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报曾报道过盐亭县请到莫言为“嫘祖文化”广场题词。昨日,记者获悉,牵线者正是在北京打工的盐亭县农民工顾敏。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到在北京打工的顾敏,听他讲述了他与莫言 18年如亲人般的难忘故事。
守门人请动莫言
昨日下午,当华西都市报记者连线采访北京的顾敏时,他刚给莫言家送完一封快递。
顾敏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幕后故事:去年10月初,华西都市报连续刊登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其中,有一篇新闻,详细介绍了为莫言居住的北京小院“守门”18年的盐亭县的农民工顾敏与莫言的交往故事。当地政府在看到这篇报道后,联系到他,并希望他能牵线帮忙联系莫言,为家乡正在打造的“嫘祖”文化出谋划策。
“莫言是大作家,我能请得动吗?”顾敏说,让他分外感动和意外的是,莫言二话不说,当场同意:“你的家乡的忙,我帮了!”
18年交往友情深
顾敏回忆说,他1995年春天从家乡四川盐亭农村来到莫言所住的家属院,负责大院的文件收发及来往客人登记。掐指一算,今年和莫言认识整整18年了。莫言生活十分艰苦朴素。平时一般都步行出去买菜,有时也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外出办事。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红后,他依旧淡定,从不摆架子。每次去收发室领取他的信件时,都会亲切地说:“谢谢你,四川老弟!”
顾敏透露,莫言已表示:他一定会抽时间,亲自去四川农民工兄弟的家乡盐亭县走一趟。“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并陪莫言回家乡。”顾敏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恩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