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应急时期的碎片化信息 在“4·20”芦山特大地震仅仅一周之际,个别媒体有关“4.20”芦山特大地震灾情损失的报道,吸引了网民“围观”。这些报道详细列数了灾区伤亡情况、经济损失情况等信息,甚至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有对比、有分析,“专业”无比。毫无疑问,这些报道所涉及的内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包括灾区群众在内,因此自然迎合了舆论胃口,在传播上产生了巨大效果。 不过稍微留心,只要认真阅读这些报道,不难发现当中大量充斥着“初步统计、不完全统计、估计、估算”等字眼,说明这些数据尚待确定,只是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中,串联起了看似完善、全面的东西。分析这些数据,再稍作思考,但凡如此事关重大的信息,绝不会简单草率地发布,因此,貌似严谨的新闻背后,实际隐含着个别媒体、个别记者的不负责任之举。 现代社会泛争议的趋势明显,这要求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记者在强调新闻及时性、唯一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新闻的准确、客观,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我们提倡媒体承担起社会“眼睛”的功能,监督调查,推动政府工作更加科学,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但我们坚决反对因为不负责的信息发布给社会民众造成不良心理暗示,进而引发“越争议越传播、越传播越争议”的恶性循环,干扰抗震救灾工作,这种局面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抗震救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危难时刻,媒体及记者更应肩负起该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