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百姓休闲胜地、皇室地质公园”之称的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自今年3月正式开发运作。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曾家山何以能吸引社会注意力?除了它400平方公里土地丰富的创业资源,更在于这里凸现的个性文化的独特魅力。
规划——真山真水的地质生态文化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苍翠烟景曙,森沈云树寒”。唐代诗人岑参的千古名句道出了“省级自然保护区”曾家山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朝天区委“举全区之力,打造曾家山地质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决策一出台,各级各部门在明确“立足北大门、融入大广元、服务曾家山、接轨大四川”总体服务定位的同时,便确立了“扮靓石林洞乡、营造文化乐园”的开发理念。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曾家山生态旅游集镇及生态小康村建设指挥部一成立,开发者就按照“地质生态、民俗风情”的总体定位和保护利用“真山真水”的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组织实施曾家山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设计工作。
曾家山旅游开发特色可以概括为“四园五景一中心,奇景奇俗伴君行”。即以生态休闲游、地质观光游、民俗风情游为主题,以曾家镇为川北高寒山区旅游支撑中心,将曾家镇打造为“国内地质生态文化旅游集镇”;打造森林景观园、农业观光园、民俗风情园、地质博览园四大旅游园区;建设川洞庵、汉王洞、石笋坪、吊滩河、麻柳峡五大景点,配套建设接待中心、避暑山庄、文化广场和10户旅游农家乐。开发上可分两个层次:一是科普型的大众游(集科普、生态、休闲、会议、度假等);二是洞穴探险游,如汉王洞、天星洞及吊滩河“出水洞”及其他可开发此项目的的溶洞。通过3至5年的不懈努力,将曾家山建成地质生态观光、会议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将川洞庵、汉王洞、吊滩河、鸳鸯池、天星洞、麻柳峡汇同朝天区境内的嘉陵江沿江岩溶峡谷、溶洞洞穴、水磨沟景区内的峡谷、石崖等打捆申报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地质生态公园,并力争将曾家山建成AAA级景区。
建设——传承创新的民俗风情文化
丰富的山水资源,衍生出曾家山特有的刺绣文化、狮舞文化、石文化、民居文化和酒文化。曾家山旅游大开发,既传承历史,取其精华;又主动创新,提升其文化价值。
民居文化是开发建设中的主要项目。旅游区开发者既把它作为基础设施的重点,实行边规划边建设。对那些建筑价值不高的,采用拆旧建新,再将旧名冠以新建筑的方式;而对那些历史有记载,意义重大的建筑,即使目前仅存遗址或破败不堪的,则以兴修形式予以重建。建筑风格突出曾家山传统民居特色,建筑材质以生态材料为主,街道做到沟通路平灯亮,坚持房屋风格打造与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完备并满足发展需要,城镇其他配套设施与场镇总体风格相协调。 在民俗风情园建设中,突出以曾家场镇川北风情旅游小镇打造为面,以“王家绣园”、“豆花香”、“雨田山庄”等为点,重点围绕“麻柳刺绣”、“平溪傩戏(含锣鼓)”、“曾家酸水豆腐”等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打造。
作为旅游区一期开发的特色文化项目10户“农家乐”在“五一”期间开放,更是将地方人文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这次回老家过节,5天时间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不下300元土特产品,且有‘王家绣园’、‘雨田山庄’等星级‘农家乐’接待点,看有‘香格里拉’式的茶园仙景、田园风光……,” 携家眷从成都回曾家的蒋正贵对家乡生态美感慨万千地说。
招商——海纳百川的市场文化
雏型初现的曾家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区显示出的文化魅力,一批高品位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正在被“请”进开发区。
曾家山旅游大开发完全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帮建、民间投资”的开发新模式运作的。除了基础设施,其开发投资80%均来自国内外客商。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鼓励国有、集体、私营企业或个人兴办旅游业,对引进区外资金开发旅游项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旅游景点的开发经营,实行买断、租赁、入股等方式开发建设。
曾家山旅游开发追求卓越的文化品位、先进的旅游投资理念。其招商也与之相应的要求高档次,引进项目绝非惟“资”是引。曾家山的旅游开发招商,实质上是一场高品位的文化“双向选择”。
台湾客商、成都万贯集团、成都中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纷至沓来,一批项目也已达成合作意向。
酒香还需勤吆喝。朝天区的招商谋略可谓匠心独运。首先,注重发挥已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曾家山的品位效应,让国内外游客从感受曾家山的迷人情韵中,认知旅游区优良的前景, 以此拓展“文化曾家”的传统途径,并展开全方位的宣传推介“攻势”。同时,旅游区还建立起投资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招商优惠措施,以诚信和实惠,赢得投资商的青睐。
如今,曾家山旅游开发蓄势强劲,开发正酣。刚开锣的“文化曾家”这出大戏,必定会演得更加波澜壮阔、异彩纷呈,把曾家山真正打造成川北大门的“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