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还能被叫多久? 在博客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被中国人毁掉的三个称谓》。这三个称谓,一个是同志,从前的“同志”,是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如今的“同志”,是homosexual,即同性恋者,平静谓其被毁程度:惨不忍睹!一个是小姐,从前的“小姐”,是尊贵身份的象征,与丫头相对,如今的“小姐”,是prostitute,即妓女,与良家妇女相对,平静谓其被毁程度:无地自容!还有一个是农民,从前的“农民”,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者,如今的“农民”,是idiot,即傻瓜、白痴或弱智,平静谓其被毁程度:不应该呀!
其实,从词汇学的角度看,这就是词义的降格,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比如“衣冠禽兽”一词,它原本是文武官员的称谓。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人们曾经为了做一个“衣冠禽兽”而不懈努力,甚至奋斗终身,可是现在如果谁还叫人“衣冠禽兽”,肯定会被饱以老拳。因为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衣冠禽兽”已演变成为非作歹的意思,成了牲畜的代名词,成了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不久前,某地级市报载,由于该市地处山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同性恋者尚处于地下活动的秘密状态,一些“适龄”青年由于找不到“另一半”而深为苦恼。当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与自己的性取向相同的人时,都不由得激动万分地说:“同志,我可找到你了!”这与我们从小在电影上看到的党的地下工作者接头时有什么两样?长此以往,“同志”的意思不变味才怪。 当“小姐”不再是大家闺秀专有的称谓,而为所有的女性都享有时,这原本是社会的进步。然而,当一部分“小姐”做起了皮肉生意,丧失了“小姐”应有的尊贵,变得下贱、龌龊时,另一部分“小姐”不干了,她们最强烈的抗议就是拒绝被继续称为“小姐”!“小姐”再次成为某一类人群的专有称谓,然而已经面目全非。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农民被当作骂人话,自然也并非空穴来风。某地镇政府在调查发现农民一季收成的粮食普遍可吃一年的情况下,号召农民第二季为烟草公司种烟,承诺每亩补贴300元(接近于该季种粮的纯收入),并招收农民为种烟工,按工计酬。这本是一件“利为民所谋”的好事,可农民硬是不种,理由是种粮的田种了烟,以后没用了。即使农技员一再强调,不仅无碍,而且土地会更肥沃,农民依然故我,誓死种粮不种烟。这件事,使该镇农民落下了“死脑筋”的臭名,并名声上了县城。在该县,人们批评一个人死脑筋时往往说,“你是XX镇农民啊!” 词义的降格,不独中国如此,外国亦然。Silly这个词在古英语作“幸福的”,到中古英语时发展为“天真的”、“无害的”,到现代英语时,已成了“愚蠢的”、“傻的”。说你是silly girl绝非赞美之词,如果你一定要高兴,那就最好回到古时候。Hussy原本是“家庭妇女”的意思,现在却指“轻佻的女人”,甚至指“荡妇”。所以,如果你一定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以前的事情,那么当时所有的家庭妇女都是荡妇。 当一个称谓含有赞美的时候,大家都努力争取进入可以被称谓的行列,希望因此戴上荣耀的光环;而一旦这个称谓含有贬义,甚至带上了污辱的意味,大家自然不屑与之为伍,希望划清界限,以免受到连累,这是人们固有的趋利避害本能。不能再用“小姐”叫小姐了,不要紧,自然会有另一个词来称呼真正的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