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和讯网上有这样一则消息50余名“大学生猪肉倌”亮相上海菜场. 这既然我感觉到忧伤也让我感觉到欣喜。 50余名“大学生猪肉倌”亮相让我忧的是他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自己大学里面所学到的知识能否很好的运用到这份岗位上,能否有助于自己的才干的进一步提升,而不是仅仅为了养活自己而工作。 让我感觉到欣喜的是他们不像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很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同学。(08年的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当时有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再加上当时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早些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高考进校时分数较高,但面对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滑入“等、靠、要”的行列。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这些思想倾向一旦蔓延势必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大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一系列次生问题。)他们思想认识也许更清楚,有更加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但至少他们有敢于从基层做起、敢于挑战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作为政府、用人单位、还有就业者本身都是紧密联系的。政府如何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如何畅通就业渠道,如何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如何规范自己用工行为,是否违反我们劳动法,如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就业证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储备都是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