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寒冬,姜州乡新民村六、七社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全体村民冒着严寒齐上阵,自发改造提升一条连接外界的7.5公里的通社公路:挖方、端土、搬石人人争先,筑排水沟、平整路面大家团结协作,场面十分感人,在他们身后刚凿出的公路带着泥土的清香不断延伸。
“这条路是我们六、七社出村入户的唯一通道。长期以来,我们只能从羊肠小道出行,运输物资更是艰难,肩挑马驮,耗时费力。这么多年,我们吃够了‘通行难’的苦,所以今年修路的倡议得到所有村民的响应,出钱出力,都不遗余力,这段时间,我们是家家关门闭户,都奋斗在这条路上了,”七社村民郑世洪对记者说。
“我们都是种烟的,每年的肥料和燃煤都是一筐一筐的背回家,太恼火了,”一位村民带着浓郁的地方口音抢着说。
据悉,姜州乡新民村六社、七社地处偏隅,“行路难”一直是制约着两社村民出行及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肩挑背磨的日子。近年来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羊肠小道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要致富,先修路”,两社不等、不靠,联合召开社员动员会倡议:自力更生,开山凿路。决定修一条贯穿六社抵达七社的3.5米宽7.5公里长的通社公路,并推选出郑世洪、申万贵等六位代表负责公路修建工程中的协调工作,六位代表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说干就干,村民们主动筹资投劳,仅仅两天时间集得启动资金31580元。村民积极捐资的同时还按上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无不昭示着村民们的信任与期待。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手印,六位代表向村民们作出庄严承诺:“不惧困难,不谋私利;勇往直前,全心修路”。经过短暂的准备后,公路于1月13日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一个月的辛劳,现已完成初具轮廓的约4公里长的简易公路。
“因为资金少,就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一般路段,全部用人工开挖;只有少部分人工很难完成的路段,才请挖掘机。”郑世洪告诉记者。
“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力争奋战60天,到3月中旬修通公路”,七社社长顾发香抱着一块石头边走边说,不难看出他眉宇间的那份自豪。
据悉,公路修建完成后,将惠及两社70余户300多人,彻底改变“行路难”的现状,为两社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