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营山孔雀洞
寻找神秘石孔雀
传说:洞中有只美丽的石孔雀
出营山县城北行,80余公里到孔雀乡场镇。距乡场镇几里远处,有座海拔617米的大黑山。孔雀乡场镇背靠大黑山山脉,由于孔雀洞的名气,大黑山反而不被人知。记者戴上头灯、拿上绳索,一路向大黑山进发。记者从孔雀乡场镇出发,沿着一条山路步行,10来分钟就到达了大黑山脚下。此时山脚下的杂草丛中,已有数位村民在此等候。
孔雀洞洞名的出处,据当地村民67岁的陈能元讲,洞内深处有一只石孔雀,高约一丈有余,细颈隆背,头尾颀长,孔雀头上的缝隙位置,有一股细小的泉水,落在孔雀背上,溅起的水花、水雾如诗如幻,而有一股泉水从石孔雀嘴里流出,泉水晶莹,潺潺不绝。孔雀洞并因此而得名。
陈能元告诉记者说,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人为了探知孔雀洞到底有多深,究竟通往何处,曾在洞口放了两只作了记号的小鸭子,结果三个月之后,这两只小鸭子竟然在距离孔雀洞100多公里远的天星桥下出现了,于是人们猜测孔雀洞可能通往仪陇县天星桥附近。而此事在《营山县志》中也有记载:“曾有人洞放白鸭二,于仪陇天星桥出。”如果说没有出口,那么鸭子探洞一事该如何解释。如果说有出口,为什么至今没能找到。再有,如果鸭子探洞一事是真的,那么,这个山洞洞中的深度至少达到了100多公里。而孔雀洞的深度和出口,在当地一直是一个未知数。
昔日:“祈雨”场所 如今灌溉水源
站在大黑山脚下,抬头望见大黑山雄伟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山间高耸着笔直的松树和柏树,苍翠碧绿。山腰间有一条崎岖的石阶,石阶两旁杂草丛生,石阶左侧是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梯田旁边有一座仿古而建的寺庙。记者沿着百余步石阶顺势而上,就在这山边数丈高的峭壁陡崖之下,一座天然生成的、深不可测的地下洞穴赫然出现在眼前,此处便是孔雀洞。
只见洞口上方有一座崖石碑,碑上刻着“万裹回苏”四个大字,字迹依稀可辨。洞口呈半月形,洞高约2米,宽约3米。站在洞口,只望见洞内漆黑一片,如同夜晚一般,幽深莫测。
据当地村民81岁的廖志杰回忆,早年间,孔雀洞洞口一侧建有一座苏仙祠,祠前的木柱上有一对联:乾坤浑大梦,储洞间,看半壁豫章,两江夹岸,间育经诸生,何曾见孔雀飞来;楼阁依深溪,凭栏杆,满山烟树,一水横流,请祈寸苏道,莫再把真龙骑出。横联是:洞天福地。登上苏仙祠,放眼望去,田畴、阡陌、青翠尽收眼底。
据《营山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知县谢唯良因旱入洞请雨,顿时滂沱大降,曾题“翠泽群生”匾额,悬挂洞口。因此,凡遇大旱之际,州县官人皆斋沐不行,入洞至石孔雀前取水祈雨,以示关心民生,期获拥戴。此法一直沿习至民国为止,多有应验,孔雀洞也因此而闻名遐迩。
“现在,孔雀洞还发挥着灌溉农田的作用。”廖志杰指着山前那片良田说,孔雀洞中常年有一股泉水流出,从来没有干涸过。泉水甘甜可口,冰凉清澈。如今,每次遇到干旱少雨的季节,附近的村民们就会来到孔雀洞,把洞中的泉水引入梯田进行灌溉,村民们的粮食才得以丰收。
冬暖夏凉:洞中怪石嶙峋
据当地村民介绍,孔雀洞洞中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记者顶着头灯,沿着数步石阶而下,便进入了孔雀洞。果然如村民们所说,感觉洞中非常温暖,相比洞外的温度高出至少五六摄氏度。脚下是一片干沙坝,面积有30多平方米,像是一间很大的屋子,踩在干沙子上面,只感觉脚下松松软软的,很舒服。只见洞顶上方的石壁上挂着一颗颗银白色的水珠,晶莹剔透,恍如梦寐。四周嶙峋的怪石,有的站立着,有的横卧着,大的像蘑菇,小的像是圆盘,放在地上的或像是宝箱,有的更是尖如矛,形态万端,疏密星列。
记者一行在村民陈能元的带领下穿过了洞内的沙坝河和长滩河。
再往前走,洞中石壁上出现了很多洞穴,前方又是一片低洼的水域,水域上方约两米高的岩石上,不时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一眼望去,那一整片岩石上,竟然挂满了蝙蝠。穿过了一条狭长的缝隙,前方卧放着一块巨石,巨石的底部浑圆,形状很像是一颗巨大的海螺,顶部如同被利斧削过一般的整整齐齐,这就是村民说的海螺山。
塌方阻断去路 未见到石孔雀
顺着山势,继续往前艰难行走,在一处洞壁上,记者发现了写得密密麻麻的字迹,模糊不清的字迹中,落款处竟题的是明代。在附近的石壁上很多地方都写有字迹,有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由于年代久远,留在石壁上的字迹早已风化模糊。张兵解释说,这些很可能是以前进此洞的人留下的游记,据传明代著名蜀学家任翰就曾进过孔雀洞。
走着走着,记者发现前方洞穴处出现了严重的塌方,通往天星桥的路也被下塌的岩石封住。村民们所说的天星桥,像一根平放的石柱,走过去后,就可以见到如梦如幻的石孔雀。
据称,翻过石孔雀,再往前走,有鸡屎河、擦耳岩、观音井、八卦井、海坝子等旷世美景,尤以海坝子最为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一百来个人在坝中练武。而过了海坝子就再也不能往前走了,前方洞穴非常狭窄,一般人很难钻过去。
如今,塌方阻断了去路,无法到达天星桥,自然也看不到石孔雀。再往前的路便不得而知了。孔雀洞到底通往何方,洞的出口究竟又在哪里,暂不得而知了。在当地,只留下了这一段又一段的美丽传说,如梦如幻的石孔雀、白鸭探洞、苏仙祈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