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610|评论: 21

[绝对必看]汶川百科全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2 09:55 | |阅读模式

汶川概况

501×261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主要有杂谷脑、鱼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积1429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48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现已开发1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

  到2002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12585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654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642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678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了15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和500亩两个无农药污染IPM示范园区,注册和启用了“西羌牌”、“岷江牌”两个商标和五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顷,飞播造林813.4公顷,人工造林3723.1公顷;完成还生态林3.28万亩,还经济林0.42万亩;完成治沙面积14605.54万公顷。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区州、县的工业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区,成规模、效益好、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开发三江生态旅游区、西羌第一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威州城区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已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环山,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一城跨江尽新楼”是对今日威州的精当描绘。

  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向前推进。县域内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州财贸校、阿坝州电大等6所大中专院校,州水电、农业机械、交通、牧业等4所州级技工学校,农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为省重点中学的威州中学,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为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培育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09:58 |

地名之由来

400×300

(岷江)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09:59 |

汶川县经济概述

453×294

  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到2002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12585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654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642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678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了15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和500亩两个无农药污染IPM示范园区,注册和启用了“西羌牌”、“岷江牌”两个商标和五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顷,飞播造林813.4公顷,人工造林3723.1公顷;完成还生态林3.28万亩,还经济林0.42万亩;完成治沙面积14605.54万公顷。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区州、县的工业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区,成规模、效益好、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开发三江生态旅游区、西羌第一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威州城区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已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环山,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一城跨江尽新楼”是对今日威州的精当描绘。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09:58 |

人口状况

400×263

  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

300×239

  汶川县是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池地区;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镇。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1 |

汶川旅游资源概况

  汶川县旅游资源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

  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沟内最低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5100米。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这里远隔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

  三江生态风景区是探险者的胜地。不管是攀岩、漂流、溪降、穿越、溯溪、滑翔、科考、行军、野营、生存挑战、定向运动,还是这里特有的轨道滑行、羌族溜索等都可在三江找到天然的魅力舞台。残忍狡猾的各种毒蛇,神出鬼没的豺狼、黑熊、云豹,无孔不入吸血成性的旱地蚂蝗,随时威胁着你的生命;悬崖绝壁、峡谷深涧、雪山沼泽不断地考验你的勇气;群鹿饮水、熊猫戏竹、水懒嬉戏、盘羊惊跃、天鹅雁行、兀鹫俯冲、锦鸡信步又让你感受森林的灵气;高山彩池、阴阳植物、飞瀑流泉、霞光日出、香海花径、落叶蹊路、草地成床、星空作幕、采天补地、吞云吐雾、最终让你获得惊险之余的慰藉。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西羌第一村被视为极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宝库,她以其古老的风俗民情、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羌族刺绣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1 |

土产特产

汶川铜羊

  汶川铜羊是汶川县长江流域种羊引进的理想品种。周岁羊体重25公斤左右,成年公羊体重43公斤,母羊体重33公斤。周岁羊屠宰率52%,经产母羊羔率210%。年可提供种羊1万只,商品肉羊3万只。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0 |

风土人情

400×300

  萝卜寨因地处高山,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目前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风俗。这里还沿袭着千百年来羌家小伙与姑娘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年羌族节日期间,寨子内,小伙姑娘们不仅深情对歌,还和村里人一道围着火塘跳锅庄舞,吃着大块肉,喝着自制的米酒,咂酒,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其热闹的场面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这里称女人为包帕子的,女人一般在家织布、做饭、养牲畜。称男人为顶帕子的,意思是顶大事的。农闲时节的羌寨,男人们外出揽活去了,女人们搬出针线筐,晒台上、门槛上就坐满了绣女。羌民生活在山中,离云很近,雨过更是云烟升腾,云给了他们灵感,他们将云绣在鞋上(还有袖口、衣襟、裤管、头帕),将云踏在了脚下,每一步都走在云中,过着云上的日子。就连寨子里已经不穿传统服装的男人们,也无一例外穿着云云鞋,艳丽精致的云云鞋在男人们的蓝黑汉服下面非常打眼,给英武的羌家汉子平添儿女柔情。

    羌族的服饰,多以自产的火麻经加工后纺线织成,俗称“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线后织成,俗称“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为多。腰间男束腰带,女束花围腰,外着无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云云鞋”(羌绣布鞋)。由于现在受外面世界的影响,现在萝卜寨里的一些羌族年轻人,平时也着汉装了。

    羌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湛,早在明清时,就已普遍盛行。萝卜寨的羌族妇女,从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绣工艺的训练,常在耕种劳动之余,从事纺线、织麻、挑花、刺绣等活动。她们挑花和刺绣,一不打样,二不划线,全凭自己的构思,自由动用五色丝线和棉线,信手挑绣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图案,如色彩绚丽的几何花纹、栩栩如生的各种花卉和动物等。看萝卜寨的妇女挑花刺绣,其针法大多采用挑花,此外还有纳花、纤花、链子扣和手绣等几种。挑花多用棉线,色彩以黑白对比者居多,图案精巧细致,显得朴素明快;纳花、纤花的图案清秀艳丽,色彩对比强烈。链子扣则表现了羌族刚健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挑花和刺绣图案大多取自民间生产生活场景,花、草、瓜、果、飞禽、人物,无所不有。这些图案景物,形式精致秀丽,内容多含吉祥,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主要的传统图案有“团花似锦”、“鱼水和谐”、“瓜瓞绵绵”等几十种,令人爱不释手。

    寨子里每个家庭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又是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工互助”是寨子里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哪家有事情全寨的人都来帮忙。结婚、丧葬、修房子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每遇这样的事首先找本姓的族人议事,再告知全寨的人,一个家庭最少要出四个工(一个工是一个家庭要来一个人帮一天忙),没有任何代价和报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会有人偷懒、溜号。这种情况在所有的羌寨都一样,不同的只在一个工的算法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3 |

姜维城遗址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上。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传说蜀汉大将军曾在汶川一带驻防,现存有古城墙,有人为之命名为姜维城。

  威州镇是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坝州的门户。这里古属冉毵部,绵池镇为郡、县旧址。姜维城在今威州镇。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历代治所有所变迁。现为汶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威州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汶川境内的藏羌历史上是善战的民族,羌碉尤其是居住和军事两用的独创性建筑。姜维城的存在也恰好说明这里曾是蜀汉和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

  姜维(202~264) 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曾经到汶川平定边乱。姜维本是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姜维是羌族人,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早年任曹魏中郎,后投蜀汉,任仓曹掾,继升中监军、征西将军。蜀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攻魏,病亡五丈原军中,姜维等秘不发丧,摆脱司马懿追兵,从容撤回汉中。费袆死后,他掌蜀汉兵权,并升任大将军。景耀六年(263),汉中失守,姜维自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撤兵,魏将诸葛绪据守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桥头,断其归路,姜维从侧后进击,迫退魏军,乘势过桥,与蜀将廖化、张翼会师,据守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魏军10万被阻。因魏将邓艾出奇兵直逼成都,刘禅出降,姜维奉命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参与魏将钟会叛魏,事败被杀于成都,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或许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

  县城背依的岷江东岸山梁上如长龙盘旋而卧的姜维古城,沧桑不改伟岸。沿着正在施工修建的姜维城盘山公路,来至点将台,置身茫茫天地间,顿生旷世沧桑之感。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达》有一段关于蜀军与羌人作战的描绘:“忽見羌兵分在两边,中央放出铁車,如潮涌一般,弓弩一齐骤发。蜀兵大敗,马岱、張苞两军先退……”后来蜀军是靠了天上的关公下凡相救,后来孔明的妙计才赢了羌人。假设这场战役就发生在姜维城外,这片土地就是当年的沙场。

  古城墙全用泥土夯筑,尽管经过2000多年岁月的打磨,垛口却依然清晰,沧桑不改伟岸。古城的风骨、古城的气节、古城的灵魂和精髓,需要人们用心灵的触觉去领悟、用精神的炼炉去融汇、用生命的真诚去注释。从它斑驳破碎的光影中,我看见了古代先贤、三国蜀汉名将姜维叱咤风云的一生,甚至看见他为抵御魏将钟会大军,点燃的烽火……

  登上点将台,置身茫茫天地间,顿感人之渺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旷世沧桑的感觉登时涌上心头。姜维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深度和厚度,让人痴迷,让人敬畏。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2 |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 44种。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卧龙金秋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同时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猫科研队伍。已出学术专著8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有4项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有5人次获优秀科技论文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作开发机制。目前,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区人均收入达2074.39 元,比2003年增加234.21元。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卧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下辖一乡一镇,现有农民4500多人。保护区直属国家林业局,特区隶属四川省政府,部、省均委托省林业厅代管。特区与保护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


  卧龙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自然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享有“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之美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81种,野生大熊猫143只,占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资源的近10%。卧龙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林业局“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2006年10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时被中国旅游电视协会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并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大熊猫的故乡金牌称号”。

  主要景点有大熊猫苑、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熊猫沟、正河、邓生原始森林、巴朗山高山草甸等景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09:56 |

自然地理

400×267

  汶川县位于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m;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780m。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km。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

400×300

 

  汶川县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

374×264

  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km。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5 |

三江生态风景区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 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

  这里远隔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这是一片我们身边最后的净土!这是一片离成都最近的“香格里拉”!

  这里生长着世界最大的珙桐群落。它为中国特有,整个花型如白鸽展翅,被世界誉为“中国鸽子花”,又因为白鸽公主和珙桐猎人的忠贞传说而被当地人称为“爱情树”。这片和大熊猫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面积达30000多亩,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除了珙桐,这里还生长桫椤、龙血树、楠木、红豆杉、连香树、人参、野核桃、紫荆、银杉树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

  这里是大熊猫的集中分布地。在景区的西部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高山上,活跃着近百只野生大熊猫。其数量占整个保护区的60%以上。金丝猴、云豹、野牛、黑叶猴、岩驴、梅花鹿、角雉、锦鸡、天鹅、雪鸡等40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3000多种昆虫和大熊猫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生物种群聚集地。

  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羌族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炎帝神农所属的姜姓氏部落,即已成为人类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部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羌族创造了辉煌独特的羌文化,并构成了华夏民族和藏缅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天,仅存在四川岷江流域的羌民族还保留了许多先辈的文明。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矗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摇荡;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仍在转山会和羌历年上作人间主宰;没有文字的羌族文学仍在老人的口中说唱传承;美丽招展的羌女仍倚在门口刺着传奇的羌绣;呜咽着的羌笛和着欢乐的沙朗仍在跳过岁月的迷茫;羊皮鼓与猴皮帽仍在释比戏中跃动闪现。原始、神秘、奇特、智慧,如咂酒历久而弥香。当乘坐景区森林小火车随马儿归来并美味一顿羌餐以后,围着熊熊的篝火,拉住美丽羌女的小手,唱着古老的羌歌,跳起欢快的羌舞,撕块浓香的三江烤羊,喝口醇厚的羌族砸酒,顿会忘乎所以,溶入远古梦境。

  这里是奇石巨树的世界。无数突兀的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猴耳岩”、“飞来峰”、“万卷书”、“青蛙石”、“关刀石”、“切刀岩”如鬼斧神工;数不清的直径数米的巨树构成了一片片的独木森林。杜鹃、香楠、珙桐、连香、桂花、兰花形成了一处处的香海、香路、香山。成片成线的树上树、树中树、倒长树等不时隐现。更有石树共生,石上树,树上石,树中洞,洞中树,藤绕树,树绕藤,自然界的共存共荣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里是离成都最近的科学考察基地。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演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奥妙,无论是用“植物王国”还是“动物宝库”来称呼这里都丝毫不过分。作为龙门山地质公园的一部分,这里同样可以告诉你地球和宇宙的规律;既有志留记的“玉龙飞天”、二叠纪的枕状玄武岩、三叠纪的鱼鳞状水成波浪、侏罗纪的巨厚洪积扇型砾岩、晋宁期的花岗岩等岩石类型;也有切刀岩的泥盆及珊瑚、腕足、层孔虫等化石分布;还有白石沟冰爆,南海子溶蚀湖、猴耳洞、暗河、盘龙齿状山、沼泽湿地等各类地质地理现象。再加上九龙山进出西川的古马道,水磨黄龙寺、永定石碑万寿台,连山坡灌瓦大界,漩口回澜塔,吊钟岩岩刻,刘氏百代兴隆碑、四圣庙、盘龙山国民党抵挡红军的山顶堡垒、美国运钞机坠毁现场等历史人文景观。这无一不是追寻宇宙和历史进化的证据。

  这里是探险者的胜地。不管是攀岩、漂流、溪降、穿越、溯溪、滑翔、科考、行军、野营、生存挑战、定向运动,还是这里特有的轨道滑行、羌族溜索等都可在三江找到天然的魅力舞台。残忍狡猾的各种毒蛇,神出鬼没的豺狼、黑熊、云豹,无孔不入吸血成性的旱地蚂蝗,随时威胁着你的生命;悬崖绝壁、峡谷深涧、雪山沼泽不断地考验你的勇气;群鹿饮水、熊猫戏竹、水懒嬉戏、盘羊惊跃、天鹅雁行、兀鹫俯冲、锦鸡信步又让你感受森林的灵气;高山彩池、阴阳植物、飞瀑流泉、霞光日出、香海花径、落叶蹊路、草地成床、星空作幕、采天补地、吞云吐雾、最终让你获得惊险之余的慰藉。

  这里无尽地演绎着四季的童话。春天,万物复苏,草地发芽,千树吐绿。雪水汇成的春江还冰冷刺骨。动物们开始春情萌动,或用漂亮的外表、或用婉转的歌喉、或用强力的战斗争夺异性的垂爱。作为世界三大名花和发源地之一的数百种杜鹃,从春至冬开始依次开放。低如灌木,高如大树,小如金钱,大如脸盘。烂漫似锦,瑰丽似霞。千姿百态的花形,五彩缤纷的花色,恰如诗中所写“一山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话青萝。蜀魂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处多”。夏季,是观赏鸽子花的最好季节。这里是全球唯一能看到如此壮观美景的地方。从四月开始,花朵由淡绿色而乳白色而棕褐色。在峰岩下、山顶上、幽谷里、游道旁、河流边,株株挺秀在枝条上,手掌般大小的苞片。山风吹拂,万花齐动,似对对白鸽展翅欲飞。草地上的野花虽不及鸽子花和杜鹃那样绚丽,却也以密集、整齐、成片、娇涩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远望去如花毯似花海。秋时,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红叶。马铃“叮当”和猴子的跳跃惊吓了一片片的枫叶飘过肩头,又汇入溪潭成红色的“夕阳”,再随溪流如朱舟驶向远方,继而跌宕百米瀑布飞往雾中。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朱红、鲜红、淡红、金黄、橙黄、吉黄、鹅黄,交织出水乳的融合,从山脚到山腰到山顶,绵延100多平方公里,博大而热烈,明丽而淡雅。再点缀上秋日垂吊枝头的红黄野果和羌族少女的红色衣裳,鲜活的生机就凝固在画家的神话里。冬日,从12月至来年的4月这里是雪的主宰。到处都是银妆素裹,雾凇、冰挂、冰瀑是雪的精灵;雪莲、腊梅是雪的映衬;灰白色的羌碉在雪地上更显肃穆,羌人崇拜的白石塔与白雪浑然一体。大熊猫等野兽鸟雀纷纷从山脊上走下来寻找食物。从春开到冬“国花天下第一香”—兰花仍在雪地中瑟瑟生息。海拔4000米的盘龙山状如白雪堆成的金字塔,在冬日照耀下圣洁庄严。站在山顶,西望四姑娘山近在眼前,东俯成都平原若隐若现,南与西岭雪山遥成一体。顿觉君临天下,万物如渺。

  这里是天然水上乐园。蓝的杜鹃海、红的枫叶海、绿的珙桐海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已静泊了千万年。清澈不竭鹿子井、冒水子今天仍在汩汩流淌;数不清的瀑布飞落在山涧,在阳光的折射下碎成白色的“花朵”和透明的雨丝,幻化成彩虹。

  “傻瓜漂流”让男女老少都可不学自会地体验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享受的漂流,蔚蓝色的河流托起红色的橡皮舟,舒缓轻盈地把青翠的山峦在起伏的波浪中悠然闪过.尽情让浪花亲吻脸颊,放纵让河水淌过心灵, 涤去时间和空间,漂走烦恼和忧愁。只留下欢笑回荡森林河谷间。

  这就是迷人的三江。它世世代代默然自处,花开花落、宁静遥远。自从这美丽风景有了人文与历史的赋丽,于是,这风景便演变成了一种有情感纵深的心灵景观。何必远走中甸,何必跋涉亚丁,“香格里拉”就在身边!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5 |

七盘沟风景区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

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下降到3418米。这段属典型的“彭灌杂谷”断裂地带,山势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万态。白龙池是一个形状如葫芦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从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级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余个。下段由雪花坪至沟口镇沟石,水势缓而多变,在茂林幽竹间奔流,全长约15公里。地势平坦开阔而两岸山峰高耸,野花遍地,绿草如茵。以雪花坪瀑布最为壮观。

这里气候温和,植被丰茂,从山脚到山顶,大致可分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阴暗针叶林带、亚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带草甸带5个垂直分布的植物带,植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也很丰富。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4 |

大禹故里

  据古史记载,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就出生于今岷江上游流域的羌族地区。

  《史记》载“禹生西羌”、《吴越春秋》言“禹家于西羌,地名石纽”。《华阳国志》“石纽,古汶山郡也,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于石纽之刳儿坪,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民国《汶川县志》“县(治绵池)南十里飞少关岭上里许。地平衍,名刳儿坪,有羌民办数家……相传为圣母生禹处。”石纽,即石纽山,在今坟川县绵池镇高店村、玉垒山一带,因山石多呈纽状而得名。刳儿坪在其半山腰上,其周围尚存禹穴、洗儿池、禹王庙、圣启祠等遗迹及历代文人骚客题写的大量墨迹。此外,眠江上游两岩还有涂禹山、禹碑岭、大禹坪、卧龙沟、黄龙寺、禹王宫等地名或建筑,羌族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大禹的传说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3 |

迥澜塔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 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0:06 |

西羌大峡谷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现已修通了道路,为游客攀岩、漂流、观光提供了便捷。

发表于 2007-7-30 14:12 |
[em03]

发表于 2007-8-17 12:39 |

偶的初恋就是汶川人.....嘎嘎

还羌族,不过偶没把握住,TNND

发表于 2007-10-12 13:5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不是四川巴中市南江县的黄羊哦,那里的图片哦。好象只有南江县网站才有吧!!比信去看http://www.njagri.com

发表于 2008-2-16 17:34 |

还可以哈!

[em03]

发表于 2008-3-1 14:49 |
[em03][em03]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