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群众观念淡化。少数乡村干部不能沉下去,住下来,扎扎实实为群办一些实事、好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相对淡化;
二是责任意识弱化。部门干部工作目标不明,要求不严。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散”,不能遵守作息时间,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其次是“懒”,部分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热情不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次是“怕”,部分干部在工作中畏难情绪较浓,难以处理的问题上交了之或一躲了之,有的生来一张好嘴,平时夸夸其谈,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却找各种理由推诿,深怕做不好丢了面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三是大局观念不强。部分干部一是位置摆不正,对上对下关系不明,工作上、利益上始终站在自己一方考虑,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抛在脑后,本位思想严重;二是言不由衷,精力不放在工作上、事业上,而是搬弄是非,说别人的是非三天三夜讲不完,谈到自己的不足却一丝一毫找不着;三是不安心基层工作,有的害怕在乡镇工作,乡镇工作苦、累,工作竞争激烈,就一心找关系调城里,有的厌倦乡镇工作,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四是有的认为才高八斗,在乡镇工作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小事不愿干,整天忙调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