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市长田维钊给广元人留下了什么? 02年至04年的三年时间,在田维钊的从政生涯中,也许只是一段小插曲,但是,对于广元市的老百姓来说,在这一段不长的历史中,却有着很多抹不掉的记忆。因为,在这三年中,田维钊是广元市的市长。 之一:你是市长,谁怕你 据说,在官场行走的人,最忌讳“认真”二字。但市长田维钊,却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并且常常为广元一些县处级乃至更高级别干部的涣散作风愤怒不已。 2003年初夏某日上午,田维钊亲自主持召开政府旅游工作办公会,开会时间到了,一些部门领导才陆续进场;会议通知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但一些单位却只派一个副职到会;一些本来已经迟到的参会干部,在正式开会时,还不断走出会场接听电话……主持会议的田维钊见此情景,不禁大怒,宣布旅游工作会马上休会,并立马把会议改为作风整顿会!在会上,他不仅痛斥一些干部的涣散作风,而且要求所有迟到或未到会的单位一把手写检查。这件事,当时的地方媒体曾经公开报道过。 这件事过后,广元的干部并没因此而彻底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后来,田维钊在万般无奈之下,又多次组织政府班子成员及重要部门领导召开学习会,其主题是:重温毛大爷的《论反对自由主义》。 在田维钊之前,广元市历届班子提出过很多这样那样的“战略”,但最终都落实在文件中,行动在讲话和口号上,没有真正地系统地加以实施过。而田不一样,他提出一个战略后,不是让它停留在纸上或口号上,而是大力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为全面实施这一战略奠定扎实的基础。 田维钊在广元当市长期间,除了重视工业外,很重视旅游业,几近是提出了“旅游兴市”的战略。也许是过去那些五花八门的“XX兴市战略”在广元人心中已经很臭了吧,“旅游兴市”好像一直不见正式提出过。 广元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优势显著地强于绵阳、德阳和遂宁等城市,田的思路是正确的。为此,他特别重视城市规划及城市品位的提升,并着手大力加快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除了广场建设及沿江沿河休闲绿化带的延伸建设与改造外,还有广元南河大桥加宽改造、嘉陵江四号桥建设及西城开发、皇泽寺景区的重新规划与寺内红色文物的剥离、南山红军文化园建设、利州西路上西坝至老桥头道路及皇泽寺寺前空中广场的规划及建设、绵广高速路广元王家营出口通道建设、宝轮至白龙湖至九寨沟高等级旅游公路的规划及招商……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在为“大力发展广元旅游业”这一战略服务和打基础。 田维钊上任广元市长之前,广元除了上西火车客站有个广场外,老城、东坝、南河,这三片构成城市中心地带的主体区域,没有一个真正的休闲广场。那时东坝唯一的广场──所谓市政广场,不过是一个停车场,而且是只能停放50辆左右小车的停车场。田作市长以后,东坝老鹰嘴有了广场,南河有了滨河广场,老场有了滨江广场,他还大手笔地改造延伸了东坝、南河的滨河路以及老城滨江路(上下河街)等沿河沿江的休闲绿化带,更是大大扩展了广元城市休闲广场的美丽外延,在广场的基础上又成倍地增加了市民的露天休闲场所面积。据说可以号称“川北第一”的利州广场,是田维钊主政广元的另一杰作。这个广场的建设,激活了东坝东部的大片未开发土地,广元东城的扩容建设因此突飞猛进,短短三四年时间,东坝片区新增的城市面积,超过了以往10年累计增加的面积。 田维钊作为市长,他留给广元有识之士的印象是: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力,不仅能提出与广元优势紧密结合的发展战略,也能通过项目策划、资本运作等去一步一步地实施所提出的战略。田维钊在广元只当了接近一届市长,如果他当广元书记,也许广元的情况还会更好些。 田维钊虽然是市长,但他不是一把手,他不能随便动干部的位置,这给他在实施发展战略时造成了很多阻碍。非典那一年,广元的书记在中央党校学习,田主持广元全面工作,按说他应该可以大展拳脚的。但是,很多当地干部并不这样看,他们与北京保持着热线联系,一样把田当二把手看待。田再认真,再激动也没用,大家还是按部就班,不怎么吃他那一套。所以,田维钊组织大家重温《反对自由主义》,实在是出于无奈的无奈。 之二:市长的流泪和勇气 田作为一市之长,经常在当地媒体上露脸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广元当地报纸做过的关于田的两篇现场报道,至今令人难以忘却。一个是他在剑门山区看望困难农民家庭时匆匆逃离小破屋的情景,另一个是非典流行时期,他突然现身于广元火车站的情景。 大约是2003年春节前,田作为市长,代表政府深入到剑门关附近的山区,看望当地的贫困农民。田走进一对无子女的老夫妇的家,听了“老大娘已经双眼失明,老大爷身体也虚弱,俩老人基本没多少生存能力”的实况介绍后,田维钊又仔细查看了屋内的情况。屋内一贫如洗,床上没有毯子,破席上只有一床发黑的并不厚实的破棉絮;虽然年关已至,但屋内却只挂着一刀很细窄的腊肉,听说还是好心乡邻才送的;寒冬腊月里,低矮而且漏风的破屋内,俩老人连火都没有烤,他们蜷缩在床上,漠然地面对着一群陌生客。看到这种情况,田有些激动。他没有在那间小破屋里多说一句让老人听不懂的官样客气话,他只是匆忙地掏出自己身上的几百元钱,塞给老大爷,说:“老人家,这点钱你拿着,找人帮你办点儿年货吧。” 田没等老人说一句感谢的话,就一个人低着头,率先走出小屋,显得象逃离一样匆忙。就在田走出小屋那一刻,有人惊异地看到,田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他独自匆匆前行,低着头,竭力地控制着情绪。 田很快停下来,把当地的镇领导叫到跟前,在凛冽的寒风中,他沉重地问镇干部:象这样的特困家庭,你们镇有多少?当对方回答说很少,只有几户时,田十分激动地说道:既然不多,也花不了多少钱,为什么不早解决?田同时要求,必须迅速查清当地所有贫困家庭情况,并由镇领导分头看望,必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过年时有肉吃。他还要求,年后,要把这些特困户的救济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从长计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广元作为四川的北大门,担负着阻止非典大量流入四川的重任。当时,广元作为连接南北交通的要塞,火车站成为一个重要的阻止非典蔓延的关口。每一趟从北方开过来停靠在广元站的旅客列车,旅客都必须接受体温检查,一旦查出体温异常,将会立即被送进广元410医院隔离观察。 在最初的几天中,不少旅客出于种种心理,想方设法逃避体温检查。当时的市长田维钊听说这种情况后,立即前往广元火车客站,进入站台,手握电喇叭,也不带口罩,对着靠站列车的旅客一次又一次地喊话:“旅客朋友们,我是广元市市长田维钊,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为了早日消灭非典,请你自觉配合医务人员接受体温检查……” 旅客们见广元的市长站在人群中连口罩都没带,并且不停地向大家喊话,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自觉地走向了检查站接受体温检查。这件事不仅被广元当地媒体报道过,网上还出现了新华社所发的同样内容的通稿。 之三:被群体上访者包围 一般情况下,领导干部,特别是地市一级主要领导,都比较害怕与普通老百姓扎堆,更怕直面与集体上访的群众对话。但是田这个人“胆子很大”,他不怕。据说,他曾经说过:“只要是一心为老百姓办事,就没有怕群众的道理!” 一位没有官方背景的朋友说,他曾偶然遇到过一次田市长直面上访群众的情景。他亲眼目睹田站在涌入市政府大门内集体上访的群众中间,正直接与上访者交涉。看起来围着他的那些上访者对田充满期待和信任。 当这位朋友挤进里面想看个究竟时,刚好看到田指着身边一个上访者,对周围其他上访群众说:“这个人,你们再看一看,他是不是你们推举的代表,他是不是可以代表你们大家的意思?”当得到周围上访群众的肯定回答后,田对大家说:“既然大家相信他,好,现在大家可以先回去了,后面就由你们的代表与我直接谈,谈到问题解决为止,大家说这样好不好?” 当集体上访的群众多数都已经陆续散去后,还有少数几个围着田市长不愿离去,似乎还想强调一些他们觉得很重要的问题。这时,田再次问剩下的几个人:你们觉得他(代表)能代表你们几个的意见吗?几个人很爽快地说:能。于是田笑着说:既然你们相信他,又不愿走,是不是不相信我田某人哦? 这一问,几个围着田的群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时,田很真诚地说:有你们相信的代表与我谈,你们就放心回去等消息嘛。你们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一家人还等着你们哦。已经到中午了,女同志赶快回家去做饭,你们家里老公吃了饭下午要上班,孩子吃了饭也还要上学;男同志也快回去,你们的老婆孩子也在等你们回家吃饭呢,别让家里人太担心了…… 一个在不少领导人看来比较可怕的集体上访场面,田用他的真诚,很自然地给化解掉了。 之四:爱泡茶楼的市长 坊间传说,田是一个爱泡茶楼的人,一周内多数晚上的时间都泡在茶楼。但是,田却从不在广元参与打牌赌博,主要是与人下棋聊天。这可能与他孤身一人在广元工作有关。 田在广元当市长期间,广元盛行打麻将赌博,听说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也参与在其中。那个时期,“祖国山河一片麻”是人尽皆知的,通过赌桌“勾兑”关系,甚至行贿受贿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尽管广元当时也同样盛行“赌桌外交”,但田始终坚守住了他自己的为官原则。 据曾经接近并观察过这位市长的人士透露,田曾经这样对朋友和干部们说:“给老子”(据说田是重庆人,这是很容易从他口里冒出的一个口头语),如果打输了,我虽然是市长,哪有那么多钱来输?赢了当然好,但要是赢了手下干部的,说不清他是不是有意输给我的,而且以后他要是犯了错误,我朗个好意思再批评他呢?如果是赢了生意人的钱,那就更说不清楚人家是不是有意送钱的,以后他来找我办事,我又哪门去坚持原则呢? 据说,田泡在茶楼里,偶尔会找人下棋,但更多是聊天。田是1980年代初从重庆某大学毕业的,在省级部门工作过多年,还在德阳当过副市长,文化素养和阅历见识都比较丰富,加之性格开朗,比较善于与人沟通,而且也会用一些荤段子营造轻松氛围。听说,在几年的“茶楼夜生活”中,田与广元各界非官方知名人士多有交流。因此,他对广元的风土人情基本是很熟悉了。 不过,田的认真劲儿也时常会用在茶楼里。据说他常常会在与人聊天的时候,突然被某一个问题甚至所谈的一句话,触发工作上的灵感,于是就打电话把相关的人员叫到茶楼,即使已经晚上快11点了,他也不管,要大家与他一起进行专题讨论。据传,有不少好的工作思路或点子,甚至一些政府的方针政策,其核心成分都是从茶楼诞生的。 田在广元期间,有人曾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因为这位市长先生爱在晚上突然打电话给一些干部,叫他们到茶楼谈事情,因此,一些经常可能受市长 突然“召见”的干部,一般情况下晚上都不敢“擅自安排”,也不敢随便关手机,心理上多少有些压力。还有说得更“惨”的:不到晚上11点,根本不敢脱衣服上床,“家庭作业”也只得安排在11点以后才敢做。不然的话,万一突然被市长想起要“召见”,做到中途的“作业”就要闪火,老婆那边就不好摆平了。 之五:夜逛大街蹲守“红灯区” 田在广元的夜生活,除了在茶楼外,他有时也会到街上“闲逛”。在逛街时,如果看到城市的哪个细节不满意,就会打电话给有关部门的领导,要他们次日必须行动。 一次,田在晚上逛街时惊讶地发现:好几个十字路口,由于下班后没有交警值守,一些司机便大摇大摆地随意闯红灯。田对这种不遵守规则的低素质行为没有放过,于是策划了一次“抓现行”的行动。 在某一个晚上的8、9点钟,田亲自与几个交警一起蹲守在一个十字路口,现场“抓”了好几个闯红灯的“倒霉蛋”。被市长当场捉住,当然不是件好事。但那些“不幸被捕”的司机也算运气,因为那天交警看在市长的面子上,破天荒没有给予他们罚款和扣分的处罚,只是口头教育一阵就放行了。当然,这些闯红灯的司机也在当地媒体上大大地“露了一回脸”。 当晚,田对蹲守路口“抓现行”乐此不彼,在一个多小时内,先后蹲守了几个路口,抓到不少“现行犯”。其中有一个案例,令这位市长大人也觉得哭笑两难,过后还当笑话摆给人听。 一名司机当晚在一个路口闯红灯时,被市长逮了个正着,教育一顿后就放他走了。但是,大约半小时后,在另一个路口,那位不喜欢规则的司机再次被蹲守在那里的市长一行人逮住。当交警把他带到市长跟前准备让他接受教育时,他一看又是市长,顿时吓得连出豆大几颗冷汗,虽然当时是冬天的夜晚。 有时,田也会逛到一些酒吧林立的新修大街。据说,在这些街上,他会很随和的与老板和客人聊上几句,问老板的生意情况,问客人的消费态度。遇到认识或认出他的,他甚至偶尔也会与人碰上一杯。 之六:谁的脑袋他都敢借 田在广元的夜生活,无论泡茶楼还是逛大街,基本上也是他了解社情民意的活动。种种迹象都表明,田是一个很善于借脑的人。他比较容易接受老百姓提出的意见、建议或见解,并从中吸取做好自己工作的营养。 田在当广元市长期间,广元市政府公众网根据他的意图,开设了一个论坛,并要求有关人员注意收集论坛中有价值的发言。 因为有政府背景,这个论坛的人气比较旺,一些对广元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士,经常在坛子里发表一些见解、意见和建议,一些观点曾引发了数次涉及广元发展大计的激烈讨论。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李在扬先生对论坛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发帖不用审查,而且昼夜开放。他们还把网民的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和讨论及时地加以编辑整理,并呈送给田维钊市长及政府班子其他成员。一些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有关广元城市建设的听证会,也邀请网民代表参加。 后来的一些情况已经证实,广元网民的不少意见、建议和分析,或多或少地被融入到了市政府的决策和具体的行政行为之中。可以说,那个时期,是广元本土网民的黄金时代。 可惜,04年隆冬,广元班子开始酝酿调整,田被确认即将离开广元时,这个论坛就关闭了,至今也没有再开放。 之七:广元人的评价不过分
田维钊离开广元后,广元市民,特别是一些有识之士,都深感遗憾。田刚离开广元那一段时间,他基本是不少广元人谈论的中心,在小餐馆,洒楼大厅,酒巴甚至夜啤摊点,都不难听到谈论田维钊如何如何的声音。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愿提起或已经忘记:田维钊刚到广元时的境况。 当初,田刚到广元接替前任市长陈宝根的位置时,广元人对田维钊并不欢迎。田的前任陈宝根,是从陕西宝鸡市市长平调到广元来的。陈虽然在广元任职时间不长,也没有机会干成什么大事,但他比较关注市民呼声。陈在任期间,为广元城区市民解决了不少诸如街道清污、夜间消噪等影响民众日常生活的小事,给市民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 02年初,田刚到广元不久,地方人代会召开。在这次会上,按照上级组织的计划安排,田将在这次市人代会上被正式选为市长。之前,他还是以代市长身份在主持政府工作。 就在这次人代会期间,广元一家纱厂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们不满工资待遇过低,进而怀疑破产重组后企业新的资方并没有真正投入多少资本,并责怪政府几年前贱卖了这家老国有企业。因此,出现了近千工人上街游行,堵塞皇泽大桥东桥头交通咽喉的事件。本来,这件事与刚到广元上任不久的田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情绪激动的工人及部分围观市民,却把气撒在了田的身上。 当时,在少数人的组织下,人们统一用一句口号表达心中的不满,而且口号喊得很有节奏,既有挑逗性,也很滑稽。 口号是这样喊的:一部分人先喊:“陈宝根”,另一部分人接着喊:“要回来”;然后,一部分人又喊:“田维钊”,而另一部分人紧接着就喊:“选不上”。 如此反复地喊,此起彼伏,诱发了游行人群和围观市民脸上的怪笑,一些人似乎还有了一种错觉:认为田一定选不上,甚至已经有人在脸上挂出了某种幸灾乐祸的表情。 后来的事实,当然是田维钊顺利地当选为广元市市长。虽然“选举”不一定说明问题,但田在过后的几年中,却用他的实际作为,让广元众多老百姓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了他:一个动真情办实事的市长。 田维钊留给广元人的总体印象是: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似乎既能在宏观决策上高屋建瓴,令一些有识之士佩服;也能在施政的细节上尽量做到完美,令更多的市民对他充满期待和信任。 田离开广元以后,许多广元人在谈到他时,虽然也会提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大家的共同看法是:田是广元建市20年中,最令广元人满意的市长。 这个评价,到目前为止,放在广元市市长田维钊身上,也许并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