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老家,随时念想 老家是根,再远再近,都忘不了,抹杀不掉儿时的记忆。 多少年,老家因为距离主干道太远,形象工程未能沾上边。所以,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月亮。 这次,舅舅老了,80多岁高龄了。临行前,据说他还将自己的后事予以安排,什么芝麻杆、桑麻,还有烧井的菜籽杆,他都喊放好,说免得躺在那里冷。来给他老人家看地形的据说是一个毛头小伙,说是专门学这个的,那地势敞亮向阳,反正说的挺玄乎。 桂花井依旧,枝叶繁茂;老井也在,早已被泥沙淤塞。据说1933年,那年天干,祖祖搭着床在井上守水,但是她老人家瞌睡大,鼾声如雷,半夜被人抬开,还把水舀走了。还有袁家梁上跑下来担水的,在半坡上把水打翻了,还坐在那里伤伤心心地哭一场。 一切都消失了,没有半点踪影。曾经觉得很宽的田埂、很大的老树、很深的河沟,现在都小了、窄了、浅了,小的像盆景。长大了,一切都变了,变得不敢相信自己,变得一切陌生而又熟悉。曾经豪情万丈,投笔从戎,在塞北万里雪飘中摸爬滚打。回来后空空行囊,“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儿时的老家,总是很热闹,那是我们的乐园。老家、童年、亲情、欢笑……老家不老,她给我留下的记忆永远崭新如初。老家很美,关于她的的记忆像一杯清泉,时刻都在浸润着我的心扉。老家离我不远,每到周末我都要回去看她,因为老家还是我的家。 岁月,年华似水流。任往事随风。“我的心充满惆怅,只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老家老了,老得没有开拓精神,多少年了,还是那样子。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留下几个留守老人和孩子,苦苦支撑者几间空荡荡的房子。 那成群翻飞的白鹤,还有随处出没的野鸟,人走家搬后垮塌的屋脊,老祖先守候了一辈子的田地,大片大片撂荒了。曾经极为健旺的几位老人,也因为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因病返贫,想去医院而不敢去,因为实在拿不出几个救命钱来。一名生病的幼儿教师,带着6个留守儿童,在自家堂屋依然坚持上课。农村,就这样子,如若不是打工挣钱,真不知道人们怎么生存?穷则思变,我们希望农村改革、发展的曙光早日照耀到每一个山旮旯里。 “这吹过来的是家乡的风,这落下来的是妈妈的泪;那月亮上面是家乡的妹妹,那月光下面是家乡的夜;我抬头望那月光,心儿乱得望故乡;这风就让他吹吧,这思念就让他飞吧...... 这风太轻清,这泪太温柔;这心太悠悠,这夜太深沉”。刀狼的歌声,犹如沉闷夜空的一道闪电,亦如寂静湖面的一块惊石,给我们鼓舞,给我们震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在路上,跋涉中------【朱德故里自由户外--自由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