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竹扇
四川省中江县境内农家房前屋后,荒山野岭遍栽慈竹。竹编成了农民的副业,也是传统手工艺制品。唯独中江太和竹扇最有名,源于明朝,远销省内外及东南亚。作为防暑降温的手工艺品,精细、精美、小巧的竹扇具收藏价值,也是馈赠礼品的上佳选择。竹扇的篾细如丝,薄如纸,能编织出各种装饰图案和文字。 从砍竹到一把成品扇,须数十道工艺才能完成。太和竹扇对竹的品质要求十分高,选一年以上隔年青成熟慈竹,过老过嫩的竹都不好,竹要端直无搁节,竹节要求间距越长越好。将分段锯下的竹筒剖开破成若干片,每片再剥成青篾四片黄篾四片共八片,还要用篾刀刮篾片。 编竹扇(本地叫“打扇子”、“”扣扇子)的工具很简单,一把篾刀一把锯,一块木板一砣石。回龙很多人都会打扇子,太和尤盛,全凭技术。打一般的扇子只能买几角钱或两三元钱一把,而打一把好的有字的扇子可买一二十元一把。 现在农村打扇子的都是60—80多岁的老年农民,他们利用空闲做点手工活挣点烟茶钱,在有生之年硬撑着打花扇的绝活不失传。打扇子花的精力、时间太多且收入不高,青年农民都不愿干,宁愿出去打工收入还高一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电风扇、空调的普及,竹扇不再是老百姓防暑消夏的主要工具,因而销量锐减。但精美、小巧的,有各种装饰图案、文字的竹扇还是具有工艺收藏品价值和馈赠礼品的价值,按这种模式发展太和竹扇还不会消失。
吴定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