用”,形成政府奖补、部门扶持、社会捐赠、乡村自筹、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新机制。
运作: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
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过程中,我市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建立了“财政奖补一点、群众自愿筹集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其他资金投入一点”的投入保障机制。
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连片推进”原则,采取先易后难、逐步覆盖的方式进行。优先支持村民积极性高,主动要求筹资筹劳并有其他资金投入的“一事一议”项目。优先支持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一事一议”项目。2012年我市综改办多次组织镇乡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培训,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申报流程、验收流程”所需资料作了细致的讲解,对“一事一议”项目所涉及的资料给予建议性范本,供镇乡、村(社区)参考。
项目实施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工作进度,排除工作困难。各镇乡及时组织督查小组,深入项目实施村组,做好政策指导、资金筹措、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各方面的工作,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圆满完成。
管理:规范项目验收  确保工程质量
我市“一事一议”工作以村组织为项目实施主体,镇乡为工作主体,市级为监督管理主体,实行逐级申报、审批制度。采取先易后难、逐步覆盖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以村为主,市乡(镇)督促指导,实行民议、民建、民管,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对项目验收、标准、程序、时间做了明确规定。
根据“一事一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4个小组的职责,由农发、交通、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按行业标准对“一事一议”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考核验收。先由村级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申报镇乡验收;镇乡验收合格后报综改办,申请市级验收;综改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一事一议”领导小组在验收时,按照项目质量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深入项目实施单位,实地查看和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工程质量、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填写项目验收表,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保质保量。
“项目开工了,每天我都要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回龙镇凤龙村村民李世军说。作为去年凤龙村在维修和新修村组公路的过程中推选的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在李世军居住的二组就进行了多次跟踪公示,所有运作的账目清清楚楚,群众集资修路热情高涨。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八个一”,即确立一个工程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群众推选组建一个领导班子,制定一个实施方案,明确一个质量标准,记好一本明白账目,整理一套完整资料,进行一次投资投劳项目公示。
三组的村民朱运昌说:“村组道路拓宽后,全村新购小车达30多辆,生产生活更方便了!”
效果:小补助推动大建设
“感谢政府为我们着想,帮助我们解决早就想办又拿不出钱办的事情。现在,下雨天摩托车也可以开进家,太方便了。”在固驿镇南京村11组公路上,村民李建彬高兴地说。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东风,南京村今年又有3条村组道路建设难题迎刃而解,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村发展“瓶颈”的同时,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小补助推动大建设,小投入发挥大效益”的良好效果,让广大群众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至2012年共建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85个,修建村内道路330.74公里,修建村内水利设施493.97千米、建设堰塘水窖19个、桥涵98座、路灯1403盏,城乡环境和村容村貌改造17处,47.94万群众受益。三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乡村人居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有力推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其他财政资金扶持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工作,虽然让村民筹资困难,但积极性普遍提高,且政府投入不足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难、推进工作难的问题,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调动了农村干群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关心公益事业,建设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完善民主议事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民主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民主议事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市财政局乡财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一事一议”程序的规范管理,保证了农民群众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基层组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记者 袁国川 报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