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顾名思义,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城市的称号是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执政者功劳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有益于民,又有助仕途,各地官员纷纷创卫的心态也可理解。只是,创建卫生城市,重要的应该是过程而非结果,若创卫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博取名头,却是本末倒置了。
就好比学生时代打扫教室卫生, 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各种手段自然不乏,只是那些藏在角落的垃圾还在,受影响的终归是自己。打扫一个城市的卫生应该是让城市更美丽,更干净,更宜居,创卫的本质和初衷该是如此,靠临时抱佛脚作出的“秀”,只是面子工程。这种“欺上”的心态在官场中早已蔚然成风,领导下来视察工作,所有流程一律事先安排好,领导们见到的安居乐业和谐美好或许只是一场事先排练过的戏,上级领导想要通过视察工作来看到真实的民情,实在太难。
为了称号而创卫,是创不出卫生城市的,即便一时达标,也不可持续。创卫应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聚集大量资源的“运动式”创卫,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秀出来的不过是“面子”,“里子”如何,尚未可知。
南部近些年县城人口大增,人员素质高低不齐,道德水平有所退步,社会风气更是大不如前,希望借创卫对公民素质有所提升,其实也无不可,只是由衷希望执政者还能有一个春风化雨,细水长流的方案,因为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