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路上有一处油麻藤景点。 那是一个水泥柱子的穹形走廊,初时并不起眼,光秃秃的架子,独立于阔大的人造石铺就的敞坝(应叫休闲广场),烈日下、寒风中,很是孤独的。 好几年过去了,昔日的走廊已经被那绿油油的油麻藤覆盖,因了它,邻河一边是跳舞打拳舞剑的好地方,靠街边则是打牌聊天之地了。 我佩服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不要那些园林工人拔草、修枝,也不见刻意的管理,不论是夏天的烈日炎炎,还是冬日的风刀霜剑,那长藤是四季长青的。
那藤似乎不在乎生长的条件,长长的藤蔓或长或弯、壮硕粗大,盘绕交错,一年又一年一层又一层,将那走廊遮盖得密不通风,可它依然故我,长得是有滋有味。奇怪的是,它的花穗悬挂于廊内的盘曲老茎,紫色花朵的形如小鸟,奇丽美观,看到这些紫红的“怪物”,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一个童话和梦幻世界。
我想,它们本该生长于深山老林,依附于高大树木,与挺拔的大树紧紧缠抱、缠绵相拥,可如今,移植于这人造景观之中,失去了盘树缠绕、攀石穿缝的自由,像人一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但她仍用其坚韧、盘绕的特性,彰显充满柔情和团结向上的性格。 它好像那走廊上的灭火器,人们对它是视而不见。灭火器只有到了有火灾时才匆匆忙忙的拿来使用,而它呢,是那聚来的雷雨之时,兴高采烈的游人于那少有廊榭亭阁的休闲公园中措手不及,就知道跑向它了。同为景观植物,她是幸运的,虽没有西南大城市的银杏树的显赫,可也因了其平凡,而少了那政治人物的沉浮引起的众说纷纭。 苍溪农村叫他老鸦藤(因花形向老鸦)、面葛藤。早年听说灾荒年人们会用面葛藤磨面吃。近日才知道它的茎藤药用,有活血去淤,舒经活络之功效,茎皮可制草袋或制纸,块根可提取淀粉,种子可榨油,全身是宝。如此宝物,仅用来作景观植物,是不是可惜了? 驻足在绿廊前,我不禁有些担忧:那层层的枝藤没有了向上的依附,只能是蜷伏于廊架之上,新枝盖老枝,表面的郁郁葱葱,而底层却是那残枝枯藤,不能修剪,更谈不上通风透光了。弯曲的藤条要承受小孩在上边打秋千的重量,还有那人们任意的攀折。 植物在城市的环境中尚能改变其习性,而城市化了的人,怎么还如此地保持那不文明的秉性呢?
照片作者:东门人家。谨此致谢。 2013-4-15
本帖最后由 huangguangyong2 于 2013-4-15 20: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