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渔樵漫谈〗之五:川剧高腔〈〈莫愁女〉〉是移植还改编?
陈姑爱老潘一语“(川剧莫愁女)似为移植之作”引起本人极大兴趣。偷闲查考〈〈泸州戏曲志〉〉,幸有所获。现提出线索,以资求证。
川剧高腔〈〈莫愁女〉〉系1982年泸县川剧团冯天林、苏嘉明首次根据同名话剧改编。之后一度在省内,特别是大川南甚为流行,当然,不排除部份剧团搬演中有增损润色,其间犍为川剧团凭此本上演亦有可能。
至于〈〈川剧剧目辞典〉〉未予收录,本人分析似有两个原因:其中一是〈〈川剧剧目辞典〉〉选辑甚严,凡例中坚称“创作剧目未见发表,不记版本”;另条即未见(未收到)剧本,不入词条。其二是因贯彻中办发(85)20号、川委发(85)77号、泸县委发(85)25号文件,泸县川剧团于1986年8月25日宣布撤销,以后人员四散,各自谋生,也就无人向〈〈川剧剧目辞典〉〉编委提供 川剧〈〈莫愁女〉〉剧本了。
又:苏嘉明,女,川剧旦角演员,川剧武丑毛正均(原泸县川剧团团长)之妻。二人均尚健在。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我知南京市越剧团的保留剧目《莫愁女》享有盛名,系根据南京莫愁湖的民间传说创作,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
其它剧种曾移植过该越剧版,而川剧版寡闻,故发移植一说。
据闻,《莫愁女》文革前就写了剧本,文革后南越拍了电影和改成舞台剧。
至于泸县川剧团改编的同名话剧本,与南越的新老剧本有无关系,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