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98|评论: 4

[原创]川剧《情探》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情探》是《阴阳告》大幕戏中之一折戏,原本是《活捉王魁》,并无《情探》此戏。在《活捉王魁》一折中原词是上王魁唱月儿高:

“更栏静月无光,寒风飒飒透纱窗”。

清朝末年时,有一举人名赵熙,荣县人,来自流井耍,主家请他去王家塘(现在檀木林街)看木偶戏《阴阳告》,赵熙看后有感,他认为活捉王魁不好,提出修改,经他的笔下改出了《情探》一折戏来,此戏写得好,文学价值很高。

但在词句中与川剧高腔曲牌不能合格,比如出场的:

“更栏静夜色哀,明月如水浸楼台,冷清清透出了凄风一派”。

只有三句台词,在川剧高腔是没有这种规格的,但台词很好。开始一句就把观众带入哀伤的情绪之中,“更栏静夜色哀”,“哀”字用得妙,夜色里都充满了哀伤的气氛,下一句的“浸”字用得更妙,他上句把明月写成“水”,下句把楼台来“浸”在水中。月光是水,楼台则沉浸在水中了。在月儿高里是不能三句了结,一枝曲牌最少要四句,因此只有用重句来帮腔了结。

《情探》一戏广为大众喜爱,经赵熙写出后,又有人在月儿高中的“明月如水浸楼台”后加了“一枝犯”“香罗带”的台词:

“叹下官贫苦无依赖,椿萱去世无挂无挨,入黉门家业刁零败,叹生平命浅时乖,谁将亲眼待,有何人重义怜才,尤幸得焦家母女人慷慨,妓女从良与生偕。成婚有数载,青楼作书斋。她爱生学惯渊源文章和派,生爱她知书识礼巾国裙钗。大比年上京求冠带,抛别她青春年少,孤伴妆台,她只望功名有份还乡快,夫荣妻贵永和谐。谁料得,万事不由人计派,一生都是命安排。中状元名扬四海,反惹得韩相府招赘连理花开。非是我贪新婚忘却旧爱,皆因他官高一品我不敢推延。我须与韩小姐春风一度成恩爱,却难忘南坡送别的女裙钗。即速我把家音带,报答她从前恩爱,接她到相府来。韩兴把我怪,笑我太无才,停妻再聚犯条戒,压妻为妾该不该?心中自主裁,一笔休去女裙钗,焦桂英,这都是前生结下的风流债,我效了薄幸之人不成才。独立窗前自徘徊,却怎么明月无光彩,黄犬吠声哀,冷清清透出了凄风一派(重句)”。

加上这段台词,表述了王魁的身世和对焦桂英的怀念,使《情探》一折戏单唱时补充了全戏的内容,让观众更了解此戏的全过程。

                                                                                                                                  dxj  2007519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5-1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顶

发表于 2007-5-1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情探〉〉由来,本人又长见识!
发表于 2007-5-2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情探》自1911年由成都“戏曲改良公会”印行问世,可以说,现已发展成为川剧的一个“骨子戏”。

大凡工文小生或工青衣的,都会演这个戏。前辈魏香庭(筱惠芬)、姜尚峰(周慕莲)、袁玉堃(阳友鹤)

均灌过《情探》的唱片。至于今人演绎,就更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潘说得对,"情探"的确是川剧的骨子戏,其文学价值之高,特别是在词学上已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但凡名角都有此戏,就像你例举的一样.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