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66|评论: 8

[川剧知识] 清雍正至宣年间四川知名戏班活动一览表(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雍正至宣统年间四川知名戏班活动一览表
                                        (一)
戏班名称
创办年代
主唱声腔
活动地区
        
老庆华班
雍正二年
高腔
泸州-成都
1724~1894?
鹤龄班
乾隆四十六年
高腔
泸州
1781~1898
燕春班
道光年间
高腔
遂宁-合州
1821~850
太洪班
道光年间
弹戏、胡琴
南充-重庆-成都

义泰班
道光年间
昆腔、弹戏、胡琴
川北-重庆

金玉班
道光年间
弹戏、胡琴
川北-成都

全胜班
咸丰二年
高腔
泸县

新全胜班
咸丰十一年
高腔
泸州

文星班
咸丰年间
弹戏、高腔
川北-成都
1851~1861
泰和班
咸丰年间
胡琴
重庆

毕胜班
咸丰年间
弹戏、胡琴
涪陵-重庆

吉祥班
咸丰年间
不详
涪陵-重庆

大名班
咸丰年间
高腔
资阳-自贡

玉泉班
咸丰年间
弹戏
川北

艳春班
咸丰年间
高腔
万县-重庆

富春班
咸丰年间
高腔
自贡-重庆

庆泰班
咸丰年间
弹戏
川北

祥泰班
咸丰年间
弹戏
川北

舒颐班
咸丰年间
昆腔
成都
另说建于乾隆初年
宝和班
同治年间
弹戏
江油

聚瑞班
同治年间
弹戏
川北

小太顺班
同治年间
弹戏
川北

明盛班
同治年间
弹戏
绵阳

文华班
同治年间
高腔
自贡

瑞华班
同光年间
高腔、胡琴
成都金堂
另说1893年创办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4-2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发完帖后尽量多等一下,以免重复发。感谢你对川剧论坛的支持!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4-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江津唐河石龙门是否有过清末民初或更早些时间有过由陈宝善办的大形川班隆庆班?谢谢!

发表于 2013-4-23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不错,好帖子,大家谈谈

发表于 2013-4-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1927年[民国十六年]重修的《巴中县志》)。在巴中城镇乡村,随口哼得来几句川剧的人到处都有,喜爱川剧的不乏其人;有很多人接受启蒙教育就是从看川剧开始的。仅清代到民国,本县城乡各地场镇先后就曾经自办过《永兴社》、《畅乐园》等四五十个川剧玩友班社。有的既能开展川剧座唱,又能登台化装演出(如巴中《永兴社》、《畅叙科社》、恩阳《大众音乐社》等),有的还是专业川剧科班(如柳岗乡《于氏班》、麻石乡《陈氏班》等)。清道光年间,巴州民间永兴社等较为成熟的灯影儿调门川戏演唱组织十分活跃。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根据史、志有关材料考察:清代的四川戏曲,只见称演唱某种声腔的某某班(具体名称如表中所列),连1912年诞生的成都“三庆会”也不称“川剧表演团体”而只称“剧社”。“川剧”一词的最早出现,大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例如“三庆会”名旦刘芷美(当时还不见称他“川剧演员”)病逝后,剧作家冉樵子(当时也未见称他“川剧作家”)曾作长诗缅怀。其中才出现“全部《离燕哀》,词华冠川剧”句。现有不少人将明代、清代的“四川戏”及“川戏”、“川班”、“川调”等全都与今日的“川剧”混为一谈,是由于只看见渊源关系而忽视个体差别的缘故。这如同我们可以说儿女很像父母,但不能错将儿女当成父母;可以说川剧有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但不能反过来说演唱这五种声腔的剧种都是川剧的道理一样。应当看到,当今川剧理论界和演艺界古今不分、是非混淆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既有观念、角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还有文化素养、科学知识、思辨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发表于 2013-5-8 21: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猴 发表于 2013-5-8 20:24
据我根据史、志有关材料考察:清代的四川戏曲,只见称演唱某种声腔的某某班(具体名称如表中所列) ...

川剧兴起于何时,成長于何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不过,至今未见有哪位学者认为明代四川地区演出的戏剧是“川剧“.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大概对川剧史研究的情况不够了解,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专门从事川剧科研工作的研究员,富有20年川剧实践又专职研究川剧35年的资历。不管在川剧志、史、论的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川剧实践的现状研究方面,都下过很大功夫、发表过不少文章、获得过几个大奖。最近接连在川剧“论坛”上发表一些议论,目的是为了向大家普及川剧知识和更加广泛地听取意见。
     有关川剧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致有“明代说”(见邓运佳的《中国川剧通史》、安民的《川剧简史》)、“清代说”(见杜建华、王定欧的《川剧》)、“现代说”(见2008年出版的《中国戏剧奖获奖论文评论集》)三种说法。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先后发表过《川剧形成于现代》和《川剧百年的形成与发展》两篇论文(皆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000年申报的《川剧百年史》被文化部评审为国家级课题(退休后至今仍在撰写),我于2004年发表的长篇论文《川剧形成于20世纪初诞生于现代》曾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优秀论文”奖,2006年11月又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并被学术界多次转载或引用。
      我坦诚告诉楼主这些情况,不过是表明我绝非“人云亦云”或“信口开河”而已!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5-9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猴 发表于 2013-5-9 0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大概对川剧史研究的情况不够了解,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专门从事川剧科研工作的研究员,富有20 ...

很喜欢老先生关于川剧历史介绍,期盼2,3,4,........
4bed2e738bd4b31c271cd3ea87d6277f9e2ff8bb.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