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中某地级市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 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此话一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凡是去过政府机关办事的朋友都有这个印象:政府衙门、机关单位总是高构深垒,戒备森严,政府门卫更是以为自己是“宰相门前七品官”,一个一个端着架子、摆着谱子,像审讯犯人一样“审讯”着来访的群众,像防贼一样地盯着出入大门的人,脸上肌肉僵硬,有刀枪不入的架势,甚至对来访群众进行阻扰和殴打等,曾经有媒体报道,有智障群众在政府机关门前吓得尿裤子。如此门卫,于无形中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人民之间搭起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门卫的职责本来是给来办事或访问的人指点门径,方便人民办事的,但曾几何时,却实实在在成为了人民群众能否进入人民政府大门的“防火墙”,严严实实的将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人民群众拦截在大门之外。 孰不知,他们阻拦的不仅仅人民群众的“麻烦”,更多的是人民对政府部门的期待和信任。人民政府本应直面群众处理公共事务,但人民政府的大门却永远住着如此门卫,人民群众怎么还能依赖政府,政府又怎么能倾听民声、为人民服务呢? 中央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建立服务型政府,对于基层政府部门而言,应该从“改门风”开始。对此,应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公职人员工作理念,树立真正公仆意识;同时,领导干部的思想决定了下属的作风,转变作风要从领导做起,上行下效,同时,发现态度蛮横的公职人员,要严加惩处,不搞形式,不做样子,切实让人民政府回归人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