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84|评论: 3

[原创] 四川古稀老人研发“中药配肥” 叫板传统农药化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8 17:45 | |阅读模式
印度农民不靠化肥转基因种水稻亩产超袁隆平有假
中国老人用自制中药配肥种水稻亩产增加50%是真


    “对公众来说,袁隆平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符号,而对于有梦想的科学家来说,袁隆平则是一个不可逾越,却又总想试图超越的标杆。”
    这里要说的“有梦想的科学家”,其实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老人,他叫谢先伟,今年73岁。他说袁隆平了不起,他敬重袁隆平,也从来没想过要去和袁隆平比,因为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已经作为了他研究成果的基础。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个叫谢先伟的人到底在研究个什么东西呢?
    经多方打听,终于弄明白了,也很感动于一位古稀老人的心愿。现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于此,请读者朋友们帮他支支招。



“中药配肥”新兴的农业科技

    2010年以来,谢先伟老师研发的“中药配肥”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各农村进行了广泛试验(之前从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时间在云南省试验),均显示出空前效果。
    在农作物上试验施用“中药配肥”,增产丰收,效果神奇,先后被多家报刊、网络、电视媒体专题采访报道。由于“中药配肥”原材料是中草药,成本价格低廉,喷施叶面既方便又无污染,施用对象包括水稻、玉米、各类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增产效果达50%以上,有的甚至增产100%以上。
    2012年9月,施用“中药配肥”的稻谷经四川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所检指标符合GB 1350-2009《稻谷》粙稻二等及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标准要求。检验项目共十项,每项实测值均优于标准值。在稻谷检验项目中的砷、汞、铅、镉四项重金属检验中,砷的实测值<0.03,比标准值≤0.2的范围低很多。汞、铅、镉三项均未检出,连检验专家都说罕见。
    既增产又环保,如此好的农业科研成果,怎么不赶快进行推广,投放市场,让更多的人受益呢?
庄稼喝中药能增产,你信吗?
——“三师访十农”见证“中药配肥”丰产实验

    我们是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舞雩乡中心小学的教师费仲年、胡金庭、谭康友,我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敬业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才。由于家在农村,我们也从事着农业生产,所以也十分关心祖国的农业建设。
    2012年12月3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把解决农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足见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文件在第一大点中就提到要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
    前年6月,谢先伟老师到舞雩乡熊马村7组搞“中药配肥”试验,费仲年应邀参加,见证了整个试验过程。亲眼见证试验的还有胡金庭,谢老师的试验田正好在谭康友上下班途经之处。我们在见证试验时唯恐对试验效果了解不全面,特地从谢老师在犍为境内所做过试验的100多户农户中,抽选了10户进行了调查访问。
    各级媒体曾多次报道过谢先伟老师“中药配肥”丰产试验,报道内容完全没有夸张成份。经我们见证,正常情况下,使用了“中药配肥”能使粮食增产50%以上,各种农作物全面增产,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喷施“中药配肥”后产量翻番,且品质大大提高。“中药配肥”让油菜高产了,提取菜油后剩下的油枯自然就多了,油枯是优质的植物肥,把油枯作为农作物底肥,再加以“中药配肥”作追肥,逐步取代化肥,使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农作物在喷施了“中药配肥”后,病虫害发生率锐减,减少了传统农药的喷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农药对空气的污染,农药残留减少了,农产品更绿色环保健康。
    当前,正值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美丽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也更高了,从工业到农业到其它产业,都提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药配肥”被很多人认为是传统中药与现代农业的完美结合,是目前一项新兴的农业科技,也是一项绿色科技。加上“中药配肥”给农业带来的增产增效,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目前,“中药配肥”的研发已进入最后的成品推广、走向市场的阶段,由于此项技术的研发者谢先伟老师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且子女不在身边,唯恐技术失传,加之农村农业历来蕴藏着巨大商机,新兴科技带来短、平、快而且有着长远巨大的不可多得的先机。因此,迫切希望有识之士或有实力的企业能积极与谢老师合作,早日将该项成果投放市场、全国推广,让我国各地的特产农业更加优质高产,让全国的特产农业出现更多新亮点,服务三农,造福人民!
    采访者费仲年(手机:15680263838)自述:谢先伟老师的“中药配肥”在云南、四川等很多不同地理、不同气候条件的地方做过试验,效果显著。每次试验都会被大量的群众围观,经报纸、网络、电视媒体报道后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中药配肥”技术,是农业科技的一大进步,也是绿色农业科技的成果。目前,我国还有很大部份地区的农民靠种地为生,“中药配肥”让农作物增产,必然促进农民增收。广大农民祈盼着谢老师的“中药配肥”能早日推广,投入生产,投放市场。
    采访者胡金庭(手机:13890682393)自述: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听学生家长说用了谢先伟老师的“中药配肥”喷施水稻后,水稻丰产增收,而且绿色无公害,深有感触。谢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研制出的“中药配肥”,纯中药配方,不含化学元素,黄棕色,中药味浓,喷施后,植株健壮,叶色浓绿,籽粒饱满,同比增产达50%以上。每次试验,谢老师都亲临现场亲自操作或指导助手操作,各种作物的试验数据精确。可是岁月不饶人,长期的操劳,七十多岁的谢老师身体健康状况很差。在此,我真心希望有实力的公司或个人能与谢老师合作,积极投入研制开发,早日造福全人类!
    采访者谭康友(手机:13668367128)自述: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谢老师的“中药配肥”喷施增产水稻试验田,亲眼见证了试验的情况。未喷施“中药配肥”前,秧苗长势较差,分蘖状况也不好。喷施后,秧苗长势明显好了起来,叶子变绿变宽变厚,分蘖多,没有病虫害。水稻看长势还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产量如何?水稻收割后,我问我的学生曾云才、李洪容是什么情况?他们说用过中药肥的水稻稻穗长、谷粒多而饱满,0.5亩田没施用“中药配肥”的产量是336公斤,施用后的产量是632公斤,增产达88.1%。如此奇效的肥料,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来年,我也想请谢老师去为我家水稻施施“中药配肥”,实现增产增收的愿望。
    访犍为县舞雩乡熊马村七组村民李洪容、濮吉洪
    问:“中药配肥”试验,你们愿意吗?
    答:2011年的犍为是从1963年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地里苞谷苗黄焦焦的,田里的秧苗矮小枯黄,听说要搞“中药配肥”试验,我们四家农户都很紧张,怕搞坏了没饭吃。但看到谢老师带来两个助手,70多岁的谢老师给人的感觉踏实老练,他对我们说:“如果搞坏了,按正常亩产量赔偿损失,增产百分之几十的粮食则全部归你们所有,并不收任何费用。”看到谢老师如此态度诚恳地为我们着想,我们四家农户经过考虑后,全部都答应了让谢老师在自家田里搞“中药配肥”试验。
    问:“中药配肥”是什么样子的?
    答:“中药配肥”是棕色粉剂,施用时将粉剂用水浸泡、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去掉粗渣,然后装入30斤的喷雾器,在日落前均匀地喷洒在秧苗上。
    问:稻秧喷施“中药配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
    答:刚喷第一次时,秧苗黄瘦、矮小,其高度不足半人高(喷施人员身高1.7米)。七天喷施一次,第二次喷施时,秧苗已经齐腰高。到第四次喷施时,苗高已盖过喷施人员的头顶,且枝肥叶大、嫩绿光亮,特色明显。
    “中药配肥”施用于水稻试验,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2011年8月中旬,四川农村日报记者、犍为县农工办工作人员及舞雩乡、村干部到试验田参观并采访了谢老师和试验农户,他们看到试验田里金黄澄澄、颗粒饱满的稻穗长而粗大、层层叠叠,都说试验田的水稻一定特大高产。
    “4亩试验田,插竿牵线,一半用‘中药配肥’,一半不用,采取单独收割,单独晾晒,谢老师和四家农户都表示,再苦再累也要试验出对比数据来。”这是水稻增产试验的一个目的和共同的愿望,同时,也是县、乡、村干部群众想要了解的谢老师搞的“中药配肥”试验是否成功的最好证明。
    “试验来不得半点马虎。”谢老师2011年9月6日邀请到县、乡、村干部去到每一户试验户家中,实际称量稻谷产量数据,与在场的群众共同鉴证了“中药配肥”用于水稻增产的试验,得出了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每亩水稻施用“中药配肥”不到1斤,就能平均增产58%,濮吉洪家的亩产达到了1584斤。
    访犍为县舞雩乡玉泉村二组村民周清华
    问:油菜施用“中药配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
    答:2010年除夕前一天傍晚,谢老师及随行人员来我家量取了七分地的油菜苗喷施“中药配肥”,另外量取了七分地的油菜苗不喷施,用于作对比试验。七天喷施一次,共喷施三次。在第一次喷施还未喷完时就遇到了下雨天气,开始由于气温低,油菜长势不明显,我还以为“中药配肥”是吹牛的,没效果,但到了第二年立夏时,油菜已长到苗高两米多了,杆枝粗壮,苗高整齐,叶绿光亮。当时,县农工委主任、舞雩乡党委书记、乡农技站工作人员和谢老师及两名助手一同到现场参观了油菜试验田。县乡领导要求将油菜进行单独收割、单独晾晒、单独称量,得出对比数据。最后由舞雩乡农技站工作人员和谢老师共同称量,得出了“中药配肥”用于油菜增产试验数据。施用“中药配肥”的油菜亩产440斤,未施用的为205斤。
    这么好的“中药配肥”在市场上却买不到,我们广大村民一直指望着用“中药配肥”来增加油菜产量,让油菜产生的菜枯取代化肥,走上真正的绿色生态农业之路。真心期待着谢老师的技术能早日推广,使城乡更加繁荣!
    访犍为县康乐村七组村民姚世才、姚宗烟
    问:你们使用“中药配肥”后效果如何?
    姚世才:谢老师来找我要求做“中药配肥”用于水稻增产试验时,当时我想,只要不减产就行了。2012年雨水特多,我们当时选了4亩田插竿牵线,作同田对比试验。经过四次喷施,其中三次喷施时遇到雨天,降低了喷施效果。抽穗期又遇到连续一周的雨,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授粉,造成水稻普遍减产。8月15日水稻收割测产时,乐山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记者到现场进行了采访,测得数据为:喷施“中药配肥”亩产1160斤,未喷施的为830斤。
    水稻收割后,靠稻桩再自然生长出的水稻在犍为称为再生稻、再生秧或再生谷,一般收成非常之少。但在实验中,4个半亩的试验田共产再生稻720斤,再生稻亩产量达到360斤,没有施用“中药配肥”的再生稻产量为零。按试验数据测算,一年两季水稻亩产量达到1520斤。
    姚宗烟:大家从电视上看见的姚世才喷施水稻用的棕色粉末就是谢老师的“中药配肥”,将它倒入水中浸泡后,水也变成了棕色的,还能嗅到很浓的中药味儿。药液过滤后,剩下的也只是中草药渣。我认为,这绝对是踏实的中药肥料,生产的产品也是绿色食品。
    我们这个地方几乎不产再生稻,但用了“中药配肥”后的水稻,不仅当季增产50%,再生稻还产了300多斤。8月14日、15日、16日水稻收割三次测产,连续的酷暑高温,谢老师因病入院了,否则,再给再生稻喷洒一两次“中药配肥”,恐怕产量还要高一些。
    我建议明年的水稻用“中药配肥”从育秧期开始。在秧苗栽插前喷施一次淡淡的“中药配肥”用以壮秧。同时,在准备插秧的稻田里,提前半个月根据稻田的肥瘦情况施用100斤上下不等的发酵菜枯。秧苗栽插后,待端午节前后,喷施三次左右的“中药配肥”,将水稻产量提高到1700斤左右,再种一季的再生稻,用“中药配肥”再喷两三次作为追肥,上下两季水稻产量就可达到2000斤上下了。如果那样的话,我国将成为世界粮仓!
    我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尽快来传承谢老师的技术,继续研发、早日推广,别让这种国宝级的神肥失传!
    访犍为县玉津镇和风村八组村民李素琼、陈久珍
    问:蔬菜施用“中药配肥”后是什么情况?
    李素琼:这个“中药配肥”是什么中药我也不知道,看颜色,闻味道,反正就是中草药。
    2011年8月,我们生产队(组)卖中草药的陈久珍把谢老师带到我们这儿来,说给蔬菜喷施他研发的“中药配肥”做丰产增收的试验,又不用给钱……
    我们夫妇俩在地里种了450窝豇豆,喷施“中药配肥”时,豇豆苗已牵藤上架,喷施第一次后,七到十天时间,豇豆苗枝叶深绿茂盛,藤蔓长得高而粗实。没过几天,藤上陆陆续续开出了重重叠叠的豇豆花,嫩绿细长的小豇豆从花间冒出来,挂满了整个豇豆架。成熟豇豆一测量,长度都在三尺左右,且鲜嫩白净,口感极好,每天还有很多群众前来“看稀奇”。当时我们家的豇豆被犍为黄家超市全部采购了,往年我种450窝豇豆只卖2000多元,2011年我卖了4900元。
    谢老师的“中药配肥”最适宜于大棚内喷施了。2011年上季,我在生姜大棚里一分地喷施了三次,另一分地未喷施。虽然遇到旱灾天气,收获时喷肥后的生姜白嫩肥大,每分地产量为274斤,未喷的只产了106斤。
    我们和风村是蔬菜基地,不管本地菜、新品种、反季蔬菜等的病虫害都特别严重,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农药都很浓烈,有时在太阳底下喷施农药时,二三十米远都能闻到臭味,污染空气,农民首先受害。蔬菜采摘入市,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再次危害人们的健康。看到谢老师的“中药配肥”既增产又环保,都想着有一天能买来用用,村民们都盼着等着,眼睛都望穿了!
    陈久珍:我在常年在犍为县南街卖中草药,谢老师经常到我的药摊上来买中草药,我们就熟识了。谢老师说他买中草药去不是医人或动物的,而是拿去给植物喝的,说是做肥料,还能高产。谢老师去我们和风村赵直富家蔬菜喷施“中药配肥”是经我介绍的。在和风村经我介绍喷用过“中药配肥”的蔬菜有:黄瓜、苦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白菜、冬寒菜等十余种,不少蔬菜产量翻番、品质提高、成熟期提前。“中药配肥”让蔬菜产量提高、品质变好、病害减少,这是大好事呀!
    我在街上当“中草药医生”,这些年来怪病愈来愈多,大家都说与农药化肥有关,我的家就在蔬菜基地,一到晴天,菜农们各种农药都在喷。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就应该减少农药、减少疾病,推广无公害肥料。
    谢老师说,各种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都产生了抗病虫的能力,只是研究的人太少了,现在有了效果特高的无公害的“中药配肥”,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试验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国人更加健康。
    访犍为县下渡乡文碧村四组村民杨美祥、李建平、李建伟
    问:谢老师用“中药配肥”都给你们喷了些什么?效果怎样?
杨美祥:2010年6月,经我的兄弟杨美文介绍,谢老师用“中药配肥”喷我们几家的水稻“坐蔸秧”。水稻坐蔸要重新长起来是道难题,不管施用什么药都没有明显效果。喷了谢老师的“中药配肥”七八天时间,秧苗长势空前,稻叶颜色浓绿,秧苗分蘖多,株杆壮实,老农们都没见过,就连之前被牛吃过的稻桩都长出了强壮的秧苗,真是奇迹!前后共喷施了四次,我们几家的坐蔸秧长得比正常秧苗还强壮,稻穗长大,谷粒饱满,秕谷少,最后亩产都在千斤以上。各地由于多种原因,都会产生坐蔸秧,如果“中药配肥”能得到快速推广,今后将看不到低产田,如此,每年给农民增产多少粮食?为国家增产多少粮食?
    另外,我将喷水稻剩下的“中药配肥”喷施辣椒苗,之后再去看时,患病辣椒苗叶子上的卷缩叶(俗称猫耳朵)不见了,辣椒苗分外强壮,辣椒久结不衰。花生就更神奇了,经“中药配肥”药液喷洒过的,到收获时几乎不见空壳嫩籽现象。未用药肥的花生收获时有近一半的嫩籽或空壳。
    李建伟:我用谢老师的“中药配肥”喷施玉米苗,喷施几天后,玉米长得苗高杆壮,结出的玉米比一般的玉米棒子长2至3厘米,棒尖饱满,且结籽多而饱满,含淀粉更丰富,产量比不用“中药配肥”的多收一半。另外,我也用“中药配肥”喷施过辣椒、花生等,产量也异常增高。我在生姜地里也喷施了“中药配肥”,生姜苗长势很好,叶色青绿,姜头大,姜芽长,嫩白清脆,姜味更浓。
    李建平:我的一亩水稻坐蔸秧经街上买药喷洒后,效果不好。自从喷施了谢老师的“中药配肥”后,秧苗长势比正常秧苗还健康漂亮,收割时,禾把抱在手里感觉又长又重。稻谷晒干后净重1064斤,没有施用“中药配肥”的坐蔸稻谷只有五六百斤。用过“中药配肥”的稻谷做成的米饭更香纯。
    我用喷施坐蔸秧剩下的“中药配肥”喷洒生姜,挖姜时我才发现,每窝生姜都变成了“姜胖儿”,又肥又大,白白嫩嫩,入口浓香化渣。
    只可惜,三年了,用钱还买不到这种肥料哦!
    最后,敬请网友多递招,也请有识之士尽快与谢老师联系合作!“中药配肥”推广之日,将是祖国农业处处大丰收之时!
    谢先伟老师联系方式:
        手        机:18981339089
        住宅电话:0833-4222179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7:53 |
百度“谢先伟中药配肥”即可搜到关于谢老师的相关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7:16 |
“中药配肥”新兴的农业科技

发表于 2013-3-9 20:58 |
:victory: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