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网友:宣华华  这种“集中营”式的养殖模式,使鸡的死亡率达到5% 胡杰/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从2005年7月至今调查“养鸡场死鸡去向”,其结论是:大部分死鸡被端上了餐桌。而中国人每年吃掉近五十亿只鸡。蒋高明称死鸡买卖产业链已非常成熟。中国的一种畸形养殖模式,导致鸡大批死亡。(《南方周末》7月19日) 死鸡上餐桌,如此令人作呕的真相,终于被学者还原事实,既让人感到欣慰,又油然生出许多无奈。从头到尾阅罢新闻,恶心是第一感觉,庆幸是第二感觉。的确,我有理由为自己庆幸,因为——我不吃死鸡已多年! 死鸡上餐桌的途径,是借助成品或半成品的流通,要么出现在餐馆、熟食摊,要么出现在超市的冷柜、货架。多年来,耳濡目染食物安全问题严重,我对于各类“死鸡制品”充满警惕,早在禽流感之前就已不吃。既然根本不吃“死鸡制品”,则死鸡又能耐我何?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家就住在火车站旁边,听说站台上、火车上卖的烧鸡,基本都是各类瘟病致死的死鸡。后来,央视曝光过多次死鸡制品,出现在某些地方生产的真空包装里。再后来,媒体曝光了进口的冷冻鸡肉,多是国外淘汰的“垃圾产品”。情势如此恶劣,不在外面吃鸡肉,不买各种鸡肉制品,早就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是以不吃死鸡已多年。 对我来说,“不吃”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为了安全起见而放弃美味,同时也放弃了许多便利。学者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死鸡流入餐桌的问题仍然难以根治,这就再次强化了我多年来的信念——不吃!而且,我要负责任地告诉身边人,面对如此恶劣的“死鸡制品”环境,除了不吃之外我们没有更多选择。 或许,人人都选择不吃潜在的“死鸡制品”,才能割断死鸡上餐桌的利益链条。只是,我又在想——鸡、鸭、鱼、肉“四大类”,我还能吃些什么呢?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货架、菜谱,我还能有多少选择呢?这个问题,令人窒息。似乎,我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不吃令人生疑的食物。这难道只是我的悲哀吗?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