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之家深陷疾苦 贫困中渴望重生
之后,志愿者一行来到了龙山镇龙华村一组张本均的家,相比之前慰问的几户,张本均一家的情况让所有人震惊。“在物质文明发达的21世纪,居然还有人真正的在过这样的生活!”“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家庭,但是今天亲眼所见,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到底靠什么在维持生活?这样下去几年后还能活下去吗?”……一连串的疑问、感叹从志愿者的心底发出,张本均60来岁是这家的男主人,其妻脑疾病神志不清不能自理,他们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由于三年前的一场火灾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小女儿虽然已经3岁,整天被智障母亲抱着,至今无法说话和走路;大儿子身体大部分皮肤灼伤单单脸部已经基本毁容伤及眼睛,一只手也被烧致残;二儿子由于灼伤后没有妥善救治,右腿粘连只能依靠左腿跳跃走路,他们的惨状令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记者走进其屋内,没有电、没有气、没有水,所谓的床也不过是是硬石板搭的一个睡觉的地方,屋顶漏洞百出,这些让志愿者们都无法想象。张本均最希望的是,希望得到好心人资助,把老二小腿与大腿粘连处进行手术治疗,让他病情有所缓解。一家的生活就只能靠张本均到砖厂打点零工40元一天与政府每季度700元的补助维持。
张本均一家 岳东摄影
据了解张本均一家用水十分困难,张本均要到山沟去挑,来去一趟要半个多小时;智障妻不知道自己的来历,没有结婚证,小孩无户口无法享受国家困难补助。村里的村长说700元的补助是借用的同村人其他名额。
伸出爱心援助之手 挽救花季少女生命
之后,志愿者相继走访了鱼化乡易大民家,有3个读书小孩和父母一家7口生活十分困难;李奇家老婆瘫痪在床;瘫痪的杨之杰家;无生活来源的曹光宝家,为他们送去棉衣棉被等物质,雪中送炭温暖他们的心。值得一提的是民办教师张体文一家,三女潘梅鱼化中学初三学生患上脑瘤,急需13万救治费,这对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无疑又是雪上加霜,残酷的疾病就像一根无情的钢针一样深深地扎进这个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的心灵,巨额的医疗费用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一个多灾多难的贫困家庭,使人无法想象......
潘梅(随母姓)一家5口人,父亲张体文是一位民办教师,现年48岁,月工资1000元;母亲潘英,现年47岁,务农,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和癫痫病,每月要服800多元钱的药,而且是三天两头发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姐张杰华,22岁,现在四川绵阳师院读大三,每月需要生活费600元;大哥张家华,20岁,现在泸州财经校读大专班。每月需用生活费700元,这些开支都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和借贷维持。因此,在潘梅得病后,家里就分别每月紧缩了张杰华的生活费200元,张家华的生活费300元。但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
在悲痛和困境中,潘梅和他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治疗,他们想到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能够帮助潘梅治病,使她早日康复,走进课堂。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无限的爱,以实际行动帮助潘梅治好疾病,走出困境,共享幸福。
红星在行动 让我们用爱去感动这座城市
1月26日,古蔺县红星志愿队姜琳一行,利用休息时间又行动起来,前往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在马嘶乡人大副主席彭国中、马嘶乡团委书记王亮、马嘶乡红星村支书徐发松陪同下看望了8户困难家庭。
马嘶乡红星村37岁龚祥虎一家8口6人残疾和长期病痛,父亲七旬年老体弱多病;母亲身体残疾不能自理;妻子患有精神残疾基本不能照顾家庭;4个孩子3个残疾,其中11岁的老三患有重度脑残,吃饭用手抓,见到陌生人要抓咬攻击,严重不能自理,平时是用绳索栓住,像狗一样喂养;老二13岁摔伤致残,只能基本走路;老四9岁还不能说话。全家就靠每月300元的政府补助和龚祥虎在附近打点小工来维持。龚祥虎最大的心愿,就是求助社会好心人帮助,让老三得到治疗生活能自理,自己将努力承担起重担,让家庭情况好转起来。
龚祥虎的老三 一家五口人的残疾证 李骁摄影
同村徐发忠一家4口,3人都有严重病情;杨祥容家丈夫去世,独自带4个小孩;梅润琴家丈夫因病去世,本人严重精神病……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在贫困山区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他们勤劳简朴艰难的过活着,其实,他们也想过上城市里的生活,干净、舒适、富足,但是通过辛苦的劳动,他们也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他们的贫困不是因为懒惰,不是因为好逸恶劳,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大多家庭是因为生病。因为病痛,他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因为病痛,他们承受巨大的医疗费用;因为病痛,他们无暇顾及别的事情,一切都来源于受病痛的折磨,让他们不敢有任何奢望,这样的家庭在偏远山区太多太多……
在鱼化与贫困家庭合影 邱继杨摄影
红星志愿队走进马嘶苗族乡 李骁摄影
募集活动虽落幕 爱心传递不会结束
本次暖冬行动募集物资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爱心活动还没结束,这两次的走访,一个个家庭、一幅幅画面深深印在记者脑海,同是父母所生,同在这天地之间,我们这一生的价值,不该只为追求自己欲望的无至尽满足。我们的价值,该是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泸州政府才出台十二项规定中:联系帮助基层,市委市政府领导结对帮扶户贫困户。让我们看到政府的决定,让更多困难群众看到希望,让我们用爱去感动这座城市。
红星志愿队的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还会继续将爱传递下去,把物资送到更多困难群众手中,对志愿队的辛苦付出我们无以言表,只能说一声:古蔺红星志愿队,好样的!
这次活动还要特别感谢各个爱心企业的慷慨捐赠,由于其他原因,他们不能一同前往,一再叮嘱我们要将他们的问候带到,并表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前来看望困难群众,尽力的帮助他们,回报社会。
最新消息:本网记者在报道了《古蔺暖冬行动:让所有人潸然泪下的一家 亟待援手救助》一文后,古蔺县龙山镇龙华村一组张本均家目前已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了5个人的低保,户口问题在龙山镇党委书记王琴的亲自过问下已安排人办理,房屋开年将重建。
爱心捐赠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泸州新钢汽贸:捐赠100个文具袋,公司员工自筹的冬季衣物;
●泸州捷成汽贸:20床棉被;
●泸州凯联汽贸:30床棉被;
●泸州市百通汽车有限公司:文具一批;
●泸州港虹汽贸:男式衣服30来件,女式衣服有30来件,袜子104双;
●泸州黔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70双鞋;
●泸州比亚迪泸州忠山4S店:捐赠20床毛毯被;
●泸州市达昌汽车有限公司:职工捐赠衣物;
●爱心志愿者刘燕鸥、李晓琴、李华萍、徐程林捐赠衣物800余件(特别是徐程林同学从绵阳带回100件衣物);
●熊雯捐赠玩具5厢;
●圆通快递泸州分公司:捐赠新书2000余册,江阳区负责人毕凯亲自驾车到古蔺运送爱心物资、捐赠爱心物资;
●段英出资租大货车一辆解决运输问题;
●医学院爱心人士秦卫免费充当驾驶员;
●四川新闻网泸州频道、信周刊、中国酒城网募集棉衣棉被文具等无数;
●“希望”人士捐赠衣物无数,他们是一群不留名的爱心人士,我们叫他们“希望”……
爱心源源不断,我们无法完全统计,但我们要向所有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身处困境的他们提供帮助,感谢你们让“暖冬”延续。同时,也祝愿所有的贫困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请关照本网后续报道。(新闻热线0830-3100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