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菊竹梅兰

陈氏三状元祖陵----南部县“陈氏三状元”文化之二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4-9 21: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代上中学时,学习课文《卖油翁》时,老师就说"陈尧咨是南部县大桥人."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至于你们说是阆中人,还说什么有状元坊,你就是修个天安门,也没什么人管的了你们.请尊重历史!
发表于 2013-4-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国公省华官至京尹,三子“相继登进士科,文忠、康肃公仍居群士之首,遂接踵为将相,始大其家,子孙蕃衍,多以才能致显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推陈氏。”陈氏一门两相,四世六公,昆季双魁多士,叔伯继率百僚,由于“状元,科第之极选;宰相,人臣之极品”,故陈氏对宋代乃至明清社会都不能不产生特别的影响。宋人记载,当时“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据史演成剧本《状元堂陈母教子》,夸示陈氏科第之盛,赞诩陈母教子有方。明清时地方政府把当年“三陈”苦修学业之所建成书院以励后世学子。

  世人皆知,欲求后世兴旺,祖坟必觅旺宅。相传“三陈”曾祖父陈翔(新井县令——今南部县大桥镇)卒,“天降鸿雨七日,地生瑞石三根”。其坟正前方5米左右,突兀冒出石笋三根,居中高约1.5米,两侧约1米,分别象征三陈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惜瑞笋石毁于文革期间,今仅可见迹。故有诗云:求学进仕仕拜哪里,三陈故里大桥镇“。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不言老 发表于 2013-4-9 2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六十年代上中学时,学习课文《卖油翁》时,老师就说"陈尧咨是南部县大桥人."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至于你们说是 ...

非常正确。谢谢!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状元宰相故里 发表于 2013-4-9 2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秦国公省华官至京尹,三子“相继登进士科,文忠、康肃公仍居群士之首,遂接踵为将相,始大其家,子孙蕃 ...

谢谢,就是要拿出证据来,免得阆人天天闹!
发表于 2013-4-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翼红人 发表于 2013-4-9 2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899.htm 老师说的《卖油翁》看哈里面有说道是南部没有?

谢谢
发表于 2013-4-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不言老 发表于 2013-4-9 2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六十年代上中学时,学习课文《卖油翁》时,老师就说"陈尧咨是南部县大桥人."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至于你们说是 ...

卖油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http://b.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48ca6167b31bb0518b24b42a067bda77/b3fb43166d224f4ac1191e5609f790529922d1f7.jpg 《卖油翁》

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通过记述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品名称:卖油翁
作品出处:《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寓言故事



目录
原文 译文 注释 作者 人物简介 出处及写作背景 赏析 中心 分段介绍 教材链接 展开原文 译文 注释 作者 人物简介 出处及写作背景 赏析 中心 分段介绍 教材链接 展开

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4ec2083b20a446237acaa260a8237246/cb8065380cd79123b43de635ad345982b3b78095.jpg
卖油翁雕塑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编辑本段译文陈康肃公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他曾经在家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着他射箭,很久也没有离开。(老翁)看见他射箭十支中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陈康肃咨问(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高超吗?”卖油的老翁说:“这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的。”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杓子舀了油向下灌注,(油)从钱孔中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编辑本段注释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有删节。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溢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
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当:在(处于)……的时候
当世:在当时。
双:匹敌。 http://e.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37ab456ed562853596e0d523a0ed76f2/fc1f4134970a304e89e49f66d1c8a786c8175c63.jpg


亦:也
以:凭借。
自矜(jīn):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睨(nì)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里指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
去:离开。
其:他,指代陈尧咨。
发:射出。
矢(shǐ):箭。
中:射中。
但:只,不过。
微:微微。
颔(hàn):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手熟尔:手法娴熟罢了。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奥妙。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尔:语气词
安:怎么。
轻:作动词用,看轻。 
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以:凭借、依靠。
酌(zhuò):斟酒,这里指倒油。
知:了解。知道,懂得。
之:指熟能生巧的道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置,安放。
于:在。
以:用
覆:覆盖。
徐:缓缓地,慢慢地
杓(sháo):舀东西的器具,勺子。
沥(lì)之:向下灌注,沥,下滴。
自:由;从。
入:进入,注入
因:于是。
唯: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湿;沾湿。
通假字
“汝”和“尔” :你
“唯”和“但”:只,不过。(“但”为古今异义;今:有表转折意思;古:只,不过)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编辑本段作者欧阳修生于(1007~1072年)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a8eb7cf4a786c9170c03553bf93d70c6/0e2442a7d933c895ec620077d11373f082020099.jpg
欧阳修

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祐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本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作平实朴素的古文,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本文选自于《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陈尧咨(?—1034?),北宋人,字嘉谟,谥号康肃。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残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后,遭弹劾削职。徙邓州数月后,复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很快又因失职,降兵部员外郎。母亲病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时遇边患,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为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位在蔡齐之上。不久,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辞而不就。皇太后以双日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赴任,虽整修器械,但驭下粗暴。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谥康肃。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编辑本段出处及写作背景《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
编辑本段赏析《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陈尧咨善于射箭,号称"当世无双",他也很以之自豪,能够八九不离十,实在也算可以的了。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卖油翁,闲着没事,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但微颔之",表示还马马虎虎。这使陈尧咨感到纳闷,想来在自己的赫赫声威下,其人表露不敬必然有所蹊跷,便好奇地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哪知这个老头轻描淡写地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不免使以坏脾气著称的陈尧咨大为难堪,不禁大怒斥责道:"尔安敢轻吾射!"按照他有名的急性子,肯定想以藐视官长之罪打这老头一顿板子。当然世人也觉得老头子未免狂妄无礼,因为陈尧咨的箭艺确实很好。这一扬一抑其实是作者的精心之笔,目的是引出下文来。从钱眼里注油入葫芦,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比射箭"十中八九"并不见得容易,"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读到此,我们对上文的"但手熟尔''有了重新的认识,看来一个普通人在劳动中总结领悟出的哲理确实是至理名言,令人心服口服。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这是一篇写事明理的记叙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编辑本段中心道理: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编辑本段分段介绍第一自然段以:用,凭 尝 :常。 睨之:之,指陈尧咨射箭的过程。 而 :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种着这本领自我夸耀。(有一次,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场边,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老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心,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代指葫芦。 因:于是。
翻译: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卖油的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干笑这打发他走了。
从其他方面思考另一方面的思考:这篇文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
对着固定靶子“发矢十中八九”就“当世无双”,不知道辽国和西夏的皇帝读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辽史》记载,辽圣宗一次出猎,就亲自射死狗熊三十只---这是在快马奔驰之中,而不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对着死的箭靶子射击。
更可怕的是,我们从转换角度(陈康肃)而读出的弦外之音:一个达官贵人擅长射箭却不被世人所重,还被卖油的平民老百姓嘲笑,而作者欧阳修(注意:他可是北宋文坛领袖,一言九鼎的人物,领导当时的社会舆论的人)显然也是同意老人的观点的----宋朝的重文轻武,可见一斑。可是我们要问,高超的箭法真的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练成如此箭法真的只靠手熟两字吗?将武学贬低至壶中油,未免有偏激之过
编辑本段教材链接被入选的教材《卖油翁》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册(初一上学期)第七单元“技艺超群”第一课(第28课),鄂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第五课(第26课)和鲁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4课(28课)教科版七下28课,商务印书馆,初中中国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二略读课文。
主题详解这则故事共135字,说理的地方仅“熟能生巧”四字。大量的篇幅是在叙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表演。无论是射箭还是倒油,都雄辩地证明了“唯手熟尔”的道理。作者不是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来阐明道理,正是本文构思独到之处。运用“蕴理之事”的手法说理,不仅通俗生动,易于理解,更能使道理的阐发有基础,令人信服。
卖油翁读后感《卖油翁》这个故事向人们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以此自矜。而卖油翁只略表赞许。他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钱孔却不曾溅上一滴油。真可谓妙哉。陈尧咨的超人本领和卖油翁的绝技,是天生就有的吗?非也。卖油翁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的确,老农能辨别风云,善治理田地;演员翩翩起舞,表演精彩动人;雕塑家的作品玲珑精巧,形象逼真;诗人的作品脍炙人口,耐人寻味;……人们总会向他们发出各种赞叹;了不起啊,了不起啊!岂知所有这些,哪一样不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日夜苦练的结晶。当今,有一些青年人自暴自弃,既不钻研业务,又不虚心求教,他们总是这样叹息:“我太笨了,能混碗饭吃也就够了。”他们真的笨吗?非也。他们谈起服装发式来头头是道;织的毛衣,称得上是艺术品;玩起扑克来,谁也比不过他的机智灵活。这也可谓:“无他,唯手熟尔。”若是他们把这些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为四个现代化也如此钻研,那结果该是如何呢?
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此所谓:“业精于勤。”年轻人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这也是《卖油翁》给人的启示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文言文 语文 欧阳修 各国文学人物 卖油翁宋代文学家



我来完善 “卖油翁”相关词条:
五年级九年级王安石当世无双循环节


发表于 2013-4-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