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94|评论: 16

[交流共享] 【天府梨园】川剧大师 一代名丑---- 王国仁 (戏剧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0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大师 一代名丑---- 王国仁

                                                  摘自(戏剧网)


-                          王国仁(1921——1961)

      原名黄柏寿,小名九龄,浑号“红灯教主”。擅演襟襟丑,兼长末、净。四川罗江县人。成都天府中学毕业。幼年酷爱川剧,濡染极深,常因看戏逃学,遭父鞭苔。于一九三七年毅然与封建家庭决裂,拜师川剧名丑鄢炳章,专攻襟襟丑。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九年,辗转飘泊各地搭班卖艺,演出活动遍及全川。十年间,艺事精进,声誉雀起。一九五○年返成都唱戏。一九五一年入雅安川剧团为演员,并担任过业务组副主任,付团长职务。
       他塑造的舞台形象神态生动,个性鲜明,情趣横溢,不落巢臼,在川剧丑角行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王善于从剧情人物出发创造角色,他塑造的《告贫》中的邱旺,《骂相》中的孙家二,《劝夫》是的邱元顺,《碧波红莲》是的龟相,《红杜鹃》中的皮治帮,《柯山红日》中的麦力生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脍炙人口,极富艺术魅力。
       王国仁从艺后,遍访师友,广纳博采,精炼酿制,为我所有。他的嗓音条件和基本功不够好,但却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更善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他潜心钻研前辈川剧艺术天籁,浣花仙等人的唱腔精华,广泛汲取京剧、汉剧、笑剧、扬琴、相声、民歌、乃至谐剧,杂剧的丰富养分;常登门向李德才,曾炳昆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普通艺术求教。广博深厚的艺术熏陶,日以继夜地勤学苦练,致使嗓音差,基功薄的“红灯教主”居然在表演、唱腔、念白、造型艺术上造诣深邃,自成一格。一九五三年前后,他认真研读“斯氏”表演体系并溶于实践,其艺术修养赖以升华到更高境界;又将所学心得向全团演员讲授,对该团早期艺术格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他精钻各行当表演程式,熟谙各种传统声腔,戏路宽广,一专多能;工襟襟丑,擅演老生花脸;能编戏导戏;会吹笛弄琴,有一定音乐素养;学过画,舞美设计也颇在行。王国仁算得上川剧界既专县通的难得人才。
       一九四七年,他在成都唱《关云长走麦城》,为演好关公,远赴武汉向京剧“活关公”高盛麟,成都著名京剧红生刘奎官学习身段、功架,青龙偃月刀等技巧;又借鉴川剧名小生魏香廷《白马坡》的耍刀路子,杂技演员的肥大彩裤(剧中要踢尖子、丢卡子。王腰、腿乏功,用来藏拙)。演出时,以神韵、气质逼真,唱腔娓娓感人,轰动蓉城。
       王国仁的表演注重以神态、气质、情趣层层提示人物心灵,深刻刻画角色性格。主张“神疑于内,形发乎外;神形一体,神形兼备”。无论唱、做、念、导(演),都强调层次,铺垫、高潮、贯穿、谐和;深入剖析角色的出身,教养、处境、心理、感情变化,与剧中其他角色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角色性格特征,然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他运用程式而不囿于程式,程式不足以表现则突破之,或借鉴或创新。如化妆造型,他就善于借鉴话剧,但又不失川剧风格。他的形体动作精炼,简洁,动作幅度一般一大,但生动和谐,绕有情趣,既富五戏剧夸张,又不悖生活真实;抬手踢足,一举一笑,莫不认真筛选,锤炼。《骂相》的孙家二,相似处很多,但王国仁演来却性格迥异。他主要突出孙家二愤世嫉俗,身有特定的“三气”:对处境的怨气,对吕蒙正的义气,对范丞相的傲气。对邱旺、则着重刻画其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乐观诙谐而又处处卖弄才华的性格。他精心塑造的这两个角色,幽默谐趣,“丑”而可爱,谑而不俗,同放异彩,各有千秋。
       王国仁噪音沙哑低沉,但音乐感强,善于以声传情,又善以气托声,放声音虽欠洪亮,却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他行腔不但字正腔园,而且感情充沛,刚柔得体,喜、怒、哀、乐均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一九五九年,雅安川剧团在成都,为迎接国庆十周年接待外宾演出《碧波红莲》,王国仁饰剧中龟相。角色形象必须通过长段唱腔为主要手段来塑造。他以自组的《红衲袄》唱腔,结合出色的造型表演艺术,把一个老态龙钟,德高望重,机智沉着,能言善辩,诙谐风趣又富于同情心的龟老丞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深获观众、同行和外国友人的好评。
       塑造角色,不论正派反派,不分主角配角,王国仁一样重视,认真对待。比如《打红台》中老幺杨“颤翎子”就是戏不多的配角,可他扮演时仍然一丝不苟,赋与角色以鲜明的个性,把本来憨厚幼稚却硬充精明老炼,显得滑稽可笑的“颤花儿”形象,活生生地在舞台上树立起来,为《打红台》增色不少。难怪观众反映说:“看王国仁演戏如饮醇酒,浓香四溢,令人陶醉;余味无穷,久久难忘”。
       此外,他塑造《劝夫》中的邱无顺中,《挑女婿》中的县官,《芙奴传》中的贾瞎子,《十五贾》中的况钟,《夏完淳》中的洪承畴,《北京四十天》中的刘宗敏,《红杜鹃》中的皮治帮,《珍珠塔》中的陈莲,《柯山红日》中的麦力生等众多艺术形象都很有深度,堪称艺术珍品。
       在二十五年川剧艺术生涯中,王国仁不仅是著有成就的优秀演员,而且还是一个多产剧作者和川剧导演。他创作、改编过不少剧本,也导排过不少剧目。初步统计,建国前他创作改编、加工整理的剧本就有《车夫爱国》、《骂摩登》、《市场行情》、《劝夫》、《骂相》、《告贫》、《王木匠劝妻》、《天宝图》(连台本)、《关云长走麦城》、《纣王无道》、《打双相》、《回首望故都》、《铁血情花》、《兽宫虎侠》(连台本)等八十本戏。但值得一提的是他自编自演的《车夫爱国》一类歌颂抗日救国,针砭时弊的“时装戏”。也因之得到“时代小丑”的浑号。《车》剧演出之后,国民党警察局勒令停演,经成都市人力车工人罢工三天抗议,禁令才被迫取消。
       建国以后,王国仁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对川剧事业卓有贡献。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年,在雅安川剧团参与发掘整理、改编、导排的剧目有:《金霞记》、《打红台》(与彭海清合作改编)、《游龟山》、《牛郎织女》、《挑女婿》、《夏完淳》、《红杜鹃》、《双罗衫》、《芙奴传》、《逃婚闹堂》等十余出。其中《逃》剧系根据禁戏《双魂报》整理改编,一九六○年该团在成都公演此剧,评论文章誉为“化腐朽为神奇”。在这些剧目的导排过程中,他作了不少改革,创新的尝试,收到良好效果,为该团在五十年代艺术上的革新闯出了道路。
       王国仁的性格爽直、开朗、诙谐、常解同业危难,乐于扶掖后进,为人所称道。弟子有李七华、程化、沈树堂、张族云、罗志彬、杨金华。私淑弟子筱艇。
       一九五七年,王国仁被错划为右派,一九五九年摘帽,一九七九年恢复名誉。一九六一年,四川省委宣传部借调去成都,任教于四川省川剧学校。同年八月患双侧肝癌,经抢救无效,一九六一年十月五日溘然长逝,终年四十岁,葬成都市“名流陵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20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gif

发表于 2013-1-2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3-1-20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大师的人生,造成早逝,与57年"划右"有关,在那"红色年代"左得不得了的漫长岁月里,他已难以支撑啦!每天要吃"头疼粉"20袋,其后将头疼粉一大盒,到在瓷盅里泡水喝,若王大师不是61年逝世,5年后震惊世界的"文革"开始,他将陷入更深的"炼炉"中,还要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
伤心哭.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2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1-2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在川校看过他演的《碧波红莲》中的龟相、《骂相》中的孙家二、《告贫》中的邱旺、《劝夫》中的邱元顺、《挑女婿》中的县官、《打红台》中老幺杨“颤翎子”。特别是龟相、邱元顺、老幺杨“颤翎子”、《挑女婿》中的县官,以后再看其他人演这些戏时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发表于 2013-1-2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1-20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在川校看过他演的《碧波红莲》中的龟相、《骂相》中的孙家二、《告贫》中的邱旺、《劝夫》中的邱元 ...

0808579rpfx4zpynof908r.gif

发表于 2013-1-2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1-20 0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王大师的人生,造成早逝,与57年"划右"有关,在那"红色年代"左得不得了的漫长岁月里,他已难以支撑啦!每天要吃" ...

“红罪”
只要是大陆辖地,都要遭,王大师躲在“西康边陲”一样的被打成“右派”唉!
在劫者难逃哦!
哦我的个天呀!.jpg
哦我的个天呀!.jpg

发表于 2013-1-20 18: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仁潜心钻研川剧唱腔,广泛吸取京剧、汉剧、乃至谐剧和扬琴

     王国仁潜心钻研川剧唱腔,广泛吸取京剧、汉剧、乃至谐剧和扬琴.民国三十六年为演
关羽《走麦城》,除就近向京剧红生刘奎官讨教外,竟远走武汉,向京剧“活关公”高盛麟学习。同时,还借鉴了川剧小生魏香庭演《白马坡》的耍刀路子,他扮演《关云长走麦城》的关羽气度恢宏、神韵逼肖、唱腔感人,轰动蓉城。 他精研各行当表演程式,热谙各类传统声腔,不仅集导、演技艺于一身.且会吹笛、操琴.甚至涉足舞台美术设计。1953年前后,他还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并向剧团演员讲授。
   他主张曰神凝于内,形发乎外,神形一休,神形兼备”。无论唱、做、念、打,都讲求层次、铺垫、高潮、贯穿、谐和。强调深人剖析角色的出身、教养、处境,心理感情变化及与剧中其他角色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其性格特征。他运用程式而不囿于程式。他的化妆造型菩于借鉴话剧又不失川剧风格.他的形体动作简洁精炼,动作幅度一般不大,但生动谐和,既夸张又不悖生活真实.如《骂相》的孙家二和《告贫》的邱旺,两个都是怀才不遇而沦为乞丐的书生,但演来却性格迥异:突出孙家二愤世嫉俗,对处境的怨气,演邱旺则粉重其玩世不恭、乐观诙谐又处处卖弄才华的性格.他的讲口咬字准,吐字清,韵味浓,讲得明快流畅,一气呵成.虽然他嗓音沙哑,但乐感好,善于以声传情,以气托声,故很有穿透力。他组腔的原则是:符合角色规定情感刁适合自己演唱条件.首先感动自己,再反复吟哦,精胜细琢。
   1959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接待外宾,他参加了四川省川剧联合演出团在成都演出《碧波红莲》,以自组的长段〔红钠袄〕唱腔结合出色的造型和表演身段,把剧中那个龙钟老态、善辩能言、诙谐风趣的龟皿相刻画得生动风趣.获得好评。他还善于改编、整理剧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车夫爱国》、《市场行情》、《驾卑登》、‘劝夫》、《骂相》、《王木匠劝妻》、《告贫》、《关云长走麦城》、《回首望故都》、《封王无道》、《铁血情花》、《天宝图》(连白本》、《兽宫虎侠》〔连台本)等.其中《车夫爱国》,歌颂抗日救国,属针贬时弊的“时装戏气使他获得“时代小丑”的浑号。

     王国仁本名黄伯寿,,生于1922年。小名九龄,成都成都天府中学毕业,幼年就酷爱川剧,在家经常哼唱比划,遭到父亲黄备臣训斥,他愤而离家出走,那时他才16岁,不久便下海唱戏。王国仁曾一度用“中国人”为艺名。鉴于当时抗日救亡,国难当头,自己又无家可归,遂取名王国仁(谐“亡国人”)。王国仁登台唱戏后,其父责令归家,否则断绝父子关系。王国仁自然不从,其父果然登报与他脱离关系。抗战期间,王国仁有感于人力车夫捐献钱物的义举而编了出《车夫爱国》,因此触痛了当局,遭到禁演,于是全成都人力车夫为他扎起,罢市3天,迫使当局恢复上演。
    1953年至1960年,他参与发掘整理、改编和导演的戏有《金吸配》、《打红台》(与彭海清合作)、《游龟山》、《牛郎织女》、《挑女婿》、《友完潭M红杜鹃》《双罗衫》、《芙奴传》、《逃婚闹堂》等。
    后经王国仁改编的川剧《归正楼》,就把“曾烂龙”、“喂不饱”之流作为模特儿,着意塑造那个破落子弟邱元瑞。这戏把“少爷”们的底火硬是抽安逸了。有几次王国仁的邱元瑞干脆西装革履登场,满口流行话语并加上几句“氽汤英文”(英汉夹白,类上海称的“洋径浜”),使得旧成都一大帮过去、现在、未来A“邱元瑞”们大为恼火,便找人向王国仁传出“谨防挨黑打,花盘子(黑话,以刀割面庞破相之意)”之类的话。

    号称川剧的红灯教主、丑角名家王国仁先生于解放前夕,由于营业萧条,王国仁为了出奇制胜,故由丑角反串红净戏,于是在永乐剧场,挂牌上演关公《走麦城》一剧。为了扩大影响和制造演出气氛,特请舞美师绘画成一文见高,“目览春秋”的关公座像,安置于剧场大门口之内,日点香烛加以供奉。每当开演之前的一个时辰,王国仁则衣冠楚楚,坐上黄色车赶至剧中场门口,随即脱帽举香,口中念念有词,(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再行三伏九叩之大礼,招徕不少的群众围观。然后他神乎其神的进入内场,作化妆演出之诸项事宜。在其化好妆后,也没有“设帐供奉”之举动!待“文革”之后,王国仁先生因胃癌住进市一医院。我去探望病情,病入膏盲的他还是谈笑风生。闲谈之间,提及当年设香案,拜神像,是担心暴露了“关公败绩”而事先作躬身谢罪的么?王老笑哈哈的说:“那是扯圈子,拉买主、谨此而已。”这是近六十余年来,我之所见供奉关公之举,谨此一例。
   王国仁大胆革新川剧,遂享有“红灯教主”之美誉。四川民间所谓“红灯教”,意即胆大不怕事。观众中流行一段顺口溜“红灯,红灯,花样翻新,堪称教主,不怕鬼神。”就是注脚。他虽非科班出身,但思路新,花样多,善于扬长避短,凡戏都要来个出奇制胜。所以才有《关公走麦城》首创丑角演红生的先例(王大炜《川剧名丑王国仁》,《四川政协报》2009年4月14日)。
  王国仁相貌端正,身高近1.8米,自称自己是“板鸭脑壳”,意思是指自己满脸的胡子和疙瘩,像个板鸭。1958年左右,王大炜先生曾经见过落难的王国仁。他当时顶着右派铁帽,平时端一个巨大的搪瓷缸茶杯,一脸苦相,早没有昔日“红灯教主”的神采。王大炜当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不出两年,1961年10月5日因肝癌病逝,时年39岁!


本帖最后由 abcdefg杨荥 于 2014-5-7 20:17 编辑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5-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efg杨荥 发表于 2014-5-7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王国仁潜心钻研川剧唱腔,广泛吸取京剧、汉剧、乃至谐剧和扬琴

     王国仁潜心钻研川剧唱腔,广泛吸取京 ...

王国仁老师在川校任教时期示范演出的[告贫][骂相]等戏是我给他伴奏的。现在我还保留了他的声腔唱段曲谱。在编写教材中也借用了一些唱腔段子。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5-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文革”之后,王国仁先生因胃癌住进市一医院。此话有误!王老师六一年在川校任教时患肝癌逝世,怎么会有待“文革”之后因胃癌住进市一医院之说?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
年前,川剧演员没有政治地位,称呼为“戏子”或“角”。1949年后,唱戏的改称呼为演员,艺术家,属“干部”编制。王国仁大师自认为艺人翻身了,努力唱戏回报社会,须知传统戏与1949年后、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有冲突,川戏丑角演员王国仁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牛鬼蛇神“右派”。

      比较起来,1949年前唱戏的“戏子”称呼虽不雅,不好听,但想唱戏就唱戏,不想唱戏就改行不唱戏,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1949年后的演员,人民艺术家,如刘成基,王国仁,严凤英,周信方一不留神,加入了“右派”、“反动学术权威”行当,吃的苦,遭的罪,一个字“惨”。
本帖最后由 asdfa 于 2014-5-8 16:06 编辑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4-5-8 09: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待“文革”之后,王国仁先生因胃癌住进市一医院。此话有误!王老师六一年在川校任教时患肝癌逝世,怎么会有 ...




       长歌先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川剧《胡涟闹钗》胡琏说的水清看清两般鱼的问题。恭请“上手师”裁决。

发表于 2014-5-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asdfa 发表于 2014-5-8 16: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歌先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川剧《胡涟闹钗》胡琏说的水清看清两般鱼的问题。恭请“上手师”裁决 ...

我查证后再回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