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
西街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以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街,是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也被誉为古代茶马道上的第一街。
清代为西正街。从南门口西侧至西门。长约390米,街道狭窄,清末至民国时期,此街多玉石加工及销售作坊,故又名“玉石街”。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团结路”。后复旧名。
西街小店
西街民居
西街民居
西街民居
西街民居 这条一条石板路面的老街,街两边的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在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老四川城镇生活,较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旧成都风貌。西街是都江堰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茶马驿道
驿道小景
西街竹编铺
作为历史上沟通汉族和藏羌势力范围的唯一一条“官道”——“松茂古道”的起点,“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就是当年商人走山贩货的历史写照。西街居民的祖先看中了地利之便,经过世代努力把这里打造成近代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作为商旅穿梭的贸易通道,西街上自然少不了旅店。西街上曾经小客栈林立。那时客栈没有豪华房、标准间之分,靠近主人家的房子贵一点,反之也就便宜一些。西街上的职业不止于此,除了玉石铺、铁匠铺,另外还有卖汤圆的、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
夜啤酒长廊
走到南街的尽头就一定要到岷江两岸的夜啤酒长廊体验一下都江堰夜啤酒的精致魅力!想象一下!脚下是滔滔不绝的岷江水,四处是缥缈的古堰夜色,桌上是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掌中是泡沫轻荡的啤酒佳饮,江风阵阵中,如此良辰美景,该是多少人平生追求的闲适境界!
河边夜啤
南桥夜啤酒长廊
灯火迷离 都江堰因为有五条河流穿过城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水上威尼斯”。每当夏季来临,河风轻拂,江水滔滔,沿河沿江到处都是品饮夜啤酒的佳处。
夜幕中,成都及周边县市的市民们纷纷呼朋唤友、携妻带子乘车出发,20多分钟后即可到达都江堰,簇拥着来到河边夜啤酒长廊,点上大虾、田螺、兔头、鹅唇、鸡翅膀、鸭脚板、鹅颈项、煮花生、煮毛豆、豆腐干等佐酒菜品,然后打开泛着浓浓麦香的啤酒,伴着滔滔江水,吹着徐徐河风,开怀畅饮,诸般柔情,豪情,以及人生际遇,尽在水中,酒中,风中了。
鲜活、丰富的菜品
开怀畅饮
歌声助兴 觥筹交错,酒酣耳熟之际,趁着酒兴,畅谈人生,共诉情谊,洽谈商务,交朋结友。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歌声、笑声、划拳声、声声入耳!”远处还隐隐约约传来 “冰粉,又冰又甜的冰粉”的叫卖声和具有准专业水平的卖唱声。酒足饭饱后,灯火阑珊再乘车回家,也不过深夜12时左右。
南桥
南桥位于城南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属于廊式古桥。为灌县古城的主要景观之一、被誉为“天府源头第一桥”。
宋以前无考,始建无考。原名“凌云桥”,后改名“凌虚桥”。清代易名“普济桥”。上图为1917年拍摄。
巍巍南桥
南桥夜色
经历了由绳桥、土桥到水泥与木结构结合的演变。南桥共5孔,长54米,宽12米,为桥楼似的民族建筑形式。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
南桥夜、风云动
现存南桥是2009年改建完毕的,到现在为止已断断续续改建过多次。桥头楼阁,飞檐刺空。现在看到的南桥是最近的一次改修,各种彩绘,雕梁画栋十分耀眼。屋顶还有《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的彩塑,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南桥小景
如织游客
收藏美景
留下青春 现在的南桥已经是各地游客到都江堰景区,游览、拍照的必到之地,这座横跨“天府之源”上的第一桥,见证了在滔滔岷江水灌溉下,这片土地2000多年的兴衰与荣辱。
南桥远眺宝瓶雪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夫,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冷水浇之,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外河
奔腾汹涌的滔滔岷江水被鱼嘴分水堤一劈为二,幻化为飞沙泄洪外江和水旱从人的内江。而外江在平静的时候也有它独特的魅力。河水温柔恬静、清澈见底。当地人最爱在天青气爽的时候,携亲伴友在外河边惬意的享受这回归自然的轻松时刻。
依山傍水
闲情逸致
凝固时间
触摸历史 在外河没有开闸放水的时候,各位亲们甚至还可以亲自下到河滩,和灌溉了整个天府之国的岷江水来个零距离接触,触摸一下融入在这个千年古城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灵魂。
油煎土豆串
红糖热糍粑
黄金玉米饼
麻辣凉拌面 饿了?外河边上各类小吃保证立刻会安抚你那饥肠辘辘五脏庙!那红彤彤的蒜香麻辣豆腐干、糖汁淋漓的热糍粑、滋滋冒油的炸土豆串、金黄飘香的玉米饼、清凉解暑的红糖冰粉、热气腾腾的麻辣豆花……早已让周围的看客垂涎欲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