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75|评论: 0

万物的自然生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2 21:10 | |阅读模式
如果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的,那么,根据电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同性粒子在斥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分离,而异性粒子又是相吸的,这就造成同性粒子因斥力而分离,又因异性粒子的引力而聚合,其自然趋势将是异性粒子相互结合在一起。
这也意味着,理论上这样的原子是不能稳定存在的。但是,万物由原子组成,整个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的,如果,原子不能稳定存在,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原子必定存在,而且是稳定的。
也许,事情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么可怕,既然异性粒子要相互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就顺应大自然的这一趋势,看看它们结合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我们顺应大自然的这一趋势后,我们将会看到:电子在异性粒子的吸引下,将会没入原子核,并与质子结合为中子。
而现代大量实验观测已经表明:中子具有自旋运动和南、北二磁极。
由于一个中子同时拥有南、北二磁极,因此在二个中子之间将会自然产生引、斥这二股力量。而当中子一旦开始旋转运动后,那么在二个粒子之间的力就变成了,引与斥交替变换的“循环场力”。
二粒子在斥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分离,但是还没等它们分离的太远,循环场力已转换为引力。引力把分离状态的粒子重新拉回。但是还不等它们相互碰在一起,循环场力又自发转换为斥力,斥力再次把二粒子推回平衡位置。二粒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即不会分离的太远,也不会紧密聚合在一起,而总是自发的围绕在一平衡距离L0内做着永不停息的分合运动,通过有序变换的分合运动自动建立起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连接。
一定数目的中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将会自发形成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原子。随着中子数目的增加,元素的结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递变。
实验表明原子同样拥有南北二磁极。不过,不同的原子由于所含中子数不同,内部结构不同,向外产生的循环磁场不同,这就导致不同的原子自发建立连接时,所形成的平衡距离L1、L2、L3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大量的原子聚集到一起构成固体,那么显然原子会有无限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但是,由于原子在循环场力作用下,总是自发维持在平衡距离L内的,这就决定各原子在自组织过程中不会胡乱排列,而是自发按照平衡距离L的长短不同,在空间的不同方向上有规律排列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宇宙万物。
摘自《都是电子惹的祸》作品登记号:2012-A-0362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