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2 16:25:00 来源: 作者: 浏览:201次 评论:0条
传说:据《晋书》卷七十二“列传”中记载: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南京东丹阳地区的句容县)人。葛洪之父葛悌,在东吴亡后入西晋,官至邵陵太守。葛洪少时勤奋好学,家境贫穷,遂砍柴去卖以买纸笔,然后通宵达旦抄书诵习。葛洪幼时性格孤僻寡欢,无所爱好,他从其祖父葛玄的徒弟郑隐处学得炼丹秘术,一心思恋学道成仙。
晋孝惠帝司马衷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石冰反,葛洪为吴兴太守顾秘的将兵都尉,因打败石冰升为伏波将军。石冰被平定,洪不论功赏,径去洛阳,搜求异书以求增加炼丹的技术知识。
后来,葛洪见晋室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天下已乱,曾去广州避居多年,上级征召,同僚聘请,都予推辞。后还乡里,至晋成帝咸和初年(公元326年),葛洪的好友干宝向晋成帝司马衍推荐,夸奖洪的才干学识,堪修国史,被选为散骑常侍,葛洪坚决辞官不任,说:“臣已年迈力衰,愿采药炼丹,以求长寿。皇上既要我做官,听说交趾(今广州)出丹,我就去作县令吧。”成帝说:“论卿的才学,元帝(既司马睿)为相时,念你平时贼有功,曾赐爵关内侯,怎能让你去当一个七品县令呢!”葛洪说道:“臣不图高官厚禄,只因交趾产丹,恳请皇上成全愚志,就让我去那里吧。”成帝见他志坚意决,只得同意他的请求,叫他去当县令。葛洪带了妻小、子侄南行,到了广州,被广州刺史邓岳再三苦留,不让他去交趾。因此,葛洪就隐居在广州罗浮山炼制丹药,这座罗浮山是广东省东北江岸(今属博罗县)的一座大山,山中多瀑布、喷泉、风景优美,又出产花岗石。其主峰飞云顶高达四百余丈,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葛洪在山上住了7年,天天炼丹,优游岁月,专心著述。他见一般读书人,只知崇拜孔子,而不相信神仙,甚至讥笑毁谤。因此,著了《抱朴子》和《列仙传》等书,以企宏扬道教。他的著述和观点,后来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和理论基础。
一天夜晚,葛洪梦见祖父葛玄对他说:“葛洪,葛洪,益州安汉有个金城山(今属南充市),山中有个太古藏书洞,洞里藏有《遁甲天书》,读后,你就能飞升天界,与日同寿了。”
葛洪一惊而醒,次日即带了徒弟黄野人动身往南充金城山赶去。年过半百的葛洪,带着他的徒弟黄野人师徒二人从罗浮山出发,沿途饥餐渴饮,晓得夜宿。经过云南、贵州,方到益州成都。好在他俩都有道行,行路不觉劳苦,花了数月时间,才到了安汉县的金城山。一路之上,穿林踏雾,蜿蜒而行,但见山路曲盘,冈谷回转,千岩竞秀,万泉争流,古木参天,奇花遍野。瀑布岩挂于前,步虚台峙于后,砚山屹其左,笔峰卓其右。凤凰山翩然将翔;晒金台巍然孤起;狮子岩古骨森露,如钩爪锯牙;老龙洞隐现龙形,头角崭然似动;插剑池飞泉跳珠;一线天天生古门……三十六泉,四十入洞,风景各异,天造地设。葛洪师徒二人,看后赞不绝口。登上顶峰,犹置身云端,寒气逼人。游人对他们说到:“这里夏无盛暑,秋即严寒,一年到头,没有穿单衣短裤的,或许是接近天空吧!”……一日早晨,葛洪寻书心切,公平到延秀岭,有个年轻和尚,正在练习拳术,也不便去打搅他。少日出,晴空万里,见安汉县城小如村院。他俩走向晒经台,下石门寨到白云洞,经瀑布岩向北,发现一水帘洞。这水帘洞在峭壁之处,不会轻功的人上不去,好在葛洪师徒能飞檐走壁,二人纵身入内,来到洞中。洞中宽阔异常,那洞中长了一个石柱,隐现“太古藏书洞”五个大字,葛洪发现内中有块石头中含枯松影,一鹤展翅欲飞,他漫不经心地向松鹤头上敲了一下,那石突然张开,现出《遁甲天书》,他刚取出天书,石又合拢了。葛洪高兴极了,就留居洞中,研读天书。但这天书岂是一看就便懂的呢,他只好静下心来,反复研读,仔细推敲。好在他有仙丹在身,服一丸可数月不饥。他在洞中居住了半年,仍有多处参悟不透。一日深夜,葛洪在梦中为参悟不透问题烦恼,忽然他祖父葛玄又来给他指点迷津,说:“仪陇也有座金城山,洞穴最有灵气,你到那里去炼丹修道,必了心愿。”葛洪又惊又喜,次日便率徒向仪陇金城山走去。
好在安汉县离仪陇不远,师徒二人脚程又快,仅一日便到了仪陇金城山。他们山上山下上四处游寻,终于在金城山南崖一古洞落脚,并在洞外结茅舍栖身。在此一住六七年,受益匪浅。过后,师徒二人便又回到罗浮山继续炼丹。葛洪81岁那年冬天,写了封信叫徒弟黄野人送给他的好友,广州刺史邓岳,信上写道:“我要到远方去拜师,立即出发,特来信告诉你。”邓岳接到信,赶忙跑来送别,而就在那天中午,葛洪竟然端坐如睡,无疾而终。邓岳见他面色如生,肢体柔软,移尸入棺时,居然只剩下一件空衣,知道他羽化成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