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藿香正气水后驾车有可能“被醉驾”,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可是,吃一块豆腐乳或一个蛋黄派,也有可能“被酒驾”,这种传言你相信么?还有哪些食物或饮料可能“被酒驾”?
近日,记者选购了几种常见食品、饮料、水果进行测试。
■陈龙 记者 邓勇 文/图
实验时间:
3月16日
实验材料:
警用酒精测试仪一部、藿香正气水一瓶(塑料管)、醪糟水一瓶、漱口水一瓶、红油豆腐乳一瓶、新鲜榴莲一块、蛋黄派一袋、酸奶一袋
实验过程:
为了实验结果的公证和权威性,本次实验特意在市交警一大队进行,并邀请交警帮助完成。记者分别让7名测试员在未饮酒的情况下,食用测试材料。检测分两次进行,一次为食用后马上检测,一次为10分钟后检测。
实验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且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后驾车。
7种样品逐一进行试验
测试一
藿香正气水
当天11时55分,1号测试人员按要求服下一瓶规格为10ml的藿香正气水(塑料管),立即进行酒精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440mg/100ml,远远超出酒驾处罚标准。
十分钟后,1号测试人员在未食用其他物品的情况下,再次进行酒精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测试二
醪糟水
11时57分,2号测试人员在服用一小杯醪糟水(稀释后)以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同样达到了440mg/100ml。十分钟后再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测试三
漱口水
3号测试人员在含用漱口水吐出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416.2mg/100ml,远远超出酒驾处罚标准。十分钟后再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测试四
蛋黄派
6号测试人员在食用两个蛋黄派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13.3mg/100ml,酒精成分较少。
测试五
豆腐乳
4号测试人员在食用一小块红油豆腐乳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187.9mg/100ml,已经达到醉酒标准。十分钟后再测试,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测试六
榴莲
5号测试人员按要求吃下一块榴莲,然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36.3mg/100ml,达到饮酒标准。十分钟后再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测试七
酸奶
最后一名测试人员,按照要求服下一袋红枣酸奶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酒精测试仪上数据显示为0mg/100ml,没有检测到酒精成分。
五种样品达到酒驾标准
在本次试验中,七种实验品中有五种达到“酒驾”标准。记者发现,这五种样品的成分中均含有食用酒精或者乙醇。以藿香正气水为例,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品含乙醇(酒精)40%至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在漱口水外包装上,成分一栏里也注明含有乙醇。在豆腐乳和蛋黄派上,成分中也分别标有“白酒”和“食用酒精”。至于醪糟,由于本身就是用酒进行发酵,所以在食用后,酒精含量自然会很高。榴莲则是由于糖分较高,在成熟过程中会发酵,糖分转化为酒精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五种样品在立即检测时均达到了“酒驾”的标准,但在十分钟以后再次检测,检测出来的数值全部都已归零。
食用含酒精食物
不宜立即开车
据交警一大队民警介绍,利用酒精测试仪吹气,只是执法部门判断酒驾的一个初步检测方式,最终的结果还是以抽血检测为准。
“如果是因为吃了含酒精成分的食物,导致吹气测试的结果显示为涉嫌酒后驾驶,驾驶员可以说明情况。我们也会让其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交警表示。
交警部门提醒,车主在开车之前,应尽量避免选择一些发酵类的食物,在购买食物时也最好查看一下成分表,看是否含有酒精原料。如果食用了这类含有酒精的食物,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它们的酒精含量普遍都比较低,基本在10分钟左右就可以全部挥发。尤其是在服用藿香正气液、漱口水等酒精含量相对较高的物品后,通过清水漱口的方式,也可以加快酒精挥发速度。“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酒精分解速度有快有慢。建议服用这些东西以后,至少要等10分钟以后再开车。”
它们也可能
让你“被酒驾”
口气清新剂:有些口气清新剂含有酒精,不过,乙醇挥发很快,10分钟左右就没有了。
醉虾、啤酒鸭等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加了酒精的菜肴,吃多了也可能被误认为酒驾。
某些品牌香烟:在吸烟者口腔里存留的刺激性气体,也可能让酒精检测仪“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