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临近,再受关注——补课该不该解禁?
编辑:陈誓骠 来源:解放日报 2004-3-19 6:37:34
补课是出于无奈
看着念高三的儿子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而每次放学回到家还没扒上几口饭,又得东奔西跑地外出补课,我们做家长的怎么不心疼?可眼下,高考日期一天近似一天,时间越来越紧,据我所知,儿子班上的40多位同学无论成绩好差,几乎全在补课。这种竞争形势下,儿子不补不行啊!老实说,我们家经济条件并不好。儿子他爸两年前就下岗了,我所在的单位效益也不行。可为了高考,为了儿子的将来,我们就算出再多的钱、花再多的成本,也得支持儿子补课。别人都补课,我们的孩子怎能落后。
(李宜敏)
盛情不忍拒绝
说心里话,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自己平日的工作已经够累,真的不愿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再去接什么“活儿”。可家里、办公室一天到晚电话不停,全是家长、学生找上门来恳请我去“开小灶”的。有的家长托熟人朋友找我帮忙,有的学生自己在电话里情真意切地希望我给他们提高一下。如此盛情,我确实不忍拒绝。而且,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学生埋头苦学,却因为方法不当而成绩难以提高,眼看高考在即,我也希望能帮帮这些孩子们。说白了,老师补课,并不都是为了那几个钱,能让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这是更多老师的心愿。
(周荣)
补知识无可厚非
我是一个初三学生。和身边不少同学一样,我也属于“补课一族”。其实,我并不讨厌补课。平时课堂上,我常常会对老师快速讲过的知识有点反应不过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不过,每次参加补课,经验丰富的老师都会对这类知识点进行专门归纳并详细讲述。然后,她再结合课堂练习让我们巩固、提高。这对我们帮助非常大。补课是补知识,又不是教我们做坏事,这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付出劳动,我们当然得给点报酬,这也很正常么!
(周硕君)
补课之弊大于利
我女儿中考前一年的暑假里曾去补过一次物理课,补完课后却说没收获。老师所谓补课也就是找些物理考卷给她们做,做完再批改讲解一下;两个小时一批学生,一天五六个批次。作为家长,我从来不赞同任何理由的补课。因为这不仅不恰当地喂饱了老师的钱袋,扭曲了部分“灵魂工程师”的心灵,也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还破坏了学校教育的“生态平衡”,其弊端要远大于益处。
(柏文学)
功夫不应在课外
由于存在着经济利益,一旦补课开禁,难免会出现一些老师为了补课“创收”而在规定教学时间内有所保留,不将知识精华倾囊相授,却把主要精力和看家本领放在有偿的补课上这类不良现象。若听任这种“功夫在课外”的不正常现象蔓延,既对那些不参加补课的学生显失公正,也有悖于我们大力提倡的减负和素质教育之初衷。
(皇甫琦峰)
应试教育是祸根
时下,虽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少学校推行的却是“应试教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校不断给学生加压,以此来创“品牌”。但是,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是“畸形”人才。补课如果解禁,无疑将大大增加“畸形”人才的产出率。说到底,补课是与“素质教育”和“减负”方针相违背的举措,是“应试教育”的残毒。
(范宾杨)
与其堵,不如疏
如果现行的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学习竞争激烈的外在环境不改变,那么补课之风只会屡禁不止,越来越多。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下,无视家长、学生的需求而一味地颁“禁令”,只会让那些层次低、质量差的地下补课“黑班”红红火火,严重损害学生利益。我认为,与其堵,不如疏,有关管理部门还是一边解禁,一边负起调控、监督职责为上策。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事,是不解决问题的。
(金鸿阳)
荩荩背景
随着中考和高考日期一天天临近,中小学“补课”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上很受关注的话题。有关教育管理部门早就对中小学补课颁布了令。但在许多地方,补课依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据《望》周刊的记者调查,各种类型的地下补课班一直红红火火,人丁兴旺。某中学不久前搞了关于补课的民意测验,出人意料的是,超过80%的家长强烈要求学校补课,认为学校不给学生补课是不作为。
正当教育管理部门对补课这一老大难问题深感头疼时,前不久,包括2003年辽宁省十佳校长在内的26位沈阳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中小学课余补课行为,制定合理补课收费标准”的议案。这一对中小学补课解禁的呼吁,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的人说:“在升学压力下,符合规律的课余补课,正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人说,与其让“禁补令”高悬而导致社会上“黑班”补课、家教吃香,还不如制定合理收费的政策,规范和引导补课行为。
也有人认为,现今的补课已成了一些学校、教师的“创收”手段,如果解禁,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荩荩一语中的
市场的需要说明补课确有存在的现实必要性。但是,如果相关的管理与监督没有及时和有力地跟进,反而疏于监管,那么必将产生许多问题。———陈言
以创收为目的的补课理应禁止,但以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补课应该解禁。———魏超
就现实情况而言,中考、高考都是讲究批次的,差一分也上不了线,这是现实。而关于“禁补”的政策却与现实脱节。———柳军法
学校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经常造成孩子放学后在网吧等社会场所逗留,容易让孩子学坏或染上不良习惯。学校适当补课推迟放学时间,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真空”状态。———张锦松
应该在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补课,规范管理。否则,既“管”不住、又无“规矩”的现实还会继续存在。最终,挨骂的总是学校,经济吃亏的总是家长,而受损失更多的则还是国家.———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