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实物配租外,租金补贴和租金核减能更为灵活有效地实现对低收入家庭的“无缝覆盖”。目前看来,20%和8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 先行一步的德阳市目前也在思考:仅以实物配租方式解决住房困难,并不现实。实物配租入住容易退出难,缺乏良好的退出机制。“今年德阳市区廉租房建设投入成本1377万元,土地成本还不算在内。”陈涛认为,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是实物配租的另一大问题。我省地处西部,很多地区经济欠发达,有相当部分城镇属于贫困地区,要解决住房问题的燃眉之急,惠及更多住房困难户,实现贫富混居,租金补贴和租金核减成为更主要的方式。 11月1日,德阳市《最低收入家庭租金补贴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中,过去只在绵竹市试点的租金补贴方式,也将推广到全市,实物配租将向老弱病残倾斜。2008年,低收入家庭列入住房保障对象后,将通过另两种方式的配合,实现“无缝覆盖”。 目前,全省已有32个市(含县级市)、110个县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绵阳、达州、泸州、巴中、凉山等15个市(州)成立了住房保障(或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成都、乐山、泸州、攀枝花、绵阳、南充、资阳、自贡、雅安等9市在建设局或房管局设立了专门的住房保障科(或住房保障中心)。 “资金缺位”,财政如何兜底 在试图通过市场主导建设廉租房之后,目前仍收归政府操作 10月末,由中国网、网易和《华商晨报》联合推出的“网友票选五年流行语”活动结束,共有20万网友参与投票,“廉租住房制度”排首位。这一结果并不让人惊讶。关于廉租房建设是否能有市场介入、资金来源等,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但这一切在今年都尘埃落定。 廉租房制度不再“政策缺位”。 在房管部门工作人员口中,时时蹦出“24号文”这一字眼。“24号文”即今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在《意见》指导下,我省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得以确立,一是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二是扣除必要开支后的公积金增值收益;三是地方和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四是包括金融创新资金来源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