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原创·图文] 心为蓬安留,情为桑梓醉: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江上最浪漫的休闲家园,嘉陵第一桑梓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4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47.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52.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53.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59.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6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62.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16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蓬安嘉陵江 02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子古镇,嘉陵江边的世外桃源
    位置:南充东北的一个小县城;从成都出城后,上成南高速约2小时后在南江出口下。
    为了探寻四川避暑的新宝地,蓬安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范围。在去之前,我们只知道蓬安是四川东部一个小县城,只知道蓬安有一个因《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而命名的周子古镇。但是,探线之后,我们才发现,一个江边古镇的魅力,真正是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一条宛如玉带般的大江将两个古镇隔在了两岸,从高处俯看,整片土地犹如太极图般。嘉陵江是蓬安的生命之源,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蓬安的文化积淀。蓬安之旅,就仿佛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传说。在这个江边的世外桃源里,炎热的夏天会因为温柔的江水、静谧的古镇、丰饶的物资而清凉,浮躁的心灵会因为江边垂钓、“百牛渡江”等独有奇观而得到涤荡……
约会河舒
这里的豆腐有188种吃法
  成南高速路面很好、弯道较多,道路在山间蜿蜒,穿隧道,过大桥,路两边是青山绿树,奔腾的大江和江边高低错落的人家。下高速路,开始穿越蓬安县城周边的乡镇,路上弯道更多,不过,镇与镇之间的风景却更令人迷恋。近3个小时的车程后,时间跳到了正午12点,我们的车子驶入河舒镇,来之前,就听说这里的豆腐有着188种吃法,在这些以豆腐为招牌菜的餐馆中,河舒豆腐山庄的环境格外幽静。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入门的走廊和通透的天井,老板格外热情,听说我们专程从成都赶来品尝河舒豆腐,便给我们介绍河舒豆腐的由来:据说,河舒豆腐的始祖是西汉时期的“郑驼背”。“郑驼背”当年采用小磨推豆腐,每次往磨眼里只添加两三粒黄豆瓣。每天天刚黑就开始磨,一磨就磨到天亮。平时出门,“郑驼背”总是端着个钵,走路也磨,站着也磨,跟人说话也磨,看人下棋也磨。正是因为“郑驼背”的豆腐磨得格外的细致和精心,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也特别的细腻、嫩滑。从此,河舒豆腐声名远播。
  “河舒豆腐发展到今天,技艺越来越成熟。”老板告诉我们,不少人曾从四面八方赶来,想学习河舒豆腐的制作秘籍,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河舒当地确实能够做出很好的豆腐,但是回到家乡后,却怎么也做不出在河舒时的味道了。我们走进制作间,做豆腐用的是当地产的小黄豆,制作时,师傅们先用河舒镇的一处古井水将小黄豆泡上6个小时,之后用石磨久磨,每次只在磨眼里添加几颗豆子,以确保磨出来的质地够细。与普通豆腐的制作不同的是,磨好之后,用双层帕子过滤豆浆汁。接着,将过滤后的豆浆用大锅煮,并将准备好的石膏水兑到浆汁中。待浆汁凝固成豆花,将之舀到箱子里,压好,最终制成河舒豆腐。“河舒豆腐的制作秘诀是:‘井水泡、石磨磨、双帕过、石膏点’。”要做出最佳味道,其中原料量的配比及各道工序火候的把握才是关键。听完介绍,7道经典豆腐菜已经上桌。外脆内软的炕豆腐、原味豆腐中夹着鲜肉的荷包豆腐、酸甜适中的鱼香豆腐、豆花汤汁辅以蛋清的雪山豆腐,以及长得像极了烧麦的纸包豆腐,还有皮质酥脆馅心松软的金盅豆腐……精美的摆盘造型,丰富的口味,让你丝毫感觉不到这些菜品的主料居然都是豆腐!而这完美的豆腐宴的人均消费仅为20多元!
                                
代笔、打铁
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酒足饭饱后,我们驱车进入蓬安县城。经过建设路穿新城而过,再沿着嘉陵路驶到尽头,嘉陵第一桑梓广场映入眼帘。在广场背后,宁静的江水静静流淌,零星渔船漂浮江面,几只客船则泊于岸边。将车子停好,我们沿着滨江路漫步。几分钟后,一栋四层古楼出现在眼前。这是嘉陵第一桑梓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初。1楼是开放的通道,穿过这一通道,将进入千年古镇周子镇。2楼是个小茶馆,在这里,只需5元钱你就可以坐上一下午,或摆摆龙门阵,或眺望一下窗外延绵的江水。4楼供奉着三尊神像:道教财神赵公明、文昌帝君和龙王敖广。每年重大节庆,均有居民携带香烛到此祭拜。穿过财神楼,我们一行踏上了周子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质朴的木屋一栋连着一栋,高低错落,或新或旧,形成一种不整齐的美。没有人声鼎沸,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店,走在这里,你甚至会惊叹: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里,这里竟然还保存着数百年前最原始的行业:代笔、打铁。
    一张写着“代笔”两个大字的黄色旗幌插在墙楣上,门口贴着两张用毛笔写就的“宣传单”,信件、诉状、申请、启事、石碑……均可代笔。打铁铺是我看到的第二家感动的店面,正在打铁的是位小伙子,烧得火红的铁面将他的脸映衬得发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出去找份别的工作?”小伙子没有犹豫地回答:“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掉。”据说,因为制出的铁具格外好用,打铁铺的生意一直不错。
    在古镇里,许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块椭圆形的光滑的大鹅卵石,而每家每户的走廊边,也都有着一个穿廊而过的洞。随行的导游告诉我,在过去,周子古镇是个码头古镇,地上的洞是用于拴住马匹,家门前的鹅卵石则是供商人休息的。
                              
偶遇爱莲池
品味百年《爱莲说》
  沿着青石板路一直前行,一个紧锁的木门和门前一块写着“濂溪祠”的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这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曾讲学过的地方。而在濂溪祠背后,就是给予周敦颐创作灵感的爱莲池。据说,当年周敦颐来到此地,看到满池的莲花娇艳欲滴,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著名词赋《爱莲说》。后来,周敦颐长期免费讲学于此。为了纪念周敦颐,人们将周敦颐创作《爱莲说》的池塘取名为“爱莲池”,将古镇取名为“周子镇”。
  距离“爱莲池”不远的周子茶馆也因此而得名。茶馆绿色的招牌并不起眼。茶馆里摆放着古老的桌椅,桌面擦得干净亮堂。茶馆的层高较低,光线并不十分好,不过,从茶馆一侧走上相连的平台,却是极其开阔的视野。从这里,古镇各家各户的青瓦屋顶尽在眼底,而不远处的龙角山上,画江楼、吴道子巨型头像也一览无余。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坐在平台上品着清茶,欣赏着这独有的风景,该是怎样的惬意!
 嘉陵江边的夜格外的静,就连白天活跃的渔船也似乎睡着了。在滨江路商业休闲中心临江而坐,江风吹拂着脸庞,呷一口啤酒,品一品炸鱼虾,或者跟老板索要一张光板纸,折成一艘船,将桌上燃烧着的蜡烛置于其上,再将之放入江中……
百牛渡江
最淳朴的生命最令人感动
    第二天清晨,登上游船,开始了1个小时的江中历程。船在水中缓缓行进,龙角山、画江楼依次出现,渐渐的,延绵近3公里长的漫滩、水草、树木与嘉陵江水相依相偎。在漫滩西南边的古建筑,就是相如故城。蓬安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故乡,相如故宅至今保存完好。船行约半个小时,大片的江心绿洲出现眼前。两个江中孤岛貌似太阳和弦月,因此分别被称为太阳岛和月亮岛。这里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是牛儿和水鸟们的天堂。在这里,我们幸运地看到了“百牛渡江”的壮观场景。
    在朦胧的晨曦中,岸边农户打开了牛圈。上百头水牛成群来到江边,头牛一声长啸,闻令的牛儿便纷纷下水,结成一支整齐的队伍从东岸游向太阳岛。所有的牛儿,全都听从头牛指挥。当头牛前进时,它们跟着前进,当头牛停止时,它们也跟着停止。队伍中,大牛们经验丰富,游得较快,它们总会时不时回头张望,看看有没有小牛或老牛落在后面。有的小牛实在游得太慢,牛爸妈就干脆将它们托在背上,直至游到岛上。当整个队伍行进到一半时,一头“迟到”的牛儿看到队伍已经出发,便飞快地奔入水中,匆忙向队伍游去。几头大牛发现了它,于是呼啸着让队伍放缓前进的脚步,掉头迎接。几分钟后,所有的牛儿都抵达了岛上,它们开始享用一天当中最新鲜的碧草,而鸟儿们则陆续飞上牛背,为牛儿们挠痒痒。普通游客要观看“百牛渡江”,早起是必须的。因为,每天清晨5点、6点,农户们便会打开牛圈,让牛儿们渡江吃草,这已是千百年来养成的起居习惯。傍晚时分,牛群又会自发地集合,一起游到对岸的“家”。看到“百牛渡江”的场景,那种壮观的生态奇观,一定让你过目难忘。

蓬安避暑 4种新耍法

      
    在蓬安,值得游玩的地方都距离县城不远,可以设计出几组不同的2日游线路。比如,登龙角山“天梯”取“龙泉”圣水需要一个早上,古码头的垂钓可能耗去你半天的时间,探访周子古镇,体验古镇生活,半天时间才算充足,而泛舟大深南海,感悟人间仙境,你甚至会觉得半天太短……在蓬安,漫步、登山、游船,水陆空几种旅游方式你均可以体验到,而不同的方式,将带给你不同印象的蓬安。
      
        
         耍法1
      
        
    古码头边做盘“钓鱼翁”
      
        
    鱼,是临水古镇所独有的优势。在滨江路边,在古码头,每天都有人支起鱼竿,静心垂钓。在碧绿的江面上,随处可见细长的小渔船。每天清早,小渔船就被摇到江中,撒网、静候;傍晚,收网,装鱼。捕鱼者中有老者,也有年轻人。也许有人会认为,钓鱼是闲人爱好,无聊单调。事实上,在蓬安人看来,在宽阔的大江中钓鱼,因为不知道将会有怎样的鱼儿上钩,而令人格外憧憬。因为,钓到了剑鱼,和钓到了大河马甲是完全不同的。
      
        
    无论是江边的周子古镇里的鱼庄,还是县城中的饭店,鱼的供应都相当丰盈。不过,鲢鱼也许天天都有,而要吃到大河马甲一类的“高档货”,也许就要碰碰运气了。如果你也有兴致做一盘“钓鱼翁”,不妨带上自己的渔具前来。这里可是没有专门出租渔具的地方,钓到了鱼只要花上少量的加工费,周边的鱼庄或饭店将会很乐意为你精心烹饪。
      
        
         耍法2
      
        
    泛舟大深南海
      
        
    见到了清澈的湖水,总会让人产生泛舟湖中的念头。而位于蓬安县境南部国道318线附近的大深南海距蓬安县城30余公里,是50年代人工筑坝形成的中型水库,可以坐上快艇,工作人员将为你驾驶,只需20元的价格就可以环岛游。
      
        
    荡舟大深南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水库大坝和别致的雕塑栏杆,坝高38米,长219米。坝外坡上题写的“大深南海”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雪白的栏杆上,栩栩如生的金鱼、海豚图案点缀其间,大门似两个倒置的海螺,别有韵味。沿湖山麓,怪石嶙峋,微波拍岸;碧水幽幽,波光闪烁。绿色的山坡上,牧童扬鞭,逍遥悠闲;茂密的丛林中,田舍错落,炊烟袅袅。山是座落在水上的岛,岛是飘浮在水上的山,湖光山色,如诗如画。
      
        
    大深南海的五座山峰形成五个半岛,若干峡谷,汇集500多种植物,30多种野生动物。五马归槽、象鼻山、帽尔梁还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张献忠、司马相如、颜真卿、苏东坡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神游和隐居。南海上最美的是皇冠岛,又名帽尔梁,形似浮水彩帽。柏树、青杠、桃竹、芦苇依山傍水,景象迷人。别致的欧式建筑“迎宾楼”金碧辉煌,亭台水榭古朴典雅,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格外惹眼。
      
        
         耍法3
      
        
     到白云山听松涛
      
        
     “迎山风送爽,品林中幽静。”在盛夏里,每一个到过白云山风景区的人,都会拥有这样的感触。白云山森林风景区位于蓬安县南部,距县城33公里,紧靠318国道,临大深南海。林区面积7575亩,最高峰海拔达827.3米,是县境内的最高点。这里有马尾松、白木林、黄荆、马桑、女贞等乔木灌木丛林,还有樟木、檀木、红豆、水杉、银杏等珍奇树种,有草木植物400余种,还有画眉、斑鸠、蛇类、狐狸、白鹤等飞禽走兽37种。
      
        
     进入林区,花草芬芳四溢,灌木丛随风逐浪,苍翠欲滴。树木遮天蔽日,阵阵松涛呼啸而过,有如万人合哼一曲无名歌。进寨门不远便是白云湖,传说是仙女下凡洗澡的地方。白云湖中建有水中亭台,旁边是灯盏岩景点,清朝咸丰年间,反清义军准备在白云山建立根据地,后被团练李文通出卖,义军被重重围困,一位仙女为救义军,在岩上凿洞,用桐油点灯草照明,带领义军突围出山,后人将石窝命名为灯盏岩,记录义军壮举。
      
        
     沿回音梯,经龟蛇岭,登观景亭看日出,更是又一美景。山下白茫茫一片,云天相接处,泛出一道微红,慢慢扩散开来,颜色越来越鲜艳耀眼,天空、云海都镀上一层金红色。霞光散射,天空便出现淡蓝、金黄、桔红、鹅绿等色彩。慢慢地,火红的圆球完全脱离云天相接的那一平面,把万缕朝霞洒向人间。
      
        
         耍法4
      
        
     登龙角山取“龙泉”圣水
      
        
     龙角山是周子古镇西北、嘉陵江畔的一座小山,龙角山算不上高大,更谈不上巍峨,但龙角山在当地人心中却是一座神圣的山。“名山藏古寺”,龙角山自然也是毫不例外的。山中有上下寺庙两座,红墙碧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寺内钟磬声声,犹如人间仙乐,袅袅飘来,不绝于耳。寺旁有一只巨大如房的石龟,匍匐地上,翘首伸颈,憨态可掬,犹如天生。据说龙角寺里的菩萨异常灵验,常年累月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不过,最令人好奇的还是山上的“龙泉”,那泉汩汩流淌在龙角山西边山腰,清澈透明的泉水长年不涸,当地百姓称之为“圣水”,也称其为“龙角神水”。那泉有两股,一股掩映藏于左边草丛之间,天生一小小石窠,常年不涸,泉水清冽,甘甜可口,仿佛人间琼浆,饮之犹如甘醪。山上一好心老者捐资在右边凿井建手压井一口,以方便取水之人。两井之间,雕刻有五尊菩萨石刻雕像,正中塑有观音,旁边依次还有土地、财神等等神像,香火插满神像之前的拜台。如今,随时都可以看见上山取水的居民,或肩挑,或背扛,或手提,宛如电影《少林寺》里取水练功的和尚一般,乐此不疲,络绎不绝。既然来到蓬安,不如亲自登上龙角山的“天梯”,跟当地居民一起,到“龙泉”品品“圣水”的味道,祈求一年的平安好运。
路书
【行程】
D1成都-河舒-蓬安周子古镇
早上9时从成都市区自驾出发,中午在河舒吃午饭,午饭后前往蓬安周子古镇,下午游古镇,晚饭在古镇或县城吃河鲜,夜宿蓬安。
D2周子古镇-嘉陵江游船-成都
早上5点钟起床,前往古码头登游船,至太阳岛观看"百牛渡江",午饭后返回成都。
其他2日游行程推荐:
D1成都-蓬安县城-周子古镇
早上从成都市区出发,中午在蓬安县城吃午饭,下午游览周子古镇,晚饭在古镇吃野生鱼,夜宿蓬安。
D2周子古镇-大深南海-成都
早上从周子古镇登上龙角山,取"圣水",之后前往大深南海,泛舟湖中,午饭后返回成都。
D1成都-蓬安县城-周子古镇
早上从成都市区出发,中午在蓬安县城吃午饭,下午在周子古镇古码头垂钓,夜宿古镇。
D2周子古镇-大深南海-白云山景区-成都
早上从周子古镇前往大深南海,午饭后前往白云山,后返回成都。
交通】
  从成都出城后,上成南高速,约2个小时后在南江出口下(千万不要在南充出口下,否则要走很多冤枉路哦)。成南高速路况较好,不过弯道相对较多,如遇下雨天,地面较滑,注意慢速行驶。下高速后,根据指路提示,在经过长乐镇、龙蚕镇、新园镇后至河舒镇,大约40分钟车程。由于中途将穿越几个乡镇,居民活动较多,应格外注意减速。河舒镇至蓬安县城只有10多分钟车程,过清溪桥后,走建设路至嘉陵路,即可抵达周子古镇。从成都至南江高速路段有服务站,在下高速后的左边也有加油站,各标号汽油基本齐全。
食宿】
  周子古镇就位于蓬安县城内,住宿选择较多,条件较好的有蓬安宾馆(二星)、相如饭店(三星);也可以选择在周子古镇入住百年老屋旅社,不过条件相对简陋,房间内大多只有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没有独立卫生间,5元/间-10元/间。到了蓬安,美食众多,野生鱼、姚麻花、方锅盔、曹氏豆干等均会让你垂涎三尺。
住宿点击———
临江客栈:位于顺河街口的二层小木楼。面江而居,沐浴江风,枕涛声而眠,是古镇极具特色的住宿之地。《水雨童话》的很多室内景均在此拍摄。
刘家大院:位于古镇内爱莲池旁,大四合院,内有天井,室内陈设古朴典雅,1933年红军途经周子古镇曾在此留宿。据老板称,家族内已经在此居住五代以上,房屋结构从未改变。
美食点击———
野生鱼:下河街紧邻嘉陵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野生鱼美味一条街。街上鱼府众多,特别是到了晚上食客盈门,座无虚席。这里的鱼种类繁多,口味各异,最重要的是全部都是正宗的嘉陵江野生鱼。其肉质紧密富有弹性,味道鲜美,是不得不尝的美味哦。
姚麻花:下河街名小吃,色泽金黄,入口酥脆、化渣,游客至此,总要带些回家与朋友分享。
方锅盔:因外观呈方形而得名,入口绵软化渣,里面还夹着经过精心调制的各种荤菜、素菜,吃起来具有麻、辣、香、鲜、柔的感觉。
停车】
由于目前游客量不大,整个行程停车都比较方便。不过,如要登游船游嘉陵江,则需要将车子停在嘉陵第一桑梓广场处,下游船后再回来取车。
过路费及门票】
成南高速收费为85元,长乐收费站为9元,蓬安县收费站为8元。目前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和大深南海景区都未设门票,游玩周子古镇也是免费的。在景区内乘游船20元/人,约1小时船程。
其他】
周子古镇就位于蓬安县城内,银行等配套齐全。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3-22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handshake
psb.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鲁班和其徒弟在蓬安修宝塔,牛毛漩的金牛害怕赶牛棒:

                                                     
探秘蓬安塔子山
                                    
                                                                                                   
邓四平/文图

     距蓬安县城2公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塔子山,山似美女双乳,山因塔而得名,塔因山而传奇。塔虽毁,而山犹在。
      2013322日,麻辣社区蓬安论坛一位注册名叫“中和”的网友在论坛发帖《文革中被拆毁的象征蓬安的宝塔应恢复重建 》:“ 象征蓬安的地理宝塔位于蓬安嘉陵江二桥下面不远的江边山顶上(百牛渡江到冯家垭口之间的山上),配蓬安地理风水,进入蓬安老远就能看见它。文化大革命中,蓬安塔被生产队左派人员拆毁。建议山水如画到现场采访调查,写一遍详细报道,包括当地群众传闻,并报县委县政府恢复重建蓬安塔。给蓬安旅游再添一道风景线,谢谢。”其实,前不久,论坛另一位网友也曾经向我发来社区短信反复陈述此事,述说塔之传奇,陈述复建宝塔之必要,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只是没有工作繁忙,一时没能引起我的足够重视而已。如今德高望重的“中和”网友也如是述说,自然再次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
      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为此,2013323日星期六上午,我专程前往蓬安县相如镇塔子山村实地考察了该地。
      从相如镇嘉陵路一条岔道口进入,骑车行驶了一两里地,先是经过一个叫固州寨的地方。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多说几句。其实,固州寨在千年古县蓬安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蓬安县志里应该是有着明确的记载的。在古时,这里因为山高路险,成为了古蓬州抵挡外敌入侵的一道天然屏障,古蓬州人因此在山顶筑寨,恃险而守。“一寨当关,固若金汤”,因此称其为固州寨。从此地继续前行一两里地,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塔子山了。
       说是塔子山,其实山上早已无塔。远远望去,塔子山其实更像是千娇百媚婀娜多姿的睡美人的两座高高耸峙的乳峰,令人浮想联翩遐想无穷。蓬安本来就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形似这样美丽而奇特的山水其实早已不足为奇。嘉陵江畔的龙角山,山似龙角,峥嵘巍峨。唐朝画圣吴道子曾于此观嘉陵江作《锦绣嘉陵三百里图卷》。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曾于此观嘉陵江,盛赞此地状似神奇天然太极图。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摩托车在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上颠颠簸簸,费尽周折终于来到塔子山山脚之下,向家住山下的山民打听方才得知,塔子山上的塔子早已毁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破四旧之中,如今山上只剩下塔基依稀可见。在山民的指引之下,我找到了原清溪公社13大队的一位名叫刘成群的80多岁的老太婆。她告诉我,在她小时候就已经有塔子山了,其实有两座宝塔,一座名叫尖塔子,有13层。另一座名叫断塔子,在离塔子山不远的另一座山上。尖塔子下面有2米多高的基座,每层塔里都供奉有菩萨、罗汉、金刚、护法等等神像,整个宝塔有20多米高,就像电影里看见的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一样雄壮巍峨,大老远就能看见。1968年,生产队里的会计杨代生从县里开会回来,指挥手下的两个人将塔子山上的宝塔炸掉了,动手炸塔的两个人居然在第二年的时候居然便在下河洗澡时竟不明不白地溺水身亡了。这是否是传说中的因果报应,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至今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其个中奥秘。
        辞别老太婆,我选择了亲自登临塔子山一探究竟。
       山路坎坷崎岖,杂草丛生,灌木林立。上山几乎无路可寻,沿着山间依稀可辨的小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攀上山顶,山上依旧是灌木丛生,四处均是乱石,我仔细在灌木丛中进行了搜寻,依稀可见当年被炸毁的塔基尚存,其余均已荡然无存。站立山巅,放眼望去,只见山下一望无际的嘉陵江水粼粼清波悠悠东去,惟有山间孤寂的苍松翠柏在冷冷的山风呼啸声中见证和述说着过往的岁月和沧桑,身处此地,此情此景,让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当年陈子昂登幽州台时发出的一声愤慨的长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什么都没有看见,也什么都没有获得。惟见一江春水向东流。惟见问君能有几多愁。因此,怅然下山而去。
       下得山后,我便深入村中去寻访当地山民,在前往塔子山村委会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位名叫付天龙的当地山民,向他打听塔子山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他告诉我道:据老年人代代相传,蓬安塔子山的修建其实是有来历的。首先说,为什么要修建塔子山呢?传说,古时候,蓬安嘉陵江上有个叫牛毛漩的地方,有一群金牛,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专门跑到我们这个名叫小坝子的地方来偷吃农人们种植的庄稼,于是,我们的先人们便请鲁班大师在塔子山最显眼的山顶修建了宝塔,用来震慑那群偷吃农人庄稼的金牛,宝塔的形状就像一根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赶牛棒一样,金牛看见宝塔,以为是天神手执的赶牛棒,因为害怕挨打,从那以后,牛毛漩的金牛便再也不敢到塔子山一带来偷吃农人们的庄稼了。
      说到这里,名叫付天龙的当地山民继续说道:其实除了塔子山顶的尖塔子以外,在原清溪公社7大队的山顶上还有一座断塔子,这个也是有来历的。传说,鲁班大师和他的徒弟当年打赌各修一座宝塔,以天亮时鸡啼为号,谁先建成宝塔谁就获胜。鲁班大师的徒弟于是偷偷地先在山上动工修建宝塔,修了很多时辰之后,偷偷一看,师傅居然还没动工,于是心中暗暗窃喜,自认为自己这次一定是赢定师傅了,于是便停下来慢慢修建,待到即将天亮鸡啼之时,回头向塔子山上突然一看,师傅鲁班居然在塔子山上已经高高地修建起了一座宝塔,而自己修建的宝塔却只修建到了一半,羞涩难忍的徒弟于是情急之下慌张地拿起一个锅盖盖在宝塔之上作为塔顶,算是将宝塔勉强完成交付任务,因此人称断塔子。
      逝者如斯。往事如烟。如今早已塔毁人去。在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之中,其实,芸芸众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宛如沧海之一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又向岁月的深处走去,如果我们能够侥幸留下些什么,那么我姑且认为,我们能够留下的,也是我们唯一能够留下的便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人生大道无垠,唯求旅痕留芳。此生便已足矣。
                                          
                                                               2013
3232316字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子花开 
                              邓四平/文图

  白如雪,宛如梨花绽放;红似霞,仿佛桃花争艳。花可入药,治疗烧伤。叶片阔大,宛如农人厚实的手掌,叶可包馍,亦可作为肥田的肥料和农家烧饭的柴禾。果实成熟之后,籽粒可以用来榨油……
  故乡川北。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漫山遍野都几乎生长着一种很是引人注目的树,它的名字叫做桐子树。
  记忆中,桐子树几乎一身都是宝。同时,桐子树也是一种非常神奇独特的树种,生长于悬崖峭壁或者田野山坡之上,白中带黄的树皮,略带环状的晕圈,仿佛电影片北大荒中所见到的白桦树一般,但桐子树的树身却只有四五米左右,并不高大,更不挺拔,相反看上去还很矮壮,旁逸斜出的枝桠,蓬蓬勃勃地向四处生长与蔓延,努力地向上,或者向四周发展或伸展,俨然黄山迎客松一样地热情与招摇,极具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一场或大或小的春雨纷纷扬扬之后,那身处山巅或山坡之上的桐子树仿佛深通人性似的,满树的桐子花竟然一夜绽放,白色的花瓣内侧浸润着星星点点血红的颜色,白色如雪似霜,红色如火如荼,纯洁无暇中彰显着热情火辣,洁白素雅中又蕴藏着落落大方。看见桐子花,便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人诗句中所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来。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们,桐子花其实是味非常神奇的药引。先把冬天里的凌冰拣拾起来放进水瓶胆里,待其融化,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再采摘些桐子花放进融化后的冰水之中,泡上一段时日,就是治疗被火烧伤的最好的神奇良药。那时候,家中周围团转,常常有些不慎被火烧伤之人家,于是,家中父母便吩咐我们取出装有冰水和桐子花的水瓶来,给前来求助的患者,用小瓶子装上一些药水送上,在求助人千恩万谢的道谢声与无比感激的目光中,小时候的我们分享到了助人为乐无比巨大的快乐与喜悦。
  桐子叶也是非常有用的宝贝。夏天玉米成熟之时,我们便去到山上,采摘回新绿的桐子叶,洗净,将玉米面包在叶片之中,当然,有时也用桑叶包裹,裹好之后,放进煮饭的锅沿蒸煮,饭熟之时,揭开锅盖,那蒸熟的桐子叶包谷馍馍清香扑鼻,满屋飘香,令人不禁垂涎不已。待到秋高气爽之时,满树的桐子叶纷纷扬扬飘落满地,儿时的我们又会背上背篓去到树下,在满地的金黄之上,打滚,立天鱼,玩斗地主或争上游的扑克游戏,或者模仿电视剧里的英雄人物互相表演和切磋各种所谓的盖世武功,玩得汗流浃背之后,我们才会各自搂上满满一大背篓枯黄的桐子叶回家去向父母交差,那搂回家去的桐子叶就是我们全家几乎一个冬天烧水煮饭用的柴禾。
  当然,最带给人快乐和惬意的自然要数采摘桐子果了。即使是没有成熟的桐子果也是极能带给人欢悦的回忆。炎炎夏日,看见有钱人家的孩子手中扇动着五颜六色的纸扇,没钱买纸扇的我们,便将图画书的纸张拆卸开来,折叠成纸扇的形状,然后去到山上采摘回一两个乒乓球大小青绿的桐子果来,将小刀削去果实的最尖端,于是,雪白的浆液便从果尖之处刹那之间渗透而出,成为了粘贴纸扇的最好的天然胶水,于是,我们就用图画纸做成半圆形、圆形甚至菱形等等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纸扇,轻轻摇动,惬意着凉快着整整一个炎热的夏天。
  天高气爽,当满山遍野的桐子果成熟之时,每天放学回家去到山上打猪草的我们,就会顺带地爬到山坡之上的桐子树上去采摘桐子果,胆子大的同伴也会爬上悬崖之上的桐子树枝桠上去采摘桐子果,至今刻骨铭心地依旧记得小时候和我们一起的一位打猪草的叫李雪娃的伙伴的哥哥,为了采摘更多的一点桐子果换回一点钱来贴补家计,爬上长在悬崖峭壁的一株桐子树上采摘桐子果时,不慎因为枝桠折断而摔下悬崖,从此再也没有醒来了。血的教训依旧阻止不了我们采摘桐子果的脚步。从小,在冒着生命危险采摘桐子果的过程中,我们就炼就了一副从不畏惧困难也从不在困难面前服输的胆大心细的本领。小时侯,在我们心目中,任何一样的东西的得来,都得付出艰辛的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世上绝对没有白吃的午餐。惟有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一颗颗辛苦采摘回来的桐子果堆放在墙角,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在火红的红花大太阳之下晒上几个对火大太阳之后,青绿颜色的桐子果便会变成黢黑的颜色,晒干晒黑之后便能拿到公社的供销社出售了,三毛五毛一斤不等。那时,老家永兴供销社负责收购工作的是一位名叫杨文的和蔼可亲慈祥的老人,他有一个爱好,喜欢养花,那时候,那工作的供销社的后院,全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俨然现在电视剧中所描述的皇帝的御花园一般,至今依旧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们常常去供销社卖牙膏皮、麻芋、过路黄、桐子果等等,也常常光临他的后花园去看稀奇。当然,采摘回的桐子果,我们也并不全卖,往往则会留下一部分,拿到村中的榨油房榨成桐子油,然后拿回家中晚上照明而用。在乡村的很多的夜晚,小时候的我,就伴随在这样星星之火如豆一般的桐油灯之下,读书,习字,温习功课,或者看一些有趣的连环画,一个又一个难忘的乡村之夜竟然也就转瞬即逝了。
  那时候,最使我难忘的就是家中慈祥的父母,在灯光微弱的桐油灯之下,常常时至深夜一觉醒来,也总是看见慈祥的父母在黯淡的桐油灯之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她人的衣裳,以此换回一些微薄的报酬,养活着我们,养活着家。临近过年之时,母亲也会为家中我们兄妹们赶制过年的新衣服。记忆里,星星之火微弱如豆的桐油灯光带给我们的其实更是慈祥的父爱、母爱与无限的家的温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当纷纷扬扬的清明雨润湿我的眼际,又是该到回家的时刻了,也不知故乡的那些山坡之上悬崖之巅的雪一样白血一样红的桐子花们是否又迎风绽放了否?……
    桐子花开,美丽常在。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