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表示,苹果公司虽已致歉,但仍要听其言观其行,坚决依法处理,追究法律责任。(2013年4月8日《人民日报》)
今年“3.15”,苹果公司因涉嫌“霸王条款”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被曝光,态度却一直十分生硬、傲慢,直到4月1日晚,才慢腾腾、高傲傲地向中国消费者公开道歉。
苹果的傲慢由来已久,仅2012年一年内,就4次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包括维修服务条款违法侵权、逃避中国手机三包规定、产品维修存在十大问题等众多“霸王条款”。
近年来,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席卷全球、火爆中国,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宠物”。不少人把拥有苹果产品当成时尚的象征、身份的象征、面子的象征,甚至走火入魔,不惜“卖肾买苹果”、“卖血买苹果”……
中国已成苹果的第二大市场,占苹果545亿美元总收入的13%。有人说,苹果产品好卖,主要是迎合了人们“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但中国消费者买苹果,明明钱花得比美国人、韩国人多,服务却被打折、权益却被侵害,谈何“尊重”?!
包括苹果在内的不少跨国企业,大钻中国法律空子,挖空心思执行“双重标准”,侵犯中国消费者权益,以牟取更多利润。比如,大众汽车变速箱问题、可口可乐含氯产品问题、立顿袋泡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等事件,均是“全球召回、中国例外”。
同一个“苹果”,为何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开始变味、变质、变心?
其一,苹果公司无视中国法律,是为傲慢;认为在中国可随意违法,是为偏见。其二,由于诉讼等维权成本过高、耗时太长,消费者往往对“霸王条款”忍气吞声。其三,部门监管不力,执法存在漏洞。
当年,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其实,苹果产品制胜的关键,在于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巨大影响力。这也是苹果傲慢的资本、偏见的底气。
摆脱苹果的“傲慢与偏见”,至少可从三方面着力:首先是消费者不要盲目崇拜、迷信“洋品牌”;其次,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培育民族品牌;再次,要完善法律法规,修补法律漏洞,加强执法查处。 湖北代写网
市场有眼睛,竞争讲公平。外国的“苹果”们来到中国,理应关进中国法律的“笼子”,在中国的法治阳光下健康生长,否则只会酿出苦果,砸了牌子,自食其果。 www.hubeidaix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