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江地标性建筑之一,几乎每个内江人家中,都少不了一张跟西林寺太白楼的合影。
它是内江特有的文化符号,鲜明地烙印在内江人的集体记忆里。
它远没有岳阳楼、黄鹤楼的名满天下与气势恢宏,在网上,也很难搜到关于它的词条释义。但它一直都在西林寺那个角落默默伫立,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草木荣枯、风雨四季。
太白楼位于西林寺前鹭澜洞下游500米处,建于清道光年间,知县李旬为纪念李白与范崇凯同游此地时作别友诗而募资修建。“太白楼”三字为当时的成都知府黄云鹄所题。此处两洲交流,群峰竞秀,为内江“八景”之一。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内江县令李旬在西林山上修建太白楼,由于无影像资料,只能根据历史文献推断太白楼曾经的样子。“当时是双重檐,两层楼,带回廊,应该说还是颇有气势的。”
太白楼修好后,内江的另一位县令杨增辉为太白楼题联云:“到此处休言饮酒,登斯楼谁敢呤诗”;20世纪初,内江人伍心言将之改为“到此地开怀饮酒,登斯楼倾胆呤诗”。至于到太白楼一游的诗句就更多了,可惜的是,经过战火的损毁,到1958年,原有的太白楼已损毁殆尽,题字题诗亦不复存在。
李白赠诗赞挚友范崇凯: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说到太白楼,就不能不说内江状元范崇凯。据相关史料记载,范崇凯是四川内江东兴区人,字金卿,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丙辰科状元及第。
相传范崇凯善作赋,且文思机敏。唐玄宗曾命作《华萼楼赋》,范崇凯之作倍受好评。其弟范元凯与之齐名,当时号为“梧冈双凤”。
由于范崇凯以赋著名,加之同为四川老乡,遂与诗仙李白结为挚友。李白见他为官清正廉明,赠诗称赞:“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游子睹佳政,因之听颂声。”(意为范崇凯做官,简政轻刑,百姓生产得到发展,因而颂声四起)。
据称,现在在内江城郊十里沱江北岸,还有花萼村、花萼山、华萼寺、花萼楼、状元故里、状元陵墓等遗迹存留。
传李白送范崇凯作《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李白《送友人》一诗全文,高中语文课本曾收录此诗,但注释中并未提到送的友人是谁、写于何处。而在内江的传说中,该诗写于内江,友人则是范崇凯。
一种说法是说李白结识状元范崇凯后,曾到内江看望范崇凯兄弟二人,三人曾一同游览今日西林寺所在的西林山。站在西林山上,李白发现内江的地理环境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故临别时作《别范金卿》(即《送友人》)。
而另一说法则是,李白赠范崇凯之诗,除《送友人》一首外,当还有《送友人入蜀》、《赠范金卿二首》。
复建旧景昔日太白楼 内江新名片
复建太白楼的初步方案和设计已经做出来了,将在歇脚亭的位置修建一个620平方米、两层楼、双重檐的唐风建筑。“在原来的位置和原来的场景修建一个合乎那个年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我想是众望所归的。建成后的太白楼将成为内江的新名片。”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