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夜黑好摸哨

关于川陕苏区首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审核好慢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4:02: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苏区首府考辩(续21楼)

    第一,川陕苏区首府的建置特点。
    既然称为首府,它必然应该是一方的政治中心,一切政策法令必然从这里发出,其机构也必然地有其权威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说首府的机构必然要统率苏区的各个方面。在川陕苏区首府通江曾设置了哪些机构呢?请看下表:
    川陕苏区首府建置表
    名称                  建立时间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中共川陕省委          1933年2月一1933年8月
                          1933年11月一1934年12月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1933年2月一1933年8月
                          1933年11月一1934年12月
    川陕省总保卫局        1933年2月一1933年8月
                          1933年11月一1934年12月
    川陕省革命法庭        1933年2月一1933年8月
                          1933年11月一1934年12月
    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财经委员会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经济公社总社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税务总局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工农银行总行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      1933年7月
    红四方面军兵工厂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石印局          1932年1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总工会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省戒烟总局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少共川陕省委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川陕反帝拥苏大同盟    1933年2月一1935年2月
    从上表,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川陕苏区首府在机构建置上的严肃性、权威性,整体性和规范性。在整个川陕苏区,除首府通江以外,其它任何地方有这样健全、统一的组织机构吗?没有。当然,在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军事行动的需要,极少数机构暂时地、局部地迁到了某些地方(比如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迁驻巴中3个月时间),但这并不能说川陕苏区首府也迁去了。一个工农武装割据区域的首府,实际上就是整个苏区的大本营,是不允许轻易迁动的。
    这点,四川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川陕革命根据地科研组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概况和我们的设想》一文中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不长,敌人的“围剿”和我们的反“围剿”战争极其尖锐,反复拉锯,研究中要考虑到这个特点。我们初步了解,红军三进三出,绝大部份地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时间三次合计才一年左右。现以根据地中心的通江、南江、巴中三县县城为例,对我红军三进三出的情况列表说明:
    (一)
    红军解放时间:
    通江城1932年12月25日,南江城1933年1月26日,巴中城1933年1月23日;
    敌人占领时间:
    通江城1933年4月29日,南江城1933年3月18日,巴中城1933年3月8日。
    (二)
    红军解放时间:
    通江城1933年5月29日,南江城1933年5月26日,巴中城1933年6月5日;
    敌人占领时间:
    通江城1934年6月21日,南江城1934年4月7日,巴中城1934年3月中旬。
    (三)
    红军解放时间:
    通江城1934年8月上旬,南江城1934年9月17日,巴中城1934年9月11日;
    敌人占领时间:
    通江城1935年3月下旬,南江城1935年3月下旬,巴中城1935年3月下旬。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川陕苏区中心三县未被敌人占领的时间为:通江25月,南江7.5月,巴中9月。红军从未撤离的地区只是以通江县苦草坝(今永安乡)、洪口场(今洪口镇)为中心的,包括南江、万源县一部和陕西镇巴县南部,东西一百多公里,南北不及百公里的小块大山地区。其它的广大地区,三度、两度或一度建立工农政权的时间,当比巴中城更短,即一年或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短暂,我们去研究时,特别应当注意区分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如果硬把一个只驻了两三个月省苏维埃政府的地方说成是整个川陕苏区首府,如何讲得通呢?何况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之时(1933年 2月7日),苏区的辖县仅有4个(赤江县,今通江县毛浴乡;赤北县,今通江泥溪乡;红江县今通江涪阳乡;红胜县,今通江洪口镇)。是时有的县城才解放十几天
。(待续)
 

发表于 2007-7-2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苏区首府考辩(续23楼)

    第二,川陕苏区是军事性质的,其首府的建立必然和军事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徐向前同志在《巴山烽火·序》中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根据地的历史,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这是最显著的特点。”从整个川陕苏区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首府的选择和建设都是围绕军事斗争这一中心的。《红四方面军战史》(送审稿)指出:“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总部73师217团,经过两天的急行军之后,于12月18日进占通江北部边界之两河口(今河口乡),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继进泥溪场,即以10师向通江东北之洪口前进,向东发展。到达瓦石(室)铺后,又以73师经涪阳坝向通江城西北之平溪坝前进,向南江发展。红四方面军总部则率11、12两师直趋通江城,准备在攻占通江后再向巴中发展。25日先头部队解放通江城,守敌的第二旅两个营及当地团防大部被歼。这样,红四方面军就乘敌兵力十分空虚之际,迅速地展开部队,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此后,红四方面军的每一重大军事行动,无不以保卫苏区首府,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为目的,每一重要战役的布置,战略指令都是从驻于通江的红四方面军总部发出。这是有目共睹,勿庸赘言的。
    同时,红四方面军每攻下一城一池,缴获的一草一木,无不集运到通江这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然后再分到需要的地方和部门。杨沅在《军事资料》创刊号上发表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时期后勤保障工作》一文中说:“红军每赢得一次胜利,特别是在打开一座城市,总有大批的缴获。前线部队缴获的物资,除经批准留用部分补充消耗外,其余一概上交”。上交到哪里呢?作者进一步举例说明,“1993年9月,红军攻克达县城后,缴获的重要物资(机器、装备、武器、弹药、金银、布匹等)堆积如山,重量在万吨以上,前方经理处在地方政府和前线部队的协助下,组织万余军民,沿水陆两路(水路经州河、巴河、通江河,陆路经罗江口、大成寨),途径三百余里,历时月余,将物资全部运到通江地区,极大地弥补上了红军的物资不足。”
    还有,首府既然是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必然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地区,这里的政教措施和民众觉悟都应该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这点,在支援革命战争,参加红军的行动中是可以得到充分体现的。1933年1月—1935年3月,苏区首府的4个直辖县(赤江、赤北、红江、红胜——今全属通江县辖)共5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参加独立营、游击队的几乎是通江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第三、对外联系。
    川陕苏区作为一个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和外界取得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多不可能是公开的,而是在川陕苏区的高级神经中枢秘密进行的。事实证明,各种重要的、秘密的联系是在川陕苏区首府通江进行,而没有也不会在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这个问题温贤美在《党史通报》1985年第6期上发表过专文论述。温说:“红四方面军与陕军杨虎城部孙蔚如的三十八军订立了互不侵犯协定,这不仅使红军在北边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反对四川军阀的围攻,而且还开辟了由汉中到通江的红色交通线,使红军可以得到作战急需的军用物资,大大有利于红军作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红四方面军与陕军的联系线路是汉中到通江。如果其地方也可能被称作首府的话,为什么不是汉中(或者是其它什么地方)到那些假想的地方呢?。(待续)

发表于 2007-7-2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得哪个跟你争哦,还是长了知识的

发表于 2007-7-2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气??????????[em02]

发表于 2007-7-2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通江是巴中管辖吗?如果说巴中是第二大苏区说法不准确的话,那么说通江是第二大苏区就准确吗?我要问楼主,当年中国红军在巴中建立苏区就在通江的那个地方的小地名叫啥?那按你的说法就叫那个小地名更准确了。比如我说川陕苏区首府在“猪二梁”不是更准确吗?或说川陕苏区首府在“小学”,就更准确啦。说川陕苏区首府在巴中有什么不对呢?楼主请回答![em03]

发表于 2007-7-2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楼主的意图就叫“通江苏区”好了,因为楼主说:“靠勤劳的通江人民的大力支持,红四方面军把川陕苏区发展成了当时全国的第二大苏区!”那就是通江人民的功劳,也不会有周边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是通江人民争得全国的解放。楼主你的水平有一点浅吧?

发表于 2007-7-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你不理在2007-7-23 18:14:00的发言:
   请问楼主:通江是巴中管辖吗?如果说巴中是第二大苏区说法不准确的话,那么说通江是第二大苏区就准确吗?我要问楼主,当年中国红军在巴中建立苏区就在通江的那个地方的小地名叫啥?那按你的说法就叫那个小地名更准确了。比如我说川陕苏区首府在“猪二梁”不是更准确吗?或说川陕苏区首府在“小学”,就更准确啦。说川陕苏区首府在巴中有什么不对呢?楼主请回答![em03]

套用我前面的帖子回答你——

    “按你的说法,通江不仅属于巴中市管,还属于四川管呢,那不“川陕苏区的首府在四川或成都”了?原来通江属于“达县地区”管的时候,那不“川陕苏区的首府在达县”了?”

    你说“如果说巴中是第二大苏区说法不准确的话,那么说通江是第二大苏区就准确吗?”是偷换概念,我们讨论的是“川陕苏区的首府”,你是弱智还是故意搅混水?!

发表于 2007-7-2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苏区首府考辩(续24楼)

                  曾星翔

第四,后勤工作和经济建设。
       任何一个攻权的建立与维持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而雄厚的物资基础和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又会促进政权的巩固与发展,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川陕苏区自建立之日起,即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即根据革命战争和改善工农生活的需要,兴办了大量的工厂,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整个川陕苏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据统计,在苏区首府通江兴办的各类工厂200多个,其中大型工厂就有17个,它们是:
       红四方面军兵工厂
       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
       川陕省景家坝铸锅厂
       川陕省长坪铸锅厂
       川陕省钢溪河铁厂
       红四方面军被服厂
       红军方面军纺织厂    
       红四方面军织布厂
       红四方面染布厂
       红四方面军斗笠厂
       红四方面军草鞋厂
       红四方面军盐厂
       红四方面军肖家河碗厂
       红四方面军苦草坝酒厂、饲养场
       铜溪河红军脚码子厂
       红军纽扣厂
       设在通江苦草坝之罗坪的红四方面军兵工厂,下设子弹厂、炮弹厂和三个枪房,整个兵工厂共有职工1400多人,各种机床138台,翻造子弹、制造手榴弹100多万发(枚),修理机枪200余挺,追击炮200余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这些,在当时的条件,除苏区首府以外的任何地方,虽可能会有一些临时的小型、零星的工厂(大多服务于生活),但绝无首府的各类工厂这样众多、全面、系统、规模和作用也远没有这样大。
第五,川陕苏区首府,不仅应是整个根据地的高级神经中枢,而且应是大后方、大本营。
       1933年底,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从鹦歌嘴(今通江县民胜乡)迁到王坪(今沙溪乡辖),为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其编制已相当于军级,设政治部、医务部、总务处三大部门和五个分医院、四个连的卫生大队,办有机关报《血花》和卫生学校(校长苏井观,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为医治伤病员,保存革命力量和保障根据地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医院,在整个川陕苏区是绝无仅有的,这是苏区首府的重要特征之一。
       再说烈士陵园。通江县红四方面军烈士重点墓区计40余处,总计安葬烈士一万余名,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同时也是说明通江县是川陕苏区首府的重要特征之一。(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9:08:12编辑过]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7-7-2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探春在2007-7-23 18:31:00的发言:

套用我前面的帖子回答你——

    “按你的说法,通江不仅属于巴中市管,还属于四川管呢,那不“川陕苏区的首府在四川或成都”了?原来通江属于“达县地区”管的时候,那不“川陕苏区的首府在达县”了?”

    你说“如果说巴中是第二大苏区说法不准确的话,那么说通江是第二大苏区就准确吗?”是偷换概念,我们讨论的是“川陕苏区的首府”,你是弱智还是故意搅混水?!

说的好,近几年人都搞假完了

发表于 2007-7-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苏区首府考辩(续30楼)

                        □曾星翔

第六,从川陕苏区建立之日起,即在首府开展了书报的出版发行工作,用以宣传教育整个根据地的广大工人、农民和军人,这亦是苏区首府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显著特征之一。
       据统计,当年红军在苏区首府通江编写、印刷、发行的书刊有:
      《万源作战之奇胜》,陈昌浩著
      《夜摸青龙观》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曾中生著
      《与川军作战要点》,曾中生著
      《游击战争要诀》
      《军事知识研究》
      《步兵基本动作》
      《红色战士读本》
      《连指导员须知》
      《连排长须知》
      《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
      《政治保卫局条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暂行条例》
      《革命法庭条例》
      《民警条例》
      《优待专门人才条例》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钢》
      《人人必读革命三字经》
      《列宁主义初步提纲》
      《卫生常识》
      《革命歌舞》
      《告白区士兵书》
      《中国共产党党章》
      《川陕雇工会章程》
       以上书刊共计26种。
       苏区首府通江编印发行的报纸有:
      《共产党》        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
      《川北穷人》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
                                (1933年9月改为《苏维埃》)
      《红军》           西北军区政治部机关报
      《少年先锋》    少共川陕省委机关报
      《战场日报》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
      《红旗报》      红四军政治部机关报
      《赤化全川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经济建设报》  川陕省苏维埃经济委员会机关报
      《斧头》        川陕省总工会机关报
      《血花》        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办
      《小日报》      省工农医院政治部主办
       同时还办有《捷报》、《胜利》、《红军画报》、《战士小报》等。
       不仅如此,据1933年12月6日《红军报》报道:在川陕苏区还建立了“工农书社”。
第七,在通江建立川陕苏区首府,是历史条件形成的,是红四方面军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后作出的慎重、严肃和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并不是漫无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作出的盲目决定。
       元江、杨平在《军史资料》1985年第7期上的《红四方面军入川战役情况》为题的文章中说:“……于十八日占领通江北端的两河口(今河口乡),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红军在此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21日,方面军主力经两河口进至泥溪场,正式提出,“红军停止转移,在川北创建根据地”的口号。25日晨解放通江县城,29日成立了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前的当地最高政权机关。所以,1933年2月初就在通江县城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以领导整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各方面的工作。
       王首道同志说:“要真实地反映历史条件的本来面目……”,切不可挂一漏万而不再顾及其它,要广泛征集,然后加工提纯,去伪存真”。这些话以我们来说是很有教益的,也是在党史研究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用鲜血浇灌了来的,对苏区首府的问题指鹿为马,信口雌黄不仅是不严肃的,而且也对不起缔造川陕革命根据地先烈和革命前辈。
       最后,我们再次开诚布公地说明我们的一贯观点:

       川陕苏区的首府是通江县城而绝不是在其它任何地方,而且川陕苏区只有一个首府,这是历史,这是不能改变的,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续完)

发表于 2007-7-2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豌豆哥哥在2007-7-22 23:21:00的发言:

我下周星期天就到通江!嘿嘿嘿,,,,,,,,,,,,到时你要找我算帐迈?哈,还是等到秋后算帐嘛,

豌豆哥哥,我在巴中哦,人家说“北京人在纽约”,我是“通江人在巴中”哦。

哪天我们找个夜啤酒摊摊来算帐哈!

发表于 2007-7-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

发表于 2007-7-23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曾星翔先生的史志论文,您用大量的史实让说谎者无处遁形。

发表于 2007-7-2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探春在2007-7-23 19:01:00的发言:

豌豆哥哥,我在巴中哦,人家说“北京人在纽约”,我是“通江人在巴中”哦。

哪天我们找个夜啤酒摊摊来算帐哈!

你个家伙!我"把打把细"的看了你的证据!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看过的,也莫得哪个说通江不是川陕苏区的首府哈,但你也不要钻牛角尖,张蓉这次在央视说的巴中是中国革命第二大苏区的首府,我想也莫得好多错哈,呵呵,你在巴中,就更好找你了!呵呵,那就用不着秋后算帐了,哪个晚上在三号桥就可以算了哈,嘿嘿!你这家伙!

发表于 2007-7-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通江籍的网友到这里去看一下、顶一下。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676667

发表于 2007-7-2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豌豆哥哥"把打把细"的看。

但你把字整得太大了,有理不在高声嘛。

发表于 2007-7-2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革命根据地只是一个地域概念,重要的是大巴山我们的先辈失去了万千,创造出新社会。但是在和平年代我们却落后了。我们应该根据努力发展我们的经济,使我们自己生活得更好。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在党史中,人为原因使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没有得到自己的位置。

发表于 2007-7-2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7-7-2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得好,就象温总联系点本是通江,却把支持帮扶的各项资金、项目、政策等都摊在巴中,通江人民[em02]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