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中国古代东女国,其领地史书先后有两处。最初东女在怒江和澜沧江中游,以昌都为中心。《旧唐书.东女国》中载:“西羌无别种,俗风女为王”。“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余城,王居名康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船以渡,户四万从,胜兵万余人。”居民“散在山谷间。”唐悬宗天宝元年(742年)“封其王越戈为昌王,是后以男子为王”之始。而唐末之东女国则纯属在嘉绒地区,其中心在今大、小金川流域。当时吐蕃称其为“康国”。“《旧唐国》记为“东为茂州、党项按,东南为雅州按,界隔男女蛮及白狼 ”,此时东女国实际上即当时附国之别称,为今嘉绒中心地区的一个部落国家。但东女国尤其是唐末以后的中心究竟在何处,在上千年的风雨历程中早已灰飞烟灭,留下许多往事让人们去探索和追寻,成为一个难圆的梦。今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阿坝州金川县与人聊天儿,得到一个令人心情激荡的信息,当地流传“要知东女国何在,请到独脚沟‘东方嘉绒苯教大道场’,拜见嘎达山神便知晓”。于是带着一种新奇,沿着传说的路线驱车前往独脚沟。独脚沟,位于大渡河上游的阿坝州金川县境内的山谷间和刷丹公路沿线,交通十分方便,距县城不算远。沟内群山环抱,云遮雾绕,林木葱郁,枫叶似火,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峰峦岩壁间,洞窟古庙生辉,物象百态,传说丰富。民居散在其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生相融,颇具世外桃源情韵,让人流连忘返。矗立于中部的嘎达山,更是景色秀丽,为富有东女王与山神结缘传说的宝库。 抛向青山林茫中的哈达--嘎达山瀑布
步入嘎达神山山口,随着一丝丝凉风吹来,便隐隐约约地闻到清脆的流水声从林茫深处传来。继续前行,水声渐而化为轰鸣,但见一溪流从千米的高山峰峦间呈梯形纳百泉之水汇成一股强大的径流,飞泻而下,落入百丈悬崖下的深潭,使人不由自主的有一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受。水注入深潭,发出震耳欲聋的阵阵巨响,水花四溅成粉末抛向数十米的空中,化作云雾飘舞,笼罩着深潭周围的小桥和树丛枫叶。游客漫步其间,犹如在云雾弥漫的仙境中神游,从中领略到她的气度非凡。相传,嘎达山瀑布是当年东女王邀请嘉莫墨尔多山神前来镇妖除邪时行大礼的地方,女王献给墨尔多山神一条硕大的哈达,墨尔多山神欣喜之际将哈达抛向空中回敬女王。哈达随山峰飘落,化作一股清泉欢歌而下,激荡了整个山谷,寂静的山谷顿时沸腾起来,有了生机与活力。从此便有了嘎达山瀑布,成为东女国人的骄傲和迎情八方宾客的见面礼而流传后世。
形象逼真、清秀文静的东女王头像 东女王头像居于嘎达山中一座峰岩山,由一巨大岩石自然而成。其形象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如人工雕造一般。她披戴头巾,眉目清秀,嘴唇微微开启,像一位年轻的嘉绒少女,高高在上,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注视着嘎达山神和嘎达山的风雨变换、兴衰存亡。据传,当年东女王对这片土地情深意浓,以仁政治理国政,深受满朝文武权臣和黎民百姓的拥戴和敬仰,执政数载,国泰民安。在临终前她曾留下遗嘱,把她安葬在嘎达山上与山神共护一方圣土。后人按照女王的遗愿将其厚葬在山中,不久其灵墓化为一座高山并在岩上自然生成一尊东女王头像,永远陪伴在这深山密林中,成为一大绝妙的自然景观。 威严雄踞的嘎达山神--“石菩萨” 顺着东女王头像向下方望去,有一万吨巨石,好似天外飞来,足有240多米高,立冲冲地雄踞在半山梁上,其貌酷似一尊大佛。大佛成蹲坐姿态,从头到足,细细观察,你可看见许多奇像,如头部由岩石自然色彩构成的苯教法帽和飘带,上身呈现的金刚雍忠等图案。这就是有名的嘎达山神,民间俗称“石菩萨”。人们说“无巧不成书”,巧就巧在嘎达山“石菩萨”周围的几座石峰,长势也十分奇特,就像上天故意安排似的,自然生成几个曼荼罗(修法坛城)和宝珠等“供品”,围绕在“石菩萨”的周围,使主体与配衬相融得天衣无缝,越发显得雄奇壮观。据墨尔多神山志和一些苯波教经典中介绍,墨尔多神山曾有四大“古拉”(护驾山神)和四大“严钦”(地袛厉神)。嘎达山神便是属四大“严钦”之一。相传,他最初为这一地区的妖孽,无恶不作,凶残无度,任意涂炭生灵,尤其见不得男性,每年都要民间送男孩为他行祭,否则,他就会兴风作浪,弄得一方民不聊生。就这样,民间男性日趋减少,他不满足,企图施法彻底断绝男性以绝后。在这危急关头,东女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邀来墨尔多山神降服了妖孽,使其皈依苯波教教法,还这方以和平、安宁。由此取地名清静之地,藏语称“嘎达”,并将妖孽收为墨尔多山神的护法地袛,以地名取山神名为“嘎达山神”。嘎达从此改邪归正,与东女王携手为民行善积德,忠实的守护着一方山山水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