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怀感恩。 从帮助爱护你的人那里,学会爱别人;从打击报复你的人那里,学会自我保护,更加坚强和独立。生命中遇到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们都是上天安排给我们的天使,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成熟,从而拥有你完整的人生。
《弟子规》中说道: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是说,他人有恩于你,一定要记得报答,而与人结下的仇怨则不应放在心上,要尽快地忘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霜,在当代仍具积极意义。
心中常怀感恩,感恩命运的赐予,打开自己内心善的本性,才会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自己的手。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缘种福。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人性中的一缕阳光。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建立在心怀感恩的基础上的,感恩父母才知道要孝顺,感恩老师才知道要尊敬,感恩老板工作才会努力,感恩员工才会关心他们的需要……感恩就是这个世界和谐发展的核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唯有勤奋者,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识,武装睿智自己的头脑。天道酬勤,今日勤奋敬业的人就是将来的成功人士。
知识能充实人的头脑,开启我们的智慧。好的知识是人生的阳光,它能照亮你心中所有的黑暗,就像一间封闭了很多年布满灰尘的房子,虽然它已经在黑暗中度过了很久,但是只要打开门窗,它就能在瞬间明亮通透起来。愿知识让每个人都能有好的命运。
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肯定不是从那些美味佳肴中来的,而是来自健康的内心。内心清净愉悦,不被烦恼所扰,不为忧虑所困,人生中的得失、荣辱都能看的透彻,心境安泰,荣辱不惊,喜怒哀乐都能看的淡薄,心无羁绊,烦恼自然就少,延年益寿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养身的根本在养心。心好身体才会好。“人心如良庙,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意思是说常常要用圣贤的教诲,来滋润这颗本善的心。圣贤教我们仁爱、恭敬、诚信、谦让、礼仪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要让这些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内心的主宰,做到轻财物、远是非、寡名利。
忧虑会引发我们全身的疾病,更会让人精神紧张,导致精神上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人死亡。但人生中注定要碰到一些事无法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身处事中而心在事外,任他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一个防止忧虑的很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这是生命最大的价值。同样的一辈子,每天同样的24小时,你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不快乐,全在自己一念之间。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一则小寓言:有一只狗意外地获得了一根肉骨头。在过河的时候,他发现水中也有一只狗叼着一根肉骨头,他扑了下去,想要得到另一根肉骨头。他在水里拼命地扑腾、争抢。理所当然地,他得不到那根骨头,却在慌乱中丢了原有的一根,最后只好空着手、一无所有地回去了。
“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实际生活中巨大的落差!这个‘很小的差异’就是我们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中的阳光和雨露,它能让人的心灵自由翱翔。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活在当下,就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既在刷新过去,也在为将来打基础。过去无法重来,未来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专注地投入,从中体会到喜悦收获到成功。
自信是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恰当定位的自信,才能带来长久的奇迹,成为我们的人生信念,也才能促使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坚持不懈,遭受非议时自我肯定,遭受磨难时自我鼓励,面对赞美和坦途时自我清醒。但应警惕个人英雄主义和自负的自信过头症。
昨天夜里家中的昙花开了,煞是好看,但今天一早再看时就凋谢了。哎,也许,每一朵花,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趁青春,好好活吧。遥远的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梦想既是追求的地方。
没有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自省与人的成长密切相关,也是完善自身的一个必要的途径。我们不要总是苛求别人做得好不好,而应当多考虑一下自身做得如何,如何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生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业是需要发展的,家庭是需要经营的,这些都与自省密切相关。
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挫折却能帮我们唤醒这种力量。
遇到困境要么改变它,要么去面对它。倘若可以尽人力去挽回又何必忧愁?假如已回天乏术,愤怒和忧心也不会使事情好转。所以我们不如自信乐观地面对,鼓足勇气去尝试,去挑战自我,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昨天忽然间翻到了我小学五年级时的日记本。看着当时曾被作为全校学生范文的一篇篇日记,咋就视如野草般丛生。我发现,看日记的人已经不是曾经的我了。也许,时间带来的是人的变化,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对自我的否定。只有改变才可能发展,而改变的前提就是否定旧我、发展新我的过程。
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如是凡夫俗子既不能像慈悲的大佛那样看破红尘,又不能像出土的嫩芽那样纤尘不染,那就问一问生命中最简单朴素的必需品是什么,试着放下一些让你苦苦纠结的外物。没有它们的骚扰,你的生命将呈现美好的姿态。
我们身处闹市总觉得孤寂无比。其实,只要在心中栽上一株小草,生命就多了一片美丽的花园。珍藏生命的绿色,你所拥有的就是一片美丽而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花园。心有花园,便可远离冷漠、孤寂,便可拒绝黑暗、胆怯,便会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便会保持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熙熙攘攘之中,我们把外物看得太重,就会把自己看得太轻!我们的心灵如果被捆绑,那就真的将无路可走了。
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保鲜期的。往事不可追。要寻求幸福、享受幸福吗?就要把握住此刻所有。珍重此刻的身上衣,爱护眼前人,欣赏身边景,品味杯中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此刻吧!幸福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