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千年寒冰

[群众呼声] [灌水]成语接龙(修摩天大楼),欢迎参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漂泊者在2007-6-11 20:13:00的发言:

楼上的学识渊博哦

呵呵,羞煞小二.开卷有益,闲遐时多读了几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燃藜图》是一幅画有汉代刘向夜读的图画。故事讲的是汉代学者刘向在天禄阁校阅古书,非常专心致志。到了夜间,来了一位穿黄衣服的老人,拄着一根青藜仗,叩门而入
,刘向仍坐在暗中读书。老人便点起藜仗的一端,为刘向照明。《燃藜图》启示人们向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幅对联劝导子弟通晓事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说什么也不愿在这里面呆了。

发表于 2007-6-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学识渊博哦

发表于 2007-6-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学识渊博哦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五回中,讲到宝玉看到《燃藜图》及那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不愿呆在那里。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格桑拉姆在2007-6-11 18:23:00的发言:
楼主,请教一下,有个燃什么之烛啊?

《太乙燃藜》

 太 乙 燃 藜 照
十 年 窗 下 苦 功 舒
眉 吐 袍 穿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向别传》记载:汉代刘向在黑夜里独坐诵书,来了一个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照着他,教给他许多古书。“燃藜图”就是用这个“勤学”古时为题材的古画。说书者编成故事谓之"燃藜之助".

发表于 2007-6-1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眉之急

发表于 2007-6-1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LI"字咋个写的喔?

发表于 2007-6-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教一下,有个燃什么之烛啊?

发表于 2007-6-1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果不其然

发表于 2007-6-1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功补过

发表于 2007-6-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代桃僵

发表于 2007-6-1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漂泊者在2007-6-11 13:50:00的发言:

赵钱孙李

这个好像不是成语吧?

发表于 2007-6-1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钱孙李

发表于 2007-6-1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围魏救赵

发表于 2007-6-1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绕珠围

发表于 2007-6-1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心竭力

发表于 2007-6-1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了.

   连最后一个字都打不出来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