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87|评论: 0

中国忠义文化之乡发祥地——紫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曾经工作的地方——西充县紫岩乡,已经整整10年。  

  10年来,常常梦回紫岩:卖娃垭上可以荫蔽300余平方米的黄葛树,紫岩河在三角塘回旋形成的巨大的湖泊,油井寺村平坝上耸立起的万民宝塔,九坪寨扶龙山下孤立破旧的纪公庙,碧波荡漾的红岩水库,春有漫山遍野扑鼻香的橘花,秋有硕果累累满枝头的柑橘……
  
  紫岩,让我再次魂牵,是8月下旬参与的西充申报“中国忠义文化之乡”的初检汇报。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省文史馆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了西充构成忠义文化的支撑。在“中国忠义文化之乡”申报书中,紫岩乡被称为中国忠义文化之乡的发祥地。
  
  紫岩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四川省嘉陵江考古队1986年在紫岩乡的观音庙村考古发掘中,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濮族”先民在此活动,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遗迹。考古学家分析,紫岩文化属于中原文化或与中原文化有深厚的联系,这和紫岩的方言与中原古音相近而得到有力的证明。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进一步论证:西充是川东北地区唯一保持了入声字的“方言岛”,西充话古音程度最高的紫岩方言,不少韵母被转化了。例如,u变成了o,如“木”读成“莫”,ie变成了i,如“铁”读成“剔”等。
  
说紫岩是忠义文化的发祥地,是因为这里有两个代表性人物作支撑。一个是纪信,一个是王云。
  
纪信因为“诳楚救汉”,刘邦为了纪念其功,公元前202年,在纪信家乡设置安汉县(辖今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
  
设置安汉县,开创了以纪念功臣而置新县的历史先河,并在纪信故里今紫岩乡纪公庙村建纪公庙。
  
  纪公庙位于紫岩乡纪公庙村九坪寨扶龙山下。据70多岁的纪公庙村村主任李明福介绍,该庙为一座高三层的庙宇。由前殿、中殿、后殿组成。庙前石阶左右两侧有高约30余米的参天古柏,常年有数千只鹭鸟在树上筑巢栖息,当地人称之为“汉柏”。前殿大门门楣上悬挂一块鎏金大匾,上书“汉将军庙”4个大字。门的两边挂着一副木刻描金对联:“杀身成仁,决意尽忠扶汉业;舍身取义,一心效命出荥阳。”
  
  纪公庙正殿又叫“将军殿”,远远望去,翘角飞檐,十分气派。殿堂内矗立着四根六尺围圆的大柱。中间两根大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骑白马以扶刘见危致命汉室功臣居第一;驾黄车而诳楚替王身死果州义士勇无双。”殿堂正中神台上塑有纪信座像,王者装束,大义凛然。
  
  唐代卢藏用在西充任县令时,到纪公庙凭吊纪信,作《吊纪信文》:“身既焚兮业既昌,楚歌绝兮汉道光……思将军兮,允忠且义……跋涉草莽兮,词吊纪公。善彼勇兮,杀身为忠。”明代监察御史卢雍称纪信的故乡为“忠义之邦”,并写了《忠义之邦赋》。
  
  王云系紫岩乡油井寺村人,官至宋朝兵部尚书,是西充历史上又一个“挺身赴死、为国捐躯”忠义精神的典范。
  
  明代大学士刘光祖在《紫岩利应庙记》中说:“靖康丙午冬十一月,公(王云)以资政殿学士兵部尚书副高宗使女真,急于纾国之难,不暇择利害。至磁而殒身自刃。高宗遂得驰去,犹顾见死也。呜呼!天使公代高宗死,於俄顷间,与纪信脱高祖与荥阳事相类。”感于王云“敢作国家人质、为国捐躯”之忠义,宋高宗封王云为“忠显公”,并动用国库在紫岩敕修利应庙。该庙属于朝廷敕建,因而具有皇家气派。庙堂建筑和围墙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和木雕,盖的是琉璃筒瓦。清代西充县令李昭治曾经专门到利应庙悼念王云将军,并写下《紫岩山》诗:将军故里紫岩山,遗庙千秋石壁间;回首磁州断肠事,白云无际水潺湲。
  
  遗憾的是,利应庙已遭拆除,枉留后人叹息。
  
“王云是我们油井寺村的骄傲,为纪念他,后人把他的出生地命名为‘总兵湾’。”70多岁的油井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扬说。
  
  一个乡出了两个为救主而挺身赴死的忠义之士,这在我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为西充申报“中国忠义文化之乡”提供了事实证据和合理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