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81|评论: 3

《别洞观景》中的“怄”和“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4 21:25 | |阅读模式

川剧的唱词是十分优美的,特别是经典剧目唱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更是相当高,这在戏曲界是公认的。这些经典剧目的唱词,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艺术家的锤炼,已经相对稳定,对其一词一字的修改都必须十分慎重,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别洞观景》(也常称之为《白鳝观景》)是川剧中一出非常经典的折子戏,当前在网上和网下都十分流行。该剧的版本比较多,其中的两句唱词在有的版本中为“思量真好怄,未把人胎投”,而在有的版本中为“思量真好恼,未把人胎投”。在这两句唱词中,是保留“怄”字好,还是改成“恼”字好呢?

先看一看艺术性。一句唱词总是和剧中的其它唱词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割裂开来单独分析。《别洞观景》这出戏的唱词可以分成上、下两段,上段的前两句为帮腔“江山如画,稻禾满田”,下段的前两句为帮腔“思量真好,未把人胎”,这几句形成完全对称的结构。上段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jiu”,下段第一句最后一字为“ou)”,二者是押韵的;上段第二句以“chou)”字结尾,下段第二句以“tou)”字结尾,二者也是押韵的。由此可见,这几句唱词两两相对都是押韵的。这就形成了这出戏唱腔的对称美。如果将“怄”字改成“恼”,“恼(nao)”和“就(jiu)”就不押韵了,唱腔的对称美被部分破坏。显然,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保留“怄”字比改为“恼”字要好。

再说一说遣词用字。川剧唱词的遣词用字带有鲜明的四川方言特色,否则就不是川剧了。川剧唱词的遣词用字要按照遵从四川方言的语意、读音和声调的原则进行处理。“怄”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怄气”、“使怄气”,只用于方言。在四川话中,经常听到“好怄气哦!”这样的口头禅,“”字的声调为二声,上段最后一字“”在四川话中也发二声(在普通话中发四声),这恰好说明“怄”字的使用完全符合上面的原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如果将“”字换成“”字,会是什么情况呢?“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生气”、“烦闷”,似乎与“怄”字的含义有些相似,但北方人遇到烦心的事爱说“真恼心”,而不会象四川人那样说“真的有点怄气”,这就是方言使然;另外,“”字在四川话中发四声(在普通话中发三声),与上段最后一字“  发二声也就不一致了。因此,从遣词用字角度来说,为保持四川方言的特色,“恼”字确实不如“怄”字好。

    由此可见,在这两句唱词中以保留“怄”字为好。一家之言,望诸君指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9-25 10:29 |
heihei~~~~~[em27][em28]顶一个,先....[em29]

发表于 2007-9-25 10:07 |
楼主之言甚当!我十分赞同。顶!

发表于 2007-9-25 14:23 |

对头!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