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盐亭县金鸡镇龙坪村7、8、9社,一条连通各家各户的水泥路面的村道正在繁忙施工。为这段公路投资的,是从龙坪村走出去的广元市第一机器厂退休工人黄首程。
村道宽2.5米,长2公里,全混凝土浇筑。为了方便乡亲,黄首程还承诺将道路连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前,所有的钱,都由他一个人掏腰包。黄首程的义举,感动了周围乡亲,但他却说,“我是在这里长大的,为乡亲们做点事是应该的,我希望路修好后,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是这里长大的,想为老乡们做点事”
为家乡投资修村道,缘于黄首程春节前回乡时亲历的几个小插曲。
黄首程今年67岁,原名黄泽福,年轻时进入广元第一机器厂,2003年退休后,在广元创办了奎宇机械公司。虽然当上了老板,但他一直以普通工人自居。今年1月17日,因老家的房子破旧,他认为有点“影响周围形象”,遂在回老家祭祖的同时对房屋进行整修。
村里的交通条件太差了,就是一条破烂的泥巴路,以往每次回乡,黄首程都感同身受,这一次的感受尤其强烈。道路太烂了,修整房屋的材料运输很困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天晚上他身体不舒服,想请医生到家里来,因为路太烂车开不进来,只能让侄儿骑车到镇上抓药。遇到下雨天,村里的乡亲们总是挽起裤脚,拄着拐杖踩着泥泞的村道去场镇。
那几天,黄首程还听乡邻们说,这么多年,百姓们种的菜运不出去,养的生猪也没法拉出去。几年前一位村民生病,因道路不通,救护车开不进来,只有靠人力抬往镇医院,但走到半道就去世了。前不久,一位村民从场镇回村,搭乘摩托车翻到山坡下,所幸人没有受伤……
交通条件这么差?乡亲们发展经济该怎么办?乡亲们一直有修路的想法,黄首程找到原村支部书记黄泽忠和现任村支部书记黄凫,表示想“出大头”帮村里修一条村道,“我是这里长大的,想为老乡们做点事,希望家乡发展得更好。”
“不管花好多钱,我保证把路修通”
黄首程的想法,让村里的百姓一下子振奋起来,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赞许与支持。
交通最困难的是龙坪村的7、8、9社,如果把这3个社的公路连通,与村里5社的断头路接通,总共有2公里。黄首程核计了下,如果按2.5米宽、20厘米厚的混凝土浇筑,加上别的成本,需要好几十万,他给村民们承诺,“我私人出资20万元”,不足部分乡亲们根据各自的能力,愿意出多少就出多少。
由于多年来道路不通影响经济发展,村里百姓并不富裕,黄首程再次表态,“如果大家拿不出钱,我一个人全部承担了。”听说黄首程的举动后,村里在外经商的黄静表示愿意出2万元,也有村民表示愿意出钱,但黄首程一口拒绝了,“如果我自己的钱不够,我还有个企业。再不行,儿子也会帮我,不管花好多钱,我保证把路修通。”
2月20日,黄首程向施工队支付了10万元工程款,龙坪村7、8、9社的村道修建正式动工。在施工期间,有村民找到黄首程说,能不能将水泥路修到每户人家的门口?有的村民表示这段支道的钱自己出,也有村民家里确实拿不出钱,这就意味着工程的投入还将增加不少,黄首程满口应承下来,“这笔钱还是我来出。”
村民黄沙海感动地说,“他几年才回来一次,这条路就是他为乡亲们修致富路啊。”而黄首程则说,给家乡做事是应该的,他希望道路修好之后,让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幸福星光,这是日子越来越好的希望”
道路还在修建之中,村里百姓找到村支部书记黄凫,希望能以黄首程原来的名字黄泽福为村道命名为“泽福路”,但黄首程听说后,说什么也不同意。
就在记者前去采访的当天,听说有记者前来,黄首程老早就躲到了金鸡场镇,关掉了电话。村里人四处寻找,记者一行终于见到了他,但面对采访,他心里总觉得别扭,“还是那句话,我是在这里长大的,为家乡的发展出力,这是份内事。”
采访中,同行的百姓再次提出给村道命名的事情,黄首程解释说,投资修建村道,只是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并不想得到什么。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乡亲们的热情,他反复思考后,建议将那段村道取名为“福星”路,意喻那段村道是幸福的星光,让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路修通后,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黄沙海说,以前家里想过种大头菜,也想种植棉花,但因为道路不通而搁浅。他计划等路修通之后,家里重新发展经济作物,搞生猪养殖。在龙坪村,还有更多的村民已经开始为发展经济做准备,有的计划种蔬菜、水果,有的计划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村支书黄凫告诉记者,听说村里开始修路,村里在外打工的青年黄洪表示想回乡养奶牛。同时,随着成德南高速公路和绵遂高速的开通,得知村道在建,已有投资商找上门来,准备承包荒山养殖山鸡。(四川新闻网-绵阳晚报 记者 张登军/文 任明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