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61|评论: 54

[百家争鸣] 川剧寿命还有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153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3-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寿命还有多久?这个问题很大不好说,决定川剧寿命的是市场,依在下之见川剧已经被边缘化,市场前景堪忧。

发表于 2013-3-3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3年前,我开始去悦来看戏;
当时,我的年纪也不小了:51岁过了。
当时在戏园里,更多的是比我大得多的老人!
印象很深的一位老人,行动不变(靠拐杖),他是
省团的“李天玉”的粉丝!只要是李的演出,在悦来,
在郊区的土桥,他老人家都要赶去...
比我年长的老人们都对我这个年纪的人去看戏,
感到“少有”!认为是看川戏的年轻一代人。
13年过去了,我又虚长了13岁!真的不小了!
我早已不去戏园里看戏;
不知现在看戏的年龄段?
结构如何?
发表于 2013-3-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前景不妙,目前,四川和重庆的专业院、团不到十个,而且演出不正常,一个月只演四、五场。火把剧团只在成都周边有演出,也不过十几二十个。所有看戏的观众,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婆。不不出二十年,看川剧只能是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了。政

发表于 2013-3-3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374265904@qq.co 发表于 2013-3-31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前景不妙,目前,四川和重庆的专业院、团不到十个,而且演出不正常,一个月只演四、五场。火把剧团只在 ...

想想,我爱看川戏!也是儿时受父辈的影响;
在我这个不小的年龄段之同龄人中,喜欢看戏的?
肯定不到5%!而且:我们这个年龄段,也没多少
日子可待啦!!!我的后代,就绝不喜欢看川戏了...
(我没有影响过下一代“看”或“不看”);
台上而言,我先后看过的好多位在“火把”中
表演很不错的男女演员,也都是“戏二代”!
他们的上一辈大都是吃川剧饭的!!!
现在,他们还能让自己的后代再去唱戏么?
我没发言权。
喜欢川剧的老人们:你们自己敢去培养孙辈读
“川剧学校”还是“川大”?
他们今后去唱火把么???????!
能多一批“生意,事业有成”的玩友(如“一盘鱼”,
“黄昏子”)!就很值得高兴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3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之見川戏是不会亡的.原因说不大规一.文革剿杀之后,一朝解禁,川戏班子如雨后春笋遍及城乡就是一例.时下巴蜀各地的家居道士年纪轻者多矣.梢示奌拨就是川戏班子也.还有小形的戏斑以灯夾戏的方式活跃在农村,参与红白喜事活动,常演许多折子戏.水平虽不咋的,但帮,打,演,唱,吹,扯生旦净丑基夲齐备,雖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乡下还是有演唱市场的,所以我认为川戏灭亡不了.谢谢!

发表于 2013-4-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悦耒,锦江看戏;观众主体为老年人是实...年轻观众少但不是没有...现在年青观众及市川年青演员以进入掌中手机博天下时代;他,她们在新浪微博交流川剧...有时场面甚欢...含雷院,巧茹,王玉梅,王超,马丽,叶长敏,文冬及许多市川大部份演职人员...不置身渗入其中;简直有被川剧边缘化之感觉...我说川剧不会消亡是有根椐...让孙儿邦你为川剧力进'微博'一观...

发表于 2013-4-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仅是川剧,整个戏剧(包括京剧和各个地方剧种,还有歌剧、舞剧、话剧、甚至芭蕾等等)还有诗歌都很恼火,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欣赏方式正在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奇怪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各领风骚数十年。

发表于 2013-4-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百年,上千年前的宋词,元曲,都是有演唱曲谱的!
当年独领风骚的才子佳人们,
谁又能预料在2013年的今天,
再也找不到能演唱的曲谱?早已失传了啊!!!
历史演绎!岂是想当然的个人所能左右?!
江青“同志”还希望在她以后全中国只许演唱几个革命样板戏!
万岁万万岁呢!?

发表于 2013-4-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还是在发展,精品和草根也将继续并存。要想没有电视媒体前那样的辉煌,家喻户晓是不容易了。:):)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4-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兴无望,回天无术。但愿尽量多延续几年吧!

发表于 2013-4-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祖母讲过去川剧的大锣有如大箩筛那么大,敲起来几条街都能听到。现在川剧的大锣不是也改进了吗。
几十年前,四川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包白头帕,很多成年男人都叼一杆叶子烟,吐着清口水,说叶子烟抽了是化痰的。现在还能看到这样的人吗?就是有个把个,也是搞摄影的题材了。
中国的戏剧和曲艺很多都是从茶馆文化中产生后分离出来的艺术形式,现在的街头的茶坊还能产生曲艺和戏曲吗?
逝水流年,星移斗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广大民众喜欢的艺术形式产生发展。

发表于 2013-4-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衣食足,礼仪兴”。在解放前,食不果腹的穷人是不可能办戏班的。因为办戏班要靠经济实力。所以,1949年前的川戏班基本上是有钱有势的(川剧爱好者)当“东家”办戏班,称为“玩班子”,可是他们玩腻了就卖箱子、垮班子;1950年以后是党和政府办,名字叫“人民剧团(或“人民剧院”)”。解放后的六十余年,川剧艺术表演团体一直属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国家政策支持、国家财政扶持,是党和政府宣传文化部门所属的文艺宣传单位。现在如果光靠川剧爱好者自己掏钱办,恐怕现有的川剧艺术表演团体(包括“火把剧团”)就可能没有政府办剧团管得久了......

发表于 2013-4-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犟拐拐,自己喜欢川剧,也想方设法培养别人看川剧.在我们航天大院都有十几个戏迷了.平常,刻录一些川剧光碟送给他们看,给他们讲解剧情,声腔,昆高胡弹灯,表演程式(我是外行,矮子中充高人),特别是在传达室播放,有老中青男女围观.他们评论:原来川剧比歌舞复杂深奥.经常有人拿SD卡来下载川剧.我们温江是戏窝子,一些年轻人陪家里老年人看戏,自己一慢慢喜欢川剧了.
DSCF4449.jpg
  

发表于 2013-4-1 23: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工 发表于 2013-4-1 22:21
我是个犟拐拐,自己喜欢川剧,也想方设法培养别人看川剧.在我们航天大院都有十几个戏迷了.平常,刻录一些川剧 ...

说得是!看一些传统川剧,就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爱上川剧;现代戏是不行的,它没有看头嘛.

发表于 2013-4-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libo3976 发表于 2013-4-1 2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是!看一些传统川剧,就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爱上川剧;现代戏是不行的,它没有看头嘛.

  我是传统思想,只看传统川剧,川剧艺术尽在传统戏中.连那个得梅花奖的现代川剧我都没有看过.我过于传统保守了吧.

发表于 2013-4-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bzchuanjutuan 发表于 2013-4-1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俗话说“衣食足,礼仪兴”。在解放前,食不果腹的穷人是不可能办戏班的。因为办戏班要靠经济实力。所 ...

那个年代,食不果腹的群体,恰好是未来川剧明星的摇篮;
而班主,的确不少是码头上的,军界的,不排除还有的是“恶势力”;
(这些书刊上记载的例子很多)
1949年以后,演戏的人,成了“宣传工作者”,有一部分被“党”
养起来了!这是让唱戏的留恋的好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包养”并没有能延续下去!
今天,谁不羡慕能在“党”养起来的院团里唱戏呢?
今天那些唱火把的真正心酸,谁又了解呢?

发表于 2013-4-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批什么人在喜欢川剧?并不能说明问题。
举个例:
前几天,我去苏坡桥那个破产处置企业的职工宿舍找老同学聊天;
看到好几个当年认识的,他们说是才在那边唱红歌回来;我瞄了一眼:
都是年轻时不敢恭维的没有“文艺”细胞的!(我70年代就是市粮食系统样板戏宣传演出队的,多次扮演刁德一;那时可没见过他们几个的文艺水平!)
但他(她)们显然很开心!
他们绝不会是在为了“让红歌世世代代唱下去”而努力吧?

发表于 2013-4-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产生于封建的农耕社会;川剧繁荣于现代的工业社会;在当代多元审美、多样选择、多极触角的信息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形式的艺术非但没有消亡,而且不断地既在各自发展,又在再度综合而与时俱进——人类艺术总是以“增加”的方式而不是以“取代”的方式向前发展。
    去年5.20网友会以来,我们巴蜀人特有的思想情感、意志理想、志趣追求等,不也是依然在通过各位网友的精彩演讲(会议主持人、论坛版主及参会者)川剧名家(左清非、杨昌林、许明耻、张素瑄、余琛、崔光丽等)的精彩表演,通过当场的摄影、录像、书法、画扇等艺术形式真切地传达和传播着么?我亲自看到会上就有好几位年轻人,黄学成老师还当场收了徒弟,怎么说川剧就后继无人了呢?大家自己掏钱办会,讲真话、抒真情、表真意,使我深受感动。我坚信,随着巴蜀地区文化建设的日渐加强,随着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审美时尚的融合演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艺术还会继续传承、保护、发展、创新——除非巴蜀地区这块土地及其生存主体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而只能保留“一席之地”。江青搞“全国都唱样板戏”没办到,我们搞“一亿多人都喜爱川剧”能办到吗?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