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移民运动,是中国移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元末明初至清中期,向川、渝大量移民。清代“调湖广填四川”期间,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是移民集散地和中转站,史有“湖广入川麻城过半”之说。 作为中国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的孝感乡,一直是川渝民众心目中的圣地,却被淹没在历史迷雾之中。
后经“孝感乡研究学会”考证,麻城孝感乡因人口消耗,于明成化八年(1472)并入仙居乡,即今湖北省麻城市鼓楼办沈家庄。作为建置地名早已不复存在,然其影响却延绵五六百年。现已修复高岸河移民码头,开发孝感乡都沈家庄,建设移民博物馆和移民公园,扩建五脑山旅游区。湖北麻城市和重庆渝中区,已缔结为友好区市。
至清代的“湖广填四川”已是第二次,“麻城孝感乡”之说多有混淆,然麻城还留有原孝感乡一部分旧土,以怀旧之情续用麻城为祖籍也不为错,故将孝感乡移民归入麻城县统计。2007年建成的重庆市“湖广填四川博物馆”,重现了当年移民的迁徙历程,孝感乡移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麻城、孝感乡民的“麻乡约”,开创了民间邮政的先河,它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很重要位置。当时由于移民思念故乡,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由麻城人经营,替人们传递财物、书信的麻乡约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