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76|评论: 5

[交流共享] 【连载】左清飞《清言戏语》(二十八)恢复经典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3-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闻名的几大“记”,不能老放在仓库里吧!

      惊动肖书记

      西欧演出归来,心里计划着应该把一些川剧传统的经典剧目恢复上演。这些戏
的片断倒是经常活跃于舞台,但全本上演的时候几乎没有了。目标确定在尽快恢复
“四大记”的全本,首选排演《焚香记》。

      《焚香记》的焦桂英与《绣襦记》中的李亚仙是不同的两种命运。桂英遇到的
是一个负心郎,命运注定是悲剧。是另一个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想排演《焚
香记》,苦于团里没有一个合适的“王魁”。于是我想到了成都市川剧院的蓝光
临。

      从1984年承包开始,我演生旦戏,就不再局限于本团的小生演员合作。在宜
宾,我演《阖宫欢庆》《踏伞》等剧,均与宜宾市川剧团的小生演员赵培华作搭
档。1984年底,在太空音乐音响中心主办的“省、市川剧艺术交流演出”中,蓝
光临主演《怀玉惊梦》,胡莲娘的扮演者是省川剧院的燕凤英;我主演《阖宫欢
庆》,饰萧衍的是成都市川剧院的小生演员罗玉中。市川剧院的蓝光临、晓艇、罗
玉中都能在不同戏中挑起大梁 ,因此,我忽然萌发了能不能“借一个”来的念头。
借谁呢,他们都是有成就的演员,各有所长。若论“王魁”,蓝光临最合适。

      剧院需要新剧目,我的想法得到团部和院部的支持。于是请一团舞美队长刘大
仁去探虚实,他原是从成都市川剧院调过来的,回“家”看看比较方便。刘大仁摸
底之后带回的消息亦喜亦忧:蓝光临这两年演出任务不多,心情不是太好,本人很
愿意到省团。但市川剧院是否会放,心里没底。

      先试试再说。刘大仁从院部开了介绍信,正式到市川剧院商量借调,不出所
料,碰了钉子。刘大仁反复讲,只是借,只要市里需要,随时都可回来。任他嘴皮
说破,答复只有两个字:不行。此事只得暂且作罢。

      1986年4月,我从上海演出归来,上海昆剧院即将来蓉,我们已结成姊妹团,
要搞一场联合演出。在准备剧目时,想到了《情探》,这就又想到了蓝光临。蓝欣
然来到剧院。他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演员,进入改过的《情探》并不困难。排练前,
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排练中,我发现他节奏掌握得很好,理解人物有深度,演
员相互之间有刺激。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与昆剧院联合演出的任务。这次演出,加
深了借他来团的想法。

      我去找成都市主管文艺的副书记肖菊人。都知道肖书记关心川剧事业,更爱护
艺术人才。我想,此事只有找他才行。

      肖书记是市上的领导,从工作关系上没有什么接触,但他熟悉我,见面时彼
此并不陌生。一见面我就直截了当:“肖书记,我来找您,是想请您帮帮忙,您也
知道川剧的现状,我很想搞几个戏,市团小生多,省团又缺乏。我想把蓝光临借
过来,市川剧院又不放,只好来找您。再不搞几个戏,等几年人都老了,心里很着
急,请肖书记多多支持!”听了我发自肺腑的一番言词之后,他爽快地说:“好
吧,我给你想办法。”

      从肖书记家里走出,心里老想着,他怎么没有一点门户之见?肖书记的胸襟为
什么这样开阔?多少年来,省市之间的门槛是难以跨越的呀!

      没过多久,蓝光临来到省川剧院一团报到了。

      吴雪的指点

      1987年上半年,由蓝光临担任复排导演,正式排练《焚香记》。《焚香记》
是川剧传统名剧,50年代末经戏剧家席明真和剧作家李明璋整理,更为精练,更有
光彩。王魁饥寒交迫,倒卧街头,幸遇桂英相救,二人情投结为夫妇。王魁寒窗苦
读,上京赴试,桂英南坡送别。来至海神庙中,山盟海誓,男不重婚,女不再嫁。
王魁高中,入赘相府,竟休焦桂英。桂英向海神哭诉,愤而“打神”,最后悬梁自
缢。王魁终因作了亏心之事,良心受到谴责。疑心生暗鬼,因身旁丫鬟貌似桂英,
疑来索命,惊吓而死,称为《惊变》。这个戏没有“活捉”,没有“情探”。高潮
是“打神”。《打神》作为折子戏,我已上演过多场,早有基础,戏排得也就比较
顺利。1987年5月,剧院到眉山、乐山一带巡演,《焚香记》得以上演。

      1987年10月,首届中国艺术节四川分会场举办期间,著名戏剧家、原文化部副
部长吴雪到剧院登门访问陈书舫、周企何和我。10月5日,剧院安排在省川剧学校为
吴雪演出《焚香记》。刘忠义看完演出后说:“效果较好,反映不错。”

      第二天,我和蓝光临、华峰专程前往军区第一招待所拜访吴雪,寒暄之后,进入
主题。他说:

      第一,《焚香记》这个戏有演头,我喜欢这个戏,你们应该常演。

      第二,在表演上,应该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场路遇要演得“冷”——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未上场前的“欢笑”、
“杯觞交错”、桂英疲乏之极等等。所以,要演一个冷字。

      第二场要“热”——遇到王魁,终于遇上知音,高兴、满足,所以要热。

      第三场送别,要表现夫妻的依恋、难舍、情浓。

      第四场拆书要悲。

      第五场打神要悲愤。

      总的来说,就是从冷—热—依恋—悲—悲愤,突出愤。

      听了吴雪对人物感情线的分析,很受启发。我和蓝光临按他的指点一场一场的
贯穿下去,表演起来心中更有数,更加准确。此戏于11月4日在成都东城区少年宫
公演时,收到明显的效果。《打神》一场三次掌声,谢幕时掌声异常热 烈 , 并 伴
有 叫 好 之声。这不是内部演出,叫好声是来自掏钱买票的观众,我心里一下踏实了。
这是《焚香记》上演八场以来最好的一次。蓝光临说:“你今晚表演得很确。”泸州川
剧团当家小生余开元专门留下观戏,看完此 戏 匆 匆 忙 忙 赶 回 泸州 , 行 前 对
华 峰 说 :“戏很好,我还看得来左师姐的《打神》。”

      通 过 这 件 事,我想:一个演员塑造人物,除了自己的钻研外,有时行家名人指点
也很重要,这样可少走弯路。如果对“点拨”真正理解了,表演时还可能产生一个飞跃。

      和蓝哥哥配戏

      蓝光临比我们大几岁,是“三三” 科班出身。都叫他蓝师兄,有时又亲切地叫
他 “蓝哥哥”。他见的戏多,会的戏也不少,曾和不少老师辈配戏,演戏有激情,
讲究人物,尤善于节奏的掌握。和他同台,易激发灵感。《焚香记》也不例外。
1987年11月中旬,剧院到邛崃一带,《焚香记》保持了在成都演出的状态和效果。在
后来的几年中,时有演出,总算是把这出名剧继承保留了下来。

      这一时期,在陈书舫老师的指导下,我和蓝光临恢复上演了“四大记”中又一
个大幕戏《柳荫记》。

      蓝光临来省团两年多的时间,还与我合作演出了大幕戏《绣襦记》,折子戏
《踏伞》等。他说《泥壁楼》这出戏,竞华曾经演过,剧场效果不错。让我与他合
演,我饰演剧中的“范氏”(范月娥)。这是个喜剧人物,以花旦应工。表演时加
入摇旦成分,让她的性格更加鲜明。在各地演出,效果的确不错。1987年,成都望
江川剧团举行在成都市文化宫连续上演十年的庆贺演出,《泥壁楼》是其中的一折
戏。我以一个全新的人物面孔出现时,观众反响强烈,演出中掌声不断。著名京剧
表演艺术家厉慧良正好看了这场戏,对我说:“哎呀,左清飞,我过去看过你演的
《绣襦记》,那不用说,没想到你能演这类角色。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太
好了,你今后就走这条路。”厉慧良、关肃霜二位老师曾被誉为京剧界金童玉女,
厉慧良的《挑滑车》《长坂坡》早已誉满大江南北。得到他的鼓励,更添信心。也
感谢蓝师兄推荐了一个好戏。

      1987年底,全国首次搞“职称”评定,人才济济的一个偌大的省川剧院,国家
一级演员的名额却很少。由下而上,经过层层评,级级议,还要上报国务院。我们
剧院只有张巧凤、我和杨昌林三人被评为一级。评职称,蓝光临必须回到市上,不
得已离开省团,他也在同一时期被评为一级演员。

      1988年11月,我们剧院赴京汇报体制改革的成果,蓝光临随团前往,我们又得
以同台合作,在北京演出受到极大好评。也促成了他去法国讲学,有了一次难得的
施展才华的绝好机会。

      看来,打破界限,人才流动,对川剧是很有好处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84_缩小大小.jpg
1987年,左清飞在《焚香记》中饰焦桂英。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3-31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87年,左清飞在《焚香记》中饰焦桂英。

-85_缩小大小.jpg
1987年,左清飞(左)与著名戏剧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吴雪(右)亲切交谈。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3-3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3-31 1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87年,左清飞(左)与著名戏剧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吴雪(右)亲切交谈。

-86_缩小大小.jpg
1987年,在《柳荫记》中左清飞(左)饰祝英台,蓝光临饰梁山伯。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3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3-3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gif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