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湖北黄州待过一段时光,大江东去,赤壁风平浪净,不影响他怀幽,遐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此词一出,惹得湖北黄州与蒲圻争赤壁所在,后来有了论断,黄州所在为文赤壁,后者为武赤壁,当初后者更名赤壁市了。
黄州不捉住这头猪,东坡肉成了苏杭名菜了,每有先容东坡肉菜谱,在选材上要打一个括号,以金华猪肋肉为佳。
东坡肉与出自东坡,是事实主义。而西施舌这菜,纯洁是浪漫主义了。
《随园食单》收录饮食物类众多,但袁枚未收东坡肉,其中红煨肉与坛子肉,大体与东坡肉相称。“煨到切成的肉块,烂到不见锋棱上品,而精肉俱化为妙”,许是他感到东坡肉有辱斯文?
不论如何附会,大抵是“妄情”作怪,跟丽人产生接洽,有点蠢蠢欲动。不如顾城的污浊:一树一树花/留下果子/我吃果子/只是为了跟花/有点联系……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逐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我吃东坡肉已经成人了,当时惊疑了一下,其品状很像老家的焖肉。食之,微有甜味,这与老家焖肉不同,老家在西北,滋味简一,简略的咸。
我的一个友人说,事件没那么庞杂,不外是佳人才子入味多,雅吃俗吃,吃就是了,孔老师说了,吃不言,哪有那么多空话?
名人效应出来了,实在,东坡给黄州猪也做了广告的:
不知为何,众人唐突西施的事情良多,比方有一种太叫做西施犬,紫砂壶里有一种浑圆的造型叫西施乳,同时也是一道菜,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河豚腹胀而斑状甚丑,22eee.com,腹中有白曰讷,最甘肥,吴人甚珍之,目为西施乳。”说的是河豚精巢。
东坡肉愣是把个重口味的东西,做出了小清爽,此东坡之功也。
他说是“凡鱼”大概是个误识,是蛤。是什么蛤?有说是文蛤,有说车蛤,似是而非,梁实秋以为西施舌为蛤的“水管”,其实是蛤的肉。他在文章写里: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货色,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到,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不免冒昧西施……
清朝人杨静亭有首诗:本来肉制贵微炊,火到东坡腻若脂,水菜丽。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
大多人认为东坡肉肥腻,这是个名义景象,是肥,但不腻,由于煮,因为蒸,走油抽脂不少。
假如说真有口水诗,这首货真价实!
宋代诗人吕本中有诗: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性命一杯羹。无故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看起来,有点像吃人,当然不是,是猪肉。不过,它叫东坡肉。不知苏东坡活着时候,这菜名是否传播?但现在,已经雅吃全国了,俗吃称为红烧肉。
还得说一句,东坡肉,易得。西施乳,难寻。
相关的主题文章:
1
|