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时期,今盐亭县茶亭乡一带属于古岐舌国。在这里,出生了中华医祖——岐伯。在茶亭街的弥江岸边,生长着一棵千年巨树——岐伯树,这棵树相传为岐伯所植。你一定听说过“岐黄之术”这个词语吧。当时岐伯和黄帝就在岐伯树下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很多问题记载于《黄帝内经》。后代人对岐伯和黄帝十分尊崇,用岐黄术代称中国中医医学。
那岐伯树,树围达7米,5个大分枝,5人可合抱(资料里是八人合抱)。面河的半侧没再长新的枝叶,面湾的半侧却是枝繁叶茂,形成了“一半枯一半荣,半树枯荣”的景观。
最近几个月,见到了很多古柏树,在绵阳周边,树围达2米多的也算霸道了。初到茶亭,当目光初遇岐伯树那一刻,内心就很不愿意错过与岐伯树的那份缘,最终零距离接触,成就了心愿。在安县安昌镇,有一棵树围达10.3米,高45.5米,1300余岁的七贤柏,位居全国第三。三台建设镇有棵五人可合抱的古柏,宣称气势超过七贤柏,”胸围达5.7米,直径达1.8米左右“,与岐伯树的7米有余的树围相比,还是显得小了点。梓潼演武被林业专家推测为1700年以上树龄的古柏,胸径1.55米,算树围不足5米,似乎也比不上此柏。岐伯树不知算不算得上绵阳第二?请各位指教?
岐伯树巍然屹立弥江岸边,与岐伯宫对望,意境无限。盐亭籍作家岳定海先生这样写到:“茶亭乡出场口不过百余米,起伏着波光闪闪的一条小河,水极清亮,倒映白云欢乐之舞蹈;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桥另一岸边生长一棵奇异的柏树王,树干虬劲,树冠如伞,树根似铁,在水流之上天空之下挺立。一只大鸟在远天飞倦了,也落在柏树的枝头栖息,树梢漾动,为远方来客遮风蔽雨,渲泄荫凉。那个下午,我坐在桥边凝视大柏树王、大鸟和大块云朵,以及它们身后奇奇怪怪沉默千年的白胡子老头儿岐伯和他闻药草时的迷醉神情。 ”
对岐伯树的资料,这一段文字还算写得比较清楚,引用一下: “盐亭岐阳坝,古称“岐伯坝”。该坝背依高山,三面环水,坝边弥江岸上有一株一干十七枝的千年古柏,历称“歧柏树”。干粗,八人方能合抱。树下有一小巧的石庙,内塑岐伯神像。此树对岸一华里的回龙山上,明代时曾建有岐伯庙。此外,在盐亭柏梓、安家和里坪一带,人们历来喜爱种一种分杈柏树。此种柏树的虬枝似龙、蛇,恐与氐羌人以龙(蛇)图腾崇拜有关。至今,这一带仍生长着许多的“歧”形多杈柏树,有双杈、五杈、七杈柏,数量达1000多株,此种柏树,又被称作“歧柏”。(李戴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