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视角审看全球经济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金融黑洞:漩涡下的世界经济与投资新格局》
作者:黄元山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3月第一版

黄元山是香港有名的财经评论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并获耶鲁大学国际关系所硕士。他先后在瑞银伦敦、美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机构担任要职,对债券、信贷及衍生工具的投资及风险管理拥有丰富管理,并培养出研判分析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形势的眼光。黄元山在香港多家主流报媒设有专栏,还担任香港新城财经台首席经济评论员。
黄元山所著的《金融黑洞:漩涡下的世界经济与投资新格局》一书近日引进到内地出版。这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一至四章着眼于对世界经济形势深层次问题及演变趋势的研讨;第五章则试图解答国际经济变局、金融黑洞背景下,“中国能否独善其身”这一当今最具热度和争议的问题;第六章解析“国际化”、“内地化”对香港的影响,并向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内地和香港金融界提出了既有利于促进香港和内地融合,又能确保香港金融治理等制度优势不会随着这种融合而消弭的一系列建议;第七、八章组成最后一部分,为香港、内地投资者更准确的认识经济形势,从而提高投资效益提出建议。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本书对内地和香港金融管制及金融创新促进政策的评价,与内地监管部门、证券机构、财经评论家的观点存在差异;而书作者黄元山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救市政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陷入的困境的分析,与内地许多经济学者、金融学家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内地读者、投资者而言,前述差异也意味着,这本书将提供对世界经济格局与投资趋势的全新认识视角;书中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香港金融业界乃至公众的看法,需要引起内地金融监管与改革部门的重视。
在《金融黑洞:漩涡下的世界经济与投资新格局》第一部分中,黄元山评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成因,并就此评价了美国和欧盟救市(应对危机)的政策举措,分析了这些举措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黄元山认为,欧美金融、债务危机的实质都是信贷危机,因而化解危机就需要去杠杆化;但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管推进的去杠杆化过程,受到欧美各国国内政治、社会、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界各方面压力甚至阻碍,因而付诸实施的政策带有妥协性,也就不能很好的解决衰退等经济困难。
在谈到“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的问题时,黄元山的总体看法是:认同中央政府和内地财经界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重“瓶颈&rdquo,杨氏咳喘宁胶囊;的看法;指出内地处于一个长期的“杠杆化”和“泡沫化”,但不会如欧美和内地一些经济学家所称的在短时间内破裂;汇率改革、资本账户开放等改革势在必行,但确需顾及到内部经济、社会及民生影响。他赞同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建议,将人民币与一篮子物品挂钩,即以基本生活品的物价指数替代美元,作为人民币之“锚”,认为这将更好的反映真实的经济与物价,有效控制货币供应总量。
全书最大的亮点即是对“国际化”、“内地化”影响香港的评析。我们通常都认为,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合作带来了双赢的结果,河南阳华药业有限公司,避免了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后被世界经济体系边缘化。这种认识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忽略了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合作也带来了一些此前被忽略的问题,比如内地楼市泡沫涌入香港,不断推高香港房价,让香港贫富悬殊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变得更为严峻,放大了香港福利安全网搭建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黄元山在书中就介绍指出,“自回归以来,香港大部分市民的收入增长,杨氏伸筋壮骨胶囊,追不上房价增长”;更严重的是,香港的产业结构也变成了“环绕最高增值的金融经济和地产经济”,这不是一种全民均能参与的经济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香港被赋予了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黄元山在书中对内地金融监管与改革部门的决策,总体上持赞赏态度,也提醒指出,按照当前可预期的政策路线图,香港可能因此受到全球热钱的更大困扰,对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他强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是“国际化”,与内地深化融合合作也不应改变这项优势;越来越多内地背景的金融机构在港资产和经营规模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内地化”(内地监管、金融行业和机构自控的惯例),不仅可能影响香港监管体系的公正性和信誉,而且也可能危及内地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
本文发表在《深圳特区报》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