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邛崃旅游“千古私奔第一城”的名片
作者:陈炜
《成都日报》8月1日在一篇关于邛崃的报道中首次打出了“千古私奔第一城”这张对外全新名片,报道认为这是“深度挖掘文君文化的内涵,让古老文化的魅力一次次征服了国内外的目光”之举。《成都日报》作为成都党报对这一提法的推出,表明官方对民间提法已经认同并采纳.在即将开幕的邛崃七夕情人节之际,“千古私奔第一城”已成邛崃旅游的又一热门称呼。
《现代汉语词典》对“私奔”的解释是:“旧时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这个注释除强调“私自”外,更把“私奔”锁定在女性一方。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从未获得过真正的恋爱自由。于是,私奔便成为必然。长达几千年,“私奔”一词一直以来都蒙着羞辱色彩和沉重阴影。“五四”运动以后,国人对“私奔”的道德评判才渐渐发生了转变。《史记》中记载的中国妇女私奔的第一例和第一人,便是私奔司马相如的、才貌双绝的卓文君。文君作为“私奔与叛逆”、“自由与爱情”的代表人物,集聪慧、勇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优秀品质为一身,是中国妇女自我意识最早的觉醒者和启蒙者,是向封建礼教与强权宣战,追求自由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第一人。郭沫若对此曾赞誉道:“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卓文君是中国妇女的自由之神,是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因为文君,“私奔”一词最终成为邛崃的标识与符号,也成为人类自由之爱的标识与符号!
邛崃作为汉代的一个边陲小城,能在中外有较大的知名度,乃因文君,不仅仅是文君的貌,也不是仅仅文君的才,也不单纯卖酒卖出了名,完全是“私奔相如”所闪耀出自由、爱情、人性的光芒征服了世人,人们敬仰文君智慧、勇气,对自由爱情充满憧憬,千古佳话流传。临邛古城因此而成为“中国私奔的第一城”而闻名海内外。央视在历史文化片《天府的记忆》中,以“浪漫开放的天堂”为题,讲述了文君私奔相如这一千古传奇的爱情故事,赞美成都对这一惊世骇俗“私奔事件”的包容胸怀,以此作为成都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之佐证。可见,“文君私奔"不仅在两千多年前具有轰动效应,在今天,更是稀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事实上文君、相如并非是以传统道德楷模为人赞颂的,二人是以叛逆者身份为世人景仰的和关注的。社会各方评价一开始就呈尖锐的对立的不同声音,事件发生了二千多年,争论也伴随了二千多年,有争论才有生命力、才有戏,相如、文君虽死犹生,还是那么的青春。一方面,历朝历代,封建政府从未给文君以任何褒奖,对相如、文君道德、品行的拷问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文化界、民间对二人的故事津津乐道,不断演绎、扩展,用书画、诗词、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形式颂扬这一传奇爱情,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不同版本的戏曲多达几十部。文君、相如的故事在的今天,所涵藏的人文精神仍是光彩夺目的,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这也是一种民心、民意。文君是邛崃的文君,是平民的文君,是自由爱情的文君。聂作平先生在《私奔 远方的诱惑》一文中写到:“私奔,它已从生命中无法承受的重变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有关私奔的歌谣,也渐行渐远,我们的耳朵已经无法承受这种来自生命和灵魂的严重拷问了。”
“私奔”是文君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决不是支流与副产品,“千古私奔第一城”是邛崃历史事件影响所决定的最本质、最朴素的提法,当然也是最激情、最浪漫、充满想象、让人忘不掉的提法。“千古私奔第一城”的“千古”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私奔”是文君、相如爱情和中国其他爱情故事的不同点与闪光点,是独特的事件,是这一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的核心和灵魂,包涵了人性、自由、叛逆、浪漫、爱情等元素,喜的成份多于悲的成份,它颠覆了中国传统爱情的悲情气氛,寄托了封建压制下青年男女的美好愿望;“第一城”是邛崃的历史人文事件之“第一”,中国妇女自由恋爱之第一,唯有此事世代传颂、历久弥新。
当然,我们也要看出到,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邛崃旅游打“千古私奔第一城”这张名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这一提法将会引起争议,有一个为人渐渐接受的过程,但返璞归真是必然规律。事实上只要勇敢打响这张名片,将吸引世人眼球,对邛崃知名度提升产生推动效力,文君的“私奔”事件是邛崃的出彩处,是邛崃旅游的看点,邛崃的酒、茶、旅游等产业依托的也是文君文化的底蕴和品牌,我们没有理由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必须直奔私奔这一主题;从营销角度,这也是个卖点,卖什么?就是卖浪漫,卖浪漫的感受和过程体验,让时光回流,让心灵放飞。中外游客冲着什么来的,就是冲着私奔这一故事来的,是冲着古代的另类爱情而来的。如果我们回避或舍弃私奔这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宣传将是苍白的,暧昧的,向世人展示的将是底气不足,带有世俗偏见的文君。
“千古私奔第一城,九州共赞卓文君!”相信这张邛崃的旅游名片会越打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