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香炉山
前些日子在论坛上发了张帖子,征集到香炉山观高山杜鹃的驴友和车友,经过几天的准备此项活动顺利结束,光雾山的美景令我们流连忘返,感触多多,收获多多。
四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5:00,在江北收获图片社统一集合出发。
车辆:花冠、吉利、凯越、福美来
人员:巴鱼儿、风雨故人、西江月、大泥巴、青绿等一行十五人,
车标:“挺进香炉山”。
路线:巴中---下两----沙河-----南江-----杨坝------十八月潭
一路风尘赶到杨坝时天空已经暗了下来,开着车灯在山路行驶近一个小时到达十八月潭林场,在林场餐厅煮了两大盆腊肉丁面条,半斤蜂蜜酒,大家吃得蛮香,早早收拾露营装备(因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用帐篷在外住宿)在一些“老手”的帮助下,很快将帐篷支好,睡袋、气垫床也一一归位。营地外站满了满怀喜悦的人们,大家嘻嘻哈哈说个不停,已近凌晨零点,个个却兴奋得睡不着觉。在“纪律委员”的一再“威胁”下,笑声逐步转换成了轻轻的鼾声。

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打在帐篷上,使我的睡眠受到了影响,生怕雨水太大会把睡袋被弄湿。迷迷糊糊到了早晨六点。收拾好帐篷大家交流原来状况差不大多,帐篷内没有进水的现象,只是觉得深夜较冷,睡得不是太好。
清晨的天空阴云散去,,太阳像个害羞的孩子,红着个脸蛋挂在山顶上,大家见这么好的天气,昨夜的阵阵寒意瞬间消失,嚷着早点去爬十八月潭。
十八月潭因密布着18个水潭,各潭以花岗石为底,古木镶边,潭潭相连,潭如明镜,瀑似珠玉所以被美誉为十八月潭。给十八月潭有了一种灵气。国家风景名胜专家、森林评价委员会委员苏学痕曾感叹:“十八月潭是川东北的九寨沟,瀑布似九寨,红叶绝天下”虽然我们不是正值霜叶红时来赏月潭,但现在却正是山花烂漫之时,特有的高山杜鹃,粉色、白色、紫色……..别有韵味。
四月十四日(星期六)上午9:40,游完十八月潭后在景区大门统一集合出发。
路线:十八月潭-----魏家坝------桃园镇(吃午餐)-----大坝-----香炉山
大山中的天气一会儿还是晴空万里,阴云密布,太阳在云层内忽隐忽现,仿佛窥探着那四辆行进在狭窄山路上的车辆,而车中挤满了满怀喜悦的人们.
山路两旁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片片树叶都像颗颗碧绿的翡翠,远处的青山迎面扑来.空气中隐隐的花香,远处阵阵鸟鸣,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真实。中午,2:00左右,在桃园镇一家很不错的餐厅吃了些饭菜就直奔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香炉山!
香炉山是南江县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牟阳故城景区的最高峰,海拔2330米(自己带的海拔仪只有2280米),据说山峰之间常年云雾缭绕,冉冉升腾,远望酷似一座巨型香炉,故名香炉山。山顶峭壁如削,危崖临空,灌木丛生,古木参天,枯木盆景,奇拙怪异;山脊之上孤峰连缀,形貌奇特,又有小“峨嵋”之称。每逢日出日落,山间霞光万丈,云蒸霞蔚,既有峨嵋山金顶之神韵,又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奇异景色。
我好几次上香炉山都没遇到好的日出和云海,心中不免充满遗憾。这次决定露营在香炉山也是为了欣赏香炉山他那霞光万丈,云蒸霞蔚的美景。
行至香炉山途中,正值日落时分,一线红色位于天地之间,天空,随着红色渐变,由红到黄再到蓝;山峰,群山起伏,阵阵薄雾若隐若现。急急停下车辆,忙忙用相机拍了下来。


香炉山的顶峰果然超出我们想象中的冷,好在过大坝宾馆时每个帐篷又花掉十元人民币租了床被子,原本比较冷清的香炉山因我们的到来变得了活跃起来,经过昨天晚上的实习,整理帐篷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在山上工人(修建香炉山宾馆)的好心帮助下,我们一大路人马列在一空旷地架起了篝火,女同志们则负责伙食的张罗。
灯光、啤酒、腊肉、篝火、干粮、烤土豆、笑声、歌声………一片欢乐的海洋。


早晨五点,急性的人早早就没了睡意,一阵阵吆喝把天空都急红了脸面,远远一轮勾月,天边微微露白,期盼的日出就在眼前。

大约在六点时分,天边的云朵变成了红色,橙色的圆球从东边的山坡上慢慢爬了上来,由原来的橙色变成了红色,又由红色变成了白色,阳光开始明亮且耀眼,染红的天空也变成了蓝色。我知道,拍摄日出是需要非常好的运气,这次虽没遇到那种云海和日出共显,但能见证到香炉山日出也让我欣喜万分,余下的那丝遗憾我会留到下次再来的。
四月十五日(星期日)上午9:00,观香炉山日出后统一集合,返巴中
路线:香炉山----黑熊沟----桃园镇(午餐)----上两----桥亭-----南江----巴中
开支情况:每人共开支约一百五十元(含景区门票、干粮、汽油费、过路费、生活费等;除驾驶员四人和省摄影家动员会会员景区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