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冷静地看问题。毕竟,通江的交通状况实在逐步改变。不过,路是修出来的,不是急出来的。我有几点看法: 一、我县目前的交通大会战是不容质疑的。既然,我县目前要大规模打通干线出境路不现实,不如老老实实修好通乡、通村路,国家补助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投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嘛。 二、理性面对干线路建设。现在的干线公路,除国家补助部分外,都需要地方匹配资金,例如通(江)巴(中)公路,县上就贷款6000万元,大家想想,通江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呀。请大家理解,不要老是埋怨县领导、部门领导不关心通江交通,也不要埋怨上级不支持交通。现在通江贷款修干线路,如果不是国家帮助,还没有银行愿意贷给通江,朋友们,这就是现实。所以,干线路只能一条一条地修,通(江)巴(中)公路修好了,就修通(江)达(州),然后再修其他路,国家的帮助也是有计划的,谁让我们这地方穷呢? 三、目前,我县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还不具备。事实上,现在的高速公路一般都是采取BOT方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不是儿戏。所以,过境通江建设铁路、高速公路,谁来投资?如何收回投资?即使一些地方规划了铁路、高速公路,到底什么时候建设,也是一个未知数;规划了几十年没有动工建设的,也有很多。 通江与外面相比,落后的不仅仅是交通。当然,要促进经济大发展,第一是交通。所以,希望大家多些理解,少些偏激。要多看到已经在做哪些事,如果事情做得越多,受到的责难越多的话,大家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才是通江发展最大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